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1千字
字数
2013-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历史好书,端木赐香作品。9大章节,带你看懂鸦片战争,和双重性格的大清国。
内容简介
这本书以大历史的宏观视野,辅以微历史的细节描述,站在中英制度、文化、人事的对比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中英那场一个半世纪前的冲突与战争。试图说明,文化冲突会导致战争,而战争考验的是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它跟某个官员的道德与能力无关,而跟体制及文化的合力有关。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后鸦片战争时代,别扭的姿态和梦中的自慰
- 第一章 大英与大清,不是冤家不碰头
- 维多利亚女王VS道光皇帝
- 英国对中国:“单相思”很久了
- 乾隆对乔治三世:你到我身边,带着不怀好意的笑
- 威尔士亲王对嘉庆皇上:最后一轮“秋波”
- 大清在广州:防火防盗防洋妇
- 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们在广州的闯关活动
- 第二章 综合国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比较
- 西方第一号现代工业强国VS东方第一号原始农业大国
- 自由放任主义VS闭关锁国
- 热兵器VS冷兵器
- 东方式的绝对专制VS英国式的君主立宪
- 科学的巨人VS科学的儿童
- 那边是文艺的春天,这边是文艺的冬天
- 第三章 鸦片:大清人民就爱这一口
- 鸦片:在大清国土上泛滥成灾
- 禁烟的“红头文件”何其多
- 道光主持的一场禁烟大辩论
- 琦善怎么就成了弛禁派
- 道光与林则徐,君臣之间有关禁烟的一场嘀咕
- 第四章 “天朝救星”林钦差VS英国“佐罗”义律
- 钦差大臣林则徐驾到
- 英国:义律现身
- 义律与林则徐,谁上了谁的圈套
- 甘结,两大文明的冲突
- 虎门销烟,大清帝国“虚幻的胜利”
- 林维禧事件,东西两大文明的再次冲突
- 第五章 战前热身与战争前奏
- 战前热身
- 道光耍起了二百五
- 林则徐发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一封信
- 林则徐的夷情判断、战争准备
- 虎门销烟后,英国国内所谓的民意
- 战争前奏,英国议会关于是否出兵中国的辩论
- 第六章 稀里糊涂的战争开始了
- 战争开始了,英国鬼子怕林则徐吗
- 送不出去的最后通牒和看不懂的白旗规则
- 定海(舟山)的失陷和林钦差的倒下
- 几家欢乐几家愁
- 英军来到了大沽口,迎接他们的是直隶总督琦善
- 天上掉下坨乌鸦粪:道光命伊里布收定海
- 天朝第三个钦差——钦差大人琦善驾到
- 虎门之战一:败则败矣,但成全了天朝仨英雄
- 琦善和谈:一不小心就成了卖国贼
- 虎门之战二:成全了关天培,一个最悲凉的英雄
- 广州之战:杨芳的尿桶战术、奕山的“汉奸”观和广州府的白旗
- 三元里抗英的故事
- 第七章 冷不丁的,战争就扩大了
- 英国重新洗牌:义律下岗,璞鼎查准备上岗
- 厦门之战:颜伯焘的花岗岩和怡良的祸水引流计
- 第二次定海之战与三总兵之死
- 镇海之战和钦差大臣裕谦之死
- “归国华侨”璞鼎查的老家宁波沦陷了
- 扬威将军:天朝卓越的书法家、无能的军事家奕经驾到
- 刘韵珂的“十可虑”和伊里布的二次出山
- 乍浦之战:满洲兵的顽强和满洲家属们的节烈
- 吴淞之战:陈化成,每顿饭能吃一百二十个包子的英雄
- 上海“和平沦陷”啦
- 镇江之战:海龄副都统是英雄还是狗熊
- 第八章 战争的结束和战争的果实
- 伊里布、耆英、牛鉴与英夷:瞧不懂的媚眼与照会
- 道光:一个人的抗战
- 中英《南京条约》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虎门条约》
- 中美《望厦条约》
- 中法《黄埔条约》
- 第九章 鸦片战争余音袅袅
- 鸦片问题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 所谓民情和天朝的两大“愤青”
- 琦善的命运波折
- 林则徐死得其时,亦死得其所
- 道光的羞愧和阎崇年的苛责
- 恩格斯的预言和拿破仑的失望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成立于1991年,主要出版反映国史研究成果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图书。稍后,又成立了社属音像部,配合图书出版音像制品。当代中国出版社的鲜明特色是构建了以当代中国史志、当代中国人物传记、当代中国国情调查为主体框架的多系列丛书的出版格局。自新闻出版署开展出版社评定工作以来,当代中国出版社已连续两届荣获良好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