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财税兴衰与政权及国家兴亡之间有何密切关联?本书将国家财政体系视为窥测明清两朝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切入点,描绘了明清两朝为何走向崩溃的画卷。

内容简介

明清时代的财政体系有何特点?与前朝有何不一样?

本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原额主义”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制度上缺乏弹性的正额与实际运作过程中具有极强伸缩性的额外附加或追加来探讨明清财政问题,将财政体系视为窥测传统中国政治支配秩序特有的性质和构造的切入点,系统而又深入地论述了明清两朝财政体系的构造、本质、特点、演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将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境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图表一览
  • 内容提要
  • 序章
  • 第一部 财政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 第一章 正额外财政与地方经费的困窘
  • 第二章 正额财政的集权结构及变化
  • 第三章 清末的危机与财政
  • 第四章 清末的外销经费和地方经费
  • 第二部 徭役与财政之间
  • 第五章 均徭法与明代徭役问题
  • 第六章 里甲制与徭役负担
  • 第七章 一条鞭法后的徭役问题
  • 终章
  • 附篇 中国进世的国家与财政
  • 一 传统的国家财政结构
  • 二 近世的财政膨胀
  • 三 被地方架空的中央
  • 四 军阀统治与财政
  • 五 国民政府的财政改革
  • 六 内战及抗战时期的军费与财政
  • 著者后记
  • 参考文献
  • 译者后记
  • 《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解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点绕

    以为是历史,实则更多的是猜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认为实行缺乏弹性的原额主义财政制度,必然会导致各种附加性或追加性课征的增大,并会造成财政负担的不均衡。明清的财税改革套路都是一样的,合并各种杂税,将其纳入正规的财政预算制度中。改革可以暂时减轻民众负担,将地方存留的财政费用固定下来 ,增加中央财政收入。但随着经济发展(会带来通货膨胀),行政事务不断增多,使得地方政府开支增大(中央收入也同样会缩水),中央政府不断削减地方行政开支。地方政府为弥补缺口开始收取新的杂税,只要能够优先保证上级权力机构的利益,中央对于地方上的 “非法”“不合理” 的摊派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讶的是,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