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诗研究丛书:诗人、作品、诗学现象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新诗研究丛书”之一种,书中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在新诗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内容涉及对当下的重要诗人、作品和诗学现象的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北岛论
  • 政治的诗学
  • 审美的主体
  • 语词的漂泊
  • 诗学的政治
  • 镜像的主体
  • 王家新论
  • 寻找词根的诗人
  • 从诗片断到长诗
  • 承担者的诗
  • 生活伦理学的重建
  • 汉民族的器皿:顾城的意义
  • 只有一种生活的形式 ——为蔡恒平《谁会感到不安》而作
  • 对乌托邦远景的召唤
  • 诗人之死
  • 永远的绝响
  • 海子之死
  • 海子—戈麦现象
  • 死亡诗章:自杀之谜
  • 想写一首诗
  • 燕园诗踪
  • 关于“后新诗潮”的随想
  • 一、以先锋性对抗世俗性
  • 二、“后新诗潮”可能匮缺什么?
  • 三、“纯诗”写作的贡献与缺失
  • 四、关于“后新诗潮”的概念
  • 汉语诗学的期待
  • 从“散文化”到“纯诗化”
  • “契合论”与中国现代诗歌
  • 现代诗中的象征主义
  • 沦陷区诗歌的历史面向
  • 尺八的故事
  • “辽远的国土的怀念者”
  • 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人的镜像自我
  • 纳蕤思的神话
  • 临水的姿态
  • “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
  • “我”与“你”
  • 主体的真理
  • 理解诗歌的形式要素——关于现代派的一次阅读课
  • 分行
  • 韵律
  • 意象性
  • 风格
  • 情境
  • 李金发的诗学意义
  • 禅悟与理趣:废名的《镜》
  • 20世纪的诗心:林庚
  • 燕京校园诗人吴兴华
  • 对自我的探究与追寻——析曹葆华的《无题三章》
  • 荒街上的沉思者——析穆旦的《裂纹》
  • 诗文本中的文学母题
  • 传说的世界
  • “落花”的文学主题
  • 春花秋月何处寻
  • 孔乙己的阴魂
  • “时间”的象喻
  • “欢乐颂”的主题再现
  • 戴望舒的古典意绪
  • 百合子
  • 旅思
  • 后记:诗心接千载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