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作者陈宝良二十余年来研究明代社会与文化史的总结,分为上下两编。

内容简介

《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上编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明代社会的历史转型;下编从文化史的角度,探讨明代文化的变迁:

一是纵观明代社会与文化的整体,其本身存在着一个官方控制从严密到松懈的动态变迁过程,亦即从明初社会、文化控制的严密到明代中期以后官方控制的松懈。
二是考察明代社会史的重大转向,主要是社会流动的加速以及朝政的宽大与舆论空间的扩大。
三是考察明代文化的“活力”与“多样性”。
四是综合阐述明代社会与文化史变迁的时代特征,变迁所反映出来的新动向,以及变迁与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一、社会、文化的动态变迁
  • 二、社会的历史转向
  • 三、文化的“活力”与“多样性”
  • 上编 社会的转型
  • 一、拜盟结社:民间组织及其勃盛
  • 前言
  • 社与会的释义及其源流
  • 形形色色的社与会
  • 社与会的组织结构
  • 结束语
  • 二、雕虫篆刻:文人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 前言
  • 文人概念及其变迁
  • 文人群体的壮大
  • 文人与文臣
  • 文人与学士
  • 文人与武士
  • 文人特性举隅
  • 结束语
  • 三、四民之首: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
  • 前言
  • 生员与言责
  • 生员参政
  • 生员社盟与晚明政局
  • 结束语
  • 四、佐官检吏:幕府人事制度
  • 前言
  • 中央政府幕属官
  • 地方衙门幕职
  • 幕宾的起源
  • 各级衙门的聘幕之风
  • 入幕人员出身
  • 主、幕关系及幕宾职责
  • 结束语
  • 五、儒侠盗互动:知识人群体与侠盗之关系
  • 前言
  • 儒、侠、盗辨析
  • “儒侠”与“儒盗”:知识人之侠盗化
  • “侠盗”:侠、盗之儒者化
  • 结束语
  • 六、光棍喇虎:无赖层的社会活动及其影响
  • 前言
  • 无赖称谓举隅
  • 无赖层的形成及其组织
  • 无赖层的社会动向
  • 结束语
  • 七、女山人、女帮闲:妇女的社交网络及其媒介
  • 前言
  • “女山人”:才女的名士化
  • “女帮闲”:“三姑六婆”的帮闲化
  • 妇女的社交网络及其媒介
  • 结束语
  • 下编 文化的变迁
  • 一、求真务实:士大夫精神史的内在转向
  • 前言
  • 从“虚与”到“认真”
  • 从“空虚”到“务实”
  • 结束语
  • 二、致富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 前言
  • 儒家“五常”与经商原则
  • 致富观念的变迁
  • 商人伦理的建立
  • 结束语
  • 三、自我与社会:以自传文为例
  • 前言
  • 自传文及其演变
  • 明代的自传文
  • 思想中之自我
  • 由自传文看明代的自我
  • 结束语
  • 四、英雄崇拜:英雄豪杰观及其新动向
  • 前言
  • 传统中国的英雄豪杰观
  • 明朝人的英雄豪杰观
  • 英雄豪杰观之传衍
  • 结束语
  • 五、三教合一:儒、佛、道的合流及其世俗化
  • 前言
  • 儒、佛、道合一观念的变迁
  • 佛、道的世俗化
  • 儒学的通俗化
  • 结束语
  • 六、秀才学问与举业文章:学术史一隅
  • 前言
  • 秀才学问
  • 举业文章
  • 秀才文章评析
  • 结束语
  • 七、观念、生活与风俗:基于社会文化史的考察
  • 前言
  • 观念与生活变迁
  • 新名词与新生活
  • 明人风俗论
  • 移风易俗
  • 结束语
  • 余论 明清易代与社会文化的波折
  • 一、社会秩序变动及其重建
  • (一)明末以来社会秩序之变动
  • (二)明清易代与社会变迁
  • (三)社会秩序的重建
  • 二、礼教的重建与文化史的转向
  • (一)礼教的重建
  • (二)文化史的转向
  • 参考文献
  • 一、原始资料
  • 二、近人论著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重庆大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9大教材出版中心之一,是教育部直属的“985”“211”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入选“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是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依托历史久远的“双一流”综合性高等学府重庆大学的学科优势,在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发展壮大,在艰苦中创业,在改革中奋进,在竞争中发展,形成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