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基于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以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

内容简介

2006年,“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创立了乡村银行,打破了近百年的金融业运行“铁律”,使得金融真正发挥对无信用、无担保、低收入人群“雪中送炭”的效应,使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功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也证明了农村金融支农效果研究的前瞻性与可行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第一章 导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四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五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六 本书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理论基础
  • 一 概念界定
  •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界定
  • (二)村镇银行的界定
  •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界定
  • (四)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界定
  • 二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经济功能
  •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意义
  •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经济功能
  •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
  • 三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理论框架
  •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博弈分析
  •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理论分析
  •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满意度理论分析
  • (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福利影响理论分析
  • 四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历程
  •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位选择
  •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产生背景
  •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进程
  • 二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 (一)西部地区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 (二)西部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 (三)西部地区资金互助社发展现状分析
  • 三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机构兴起较晚,农户认知度低,筹资难度大
  • (二)经营方式粗放,缺乏核心竞争力
  • (三)专业人才引进成本高
  • (四)创新动力不足,内生支农能力弱
  • 四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实证分析
  • 一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理论分析
  • 二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模型构建
  • (一)空模型
  • (二)随机截距模型
  • 三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及样本描述
  • (一)数据来源
  • (二)农户基本特征描述
  • (三)变量选择
  • (四)农户信贷配给统计分析
  • 四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估计结果分析
  • (一)变量多重共线性检验和t检验
  •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农户信贷配给空模型估计结果
  •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农户信贷配给随机截距模型估计结果
  • 五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户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满意度实证分析
  • 一 农户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意愿及满意度理论分析
  • 二 样本描述与变量选择
  • (一)样本描述
  • (二)变量选择
  • 三 农户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意愿及满意度计量模型
  •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意愿分析
  •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额度分析
  •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满意度分析
  • 四 农户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满意度模型估计与分析
  •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意愿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额度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满意度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五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福利影响实证分析
  • 一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福利影响理论分析
  • 二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福利影响模型设定
  •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福利影响模型构建
  •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福利影响估计方法
  • 三 变量选择及样本描述
  • (一)变量选择
  • (二)样本农户福利描述
  • 四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农户福利影响结果分析
  • (一)农户融资渠道选择
  • (二)不同融资渠道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三)基于处理效应模型的不同渠道融资对农户福利效应影响
  • (四)农户福利水平的分位数处理效应回归分析
  • 五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提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的政策建议及对策
  • 一 调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宏观政策
  • (一)深化机构市场定位,明确支农目标
  • (二)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
  • (三)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协同监管体制
  • 二 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 (一)深入农村生产生活,加强品牌宣传,吸引资金流入
  • (二)创新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 (三)柔性引进专业人才,降低引进成本
  • (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增强内生支农能力
  • (五)立足乡镇开展错位竞争,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 三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 (一)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财政、货币政策扶持力度
  • (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 (三)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农业信贷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
  • 四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