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川大佛教考古教授常青的中国佛教石窟造像艺术研究精华。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梳理了石窟艺术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展现了石窟艺术博大恢弘的形象气度与精妙绝伦的艺术特色,是一部绽放中国石窟文化艺术光芒的生动史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石窟艺术的源头
  • 1. 佛教与希腊文化的撞击
  • 2. 印度——石窟寺的诞生地
  • 第二章 沙漠绿洲中的佛国妙境——西域早期石窟寺
  • 1. 葱岭以东的佛光初照
  • 2. 沙漠南沿的湮废佛寺
  • 3. 龟兹古国峭壁间的天宫楼阁
  • 第三章 梵音回荡在河西走廊——十六国时代的石窟寺
  • 1. 祁连山下的净土——北凉石窟
  • 2. “鬼窟”里的仙影——西秦炳灵寺
  • 第四章 宏伟壮观的功德画卷——大同云冈石窟及其影响力
  • 1. 帝王就是当今如来
  • 2. 昙曜的功绩
  • 3. 辉煌富丽的雕饰
  • 4. 佛陀穿上了隐逸者的服装
  • 5. 敦煌莫高窟的曙光
  • 6. 麦积山与万佛堂
  • 第五章 民族风格集散地——北魏晚期的洛阳龙门
  • 1. 古阳洞——琳琅满目的雕刻艺术宝库
  • 2. 庄严的岩中佛殿
  • 3. 佛的体型开始丰满了
  • 4. 巩义塔庙的华丽佛雕
  • 5. 龙门灵光遍照北方
  • 6. 丝路沿线的佛迹
  • 第六章 从东西对立走向南北融汇
  • 1. 东魏、北齐的幽僻梵宇
  • 2. 西魏、北周的天国香云
  • 3. 兼容南北 承前启后——隋代石窟寺
  • 4. 大教再度勃兴的曙光
  • 第七章 气势磅礴的艺术巨制——初唐石窟寺
  • 1. 长安——唐风佛教艺术的发祥地
  • 2. 东都洛阳的卢舍那佛之光
  • 3. 武则天——下生人间的弥勒佛
  • 4. 繁荣的艺术 灿烂的群星
  • 5. 奇妙神秘的偶像——密教造像的起源
  • 第八章 富贵超凡的世尊风貌——盛、中、晚唐石窟寺
  • 1. 秾丽丰肥的姿容 雍容华贵的气派
  • 2. 一枝独秀的敦煌莫高窟
  • 3. 巴蜀招祥的来世乐土
  • 第九章 从彼岸天国到世俗人间——五代、两宋石窟寺
  • 1. 火焰山下的回鹘清静乐土
  • 2. 五代、北宋时期的曹氏敦煌
  • 3. 西夏时期的安西榆林窟
  • 4. 黄土坡上的宋、金艺术奇葩
  • 5. 西子湖畔的吴越、两宋洞窟
  • 6. 构思奇巧的南宋宝顶道场
  • 第十章 晚霞辉映——元、明、清石窟寺
  • 1. 点缀杭州风景的梵式神祇
  • 2. 汉藏合璧——河西走廊的元代石窟
  • 3. 最后的浪潮
  •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书目
  • 图片索引
  • 主要石窟(摩崖造像)分布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石窟看人类的发展

    上周与一个朋友聊天,他说他最近购买了一本好书,我说你拍我看看,他马上拍了过来,我一看是《中国石窟发展简史》,在得到一搜,一下子就搜出来了,有了得到电子书会员,可以不花钱就可以阅读。我对石窟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是一无所知,2005 年到洛阳开会,参观了城外的龙门石窟,深深地被古代艺术匠人的精湛雕刻艺术所折服。还在抖音上看到了一些导游主播直播的乐山大佛。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关于石窟雕刻相关信息。阅完本书,才对石窟知识有点了解。我们的石窟艺术是从印度传播来的,从公元二、三世纪开始,在唐朝达到了巅峰,而且一直沿续一千多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来清晰流畅,佛造像之于中国的意义巨大,是塑造今天中华美学文化的支柱之一。丰富和改变了我们的今天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古籍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自建社以来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注重图书的学术质量、文化价值与市场效应,逐步形成了文献整理、学术研究、文化普及、文博艺术、教育读物等专业板块。 近年来,本社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地方古籍文献整理项目“浙江文丛”的编辑出版工作,承担了《夏承焘日记全编》等11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高士奇全集》等30种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荣获省级以上图书奖6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