小说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5千字
字数
2023-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90后文学新声叶昕昀小说集,予你废墟之上重建烟火生活的力量。
内容简介
本书是90后作家叶昕昀的短篇小说集。八个关于爱欲与宽恕的故事,见证孤独之人彼此贴近的瞬间。
当穿越生活的动荡,渡过命运的波澜,一片风平浪静的海在他们面前展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写作对于叶昕昀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解放
-
孔雀
-
周六下午的好天气
-
最小的海
-
雪山
-
乐园
-
河岸焰火
-
日日夜夜
-
午后风平浪静
展开全部
孤独与救赎
第一次知道叶昕昀老师,是在去年看《我在岛屿读书》的时候,余华老师,对作为学生的叶昕昀有着非常高的评价 ——“没有发表过小说的小说家”。节目中,几位大佬谈到了叶昕昀刊登在《收获》杂志上的《孔雀》,于是找来拜读,果然不凡。为此还特地阅读了一部收录了《孔雀》的小说集,《耘:每当有人醒来》。开篇余华老师作为序文的评论,让此刻想写点什么的我,一时间无从下笔。倍感压力,唯有勉强为之。在本书的短篇中,叶昕昀老师很擅长以特殊的视角,描绘平凡的生活。书中的人物视角,大多并不普通:残疾人、瘾君子,出轨或想要出轨的人、失去至亲的人、想要轻生的人、精神异常的人…… 与平凡的大多数一样,他们也在苦心经营或向往着生活,爱情、友情,婚姻、家庭、子女,却因为他们的特殊,而变得艰难或变得曲折、纠结起来。与视角和描写伴随的,则是各类并不少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社会问题,例如吸毒、家暴、侵犯、出轨等,以及每个人都无法逃离的原生家庭问题。作为读者,书中描写的人物和生活细节,足够真实细腻,余华老师称之为 “有烟火气”,容易引起共鸣。却又因视角的特殊性,总感觉隔着一段距离,容易被触动,却总有些看不真切。尤其是最后的《日日夜夜》和《午后风平浪静》两篇。作者对文字的处理、对叙述的把控,用一句很俗的评价形容,处理得很高级。像余华老师的评价一样,“是一个不失时机的叙述者”,又 “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叙述者”(抱歉实在想不到更精准地描述了)。行文有序流淌,叙述收放自如。对日常的描写,细致又不繁琐。人物对话也安排得恰到好处,在看似随意的描写或对话中,总能牵引出更多的信息、更广阔的空间,感觉却恰如其分。对其笔下故事的张力、社会的广阔、内心的深入,也印象深刻。书中最喜欢的两篇是《孔雀》和《日日夜夜》。《孔雀》其实无需多说了,在《收获》发表后,有很多评论家对其做过深入的分析和精彩的点评,更是受众多大佬的背书。残障人士在感情上的卑微,在生活中的敏感,被作者刻画得有些令人心疼。杨非父亲的一句 “还是条件相当一些的好”,有一种 “理所当然” 的心酸。而书名《孔雀》本身,也是对杨非再明显不过的隐喻了。前面提到作者对文字和叙述的处理,在《孔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人物对话和动作细节的描写,丰富饱满、精准生动。与此同时,故事的可读性也出奇得高。情节充满了张力,在含蓄地叙述下跌宕起伏,展现了多重的转折,最终的结尾虽然并不开放 —— 两个经历过艰难的孤独之人获得相互救赎,却也有不少的留白,对于喜欢确定性的读者,可能会感觉意犹未尽。除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本文中也看到了时代的侧影,这在后面几篇中,是较少出现的。至于《日日夜夜》,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作者更多地是致力于通过人物外在的表现,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隐藏在人性深处的那一部分。本篇有大段的心理描写、独白式议论,叙述也和其他篇有些不同,除了有一种对社会的洞察力,还有一种哲学感掺杂其中,最终指向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扭曲和潜藏很深的欲望。罗佳身上扭曲的表现是直接的 —— 这当然不仅仅是受到癌症药物的影响,也受到原生家庭、儿时经历的影响。而与罗佳看似直接猛烈的扭曲不同,外表被理性包裹的罗娜,内里暗流涌动的冷漠和扭曲,则更加复杂、深层,更加难以描绘,例如她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两个男人的态度。而罗佳 “不存在的房间”,似是这种暗流涌动的根源,想要逃离原本的生活,却又陷入更大的漩涡。与《日日夜夜》相比,余华老师也提到方向一致的《最小的海》,叙述和表达上则要易懂得多。出版社宣传的「废墟之上,重建生活」,也正源于本篇中提到的《太阳照常升起》。也许同样是着墨不多的原生家庭,造就了李早身上,那股莫名的忧郁和灰暗。后面李早与何毅的对话,则直接地展现了在《日日夜夜》中深藏在文字下面、遮掩在人物背后的人性,「冷漠自私、虚伪疯狂。」但这种冷漠与走私,在与丈夫经营的生活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救赎 —— 即使并非出于本心。这种救赎,也可以说是与生活的和解、与人生的和解。和解不是单方面地妥协,而是更平和地看待和接纳。尝试对抗生活的方式,可以是积极的,但不总是积极的,这种对抗在本书中的表现,恰恰是消极的。就像《日日夜夜》中 “不存在的房间”,像《雪山》中的出轨,像《河岸焰火》中的轻生。但从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很难真正地打败生活。就像《最小的海》结尾所说,「知道哪里才是她的生活」。《周六下午的好天气》,开篇不太正常的吸毒者视角,就有一种离经叛道的荒诞感扑面而来。交替出现的 “吸毒者” 曾经创作的故事,有一种双重叠加的、界限模糊的虚幻感。生怕读者不能理解一般,故事中还特意提到了 “记忆和幻想的区别”。和《孔雀》中表现对生活负面情绪的含蓄不同,作者在本篇中,借由吸毒者的视角,非常的直白。在形容脏水的恶臭时,作者写到,「我们置身此中,只有恶臭,阴暗,肮脏。罪恶,贪婪,绝望。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文中基努这个人物身上,很大的悲剧性就在于,明明有身在歧途的自我意识,却无力改变现状。对基努的描写,并没有那种试图冲破桎梏的反抗,有的只有冷漠,只有疏离。这种冷漠和疏离,并不惨烈,却更加悲哀。《雪山》中主要描写的是出轨的人物,以及两人的经历和背后的家庭。这类题材和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生家庭,人性的自私、嫉妒、欲望、虚伪,过于常见。有感触的,只是作者通过叙述、通过人物对话传递的表现力。作者最后安排的结尾,倒也耐人寻味。《乐园》和《河岸焰火》,内容和主旨相对简单。《乐园》中充斥着原生家庭的冷漠,又因为母女间巧合的 “悲剧”,父母试图消融这种冷漠。两代人是否能获得救赎,还不得而知。明明情节安排很巧合,却真实而压抑。《河岸焰火》则是一位婚姻不幸、生活艰难的母亲,想要轻生,又被曾经经历过的 “美好” 而救赎。美好的时刻往往短暂,就如河岸的焰火,转瞬即逝,但那种美好却能烙印在心间,照亮前路的黑暗。最后的《午后风平浪静》,以现在和过去的交叉叙述,描绘现实与虚幻的交织。能感受到作者文字描写的表现力,表现了原本就精神异常的人物,在酒精激发下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我其实不太喜欢这篇,能感受到一种文字的情绪,但总是有点不明就里的恍惚。总有孤独的人生,总有艰难的时刻。愿你我都能经营好属于自己的生活,享受孤独的静谧,救赎孤独的灰暗。期待能早日读到叶昕昀老师的长篇作品。
余华的学生,作者是 90 后这个事实特别震撼,因为这是一类无法想象和杜撰的内容。也可能只是对我而言无法想象。十分推荐,特别是其中同名短篇《最小的海》和《日日夜夜》。是那种无法写出具体推荐语的推荐。
出版方
新经典文化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096)。先后与马尔克斯、奈保尔、川端康成、东野圭吾、保罗·柯艾略等上千位全球一线作家建立起良好且稳固的合作关系,曾历时7年引进《百年孤独》,创造了中国版权引进史上的奇迹。引进《窗边的小豆豆》在2017年占据全国书市1%的份额,创造了图书年销量的世界奇迹。为国内2亿人次以上的读者带来了包括《解忧杂货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多部大师代表作。这些作品常常以超越母语版本的业绩,深受作家、版权经济、业界同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