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译文经典,个人必藏。狄更斯迟暮巅峰之作,善、恶、生、死在家族的恩怨情仇冲突中交融。

内容简介

法国大革命时期,名医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营人命的暴行,因为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十八年。出狱后,马奈特之女露茜却与仇家的儿子达奈堕入情网。于是,在法国革命的旋涡中,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恶、生、死在冲突中交融,在转瞬间变换……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本序
  • 作者序言
  • 第一卷 起死回生
  • 第一章 时代
  • 第二章 邮车
  • 第三章 夜影
  • 第四章 准备
  • 第五章 酒铺
  • 第六章 鞋匠
  • 第二卷 金色丝线
  • 第一章 五年之后
  • 第二章 观者如堵
  • 第三章 眼福未饱
  • 第四章 庆贺逃生
  • 第五章 为狮猎食
  • 第六章 宾客数百
  • 第七章 大人进城
  • 第八章 大人回乡
  • 第九章 女妖之头
  • 第十章 两相许诺
  • 第十一章 另一光景
  • 第十二章 善体恤者
  • 第十三章 不体恤者
  • 第十四章 正经商人
  • 第十五章 编织毛线
  • 第十六章 一直编织
  • 第十七章 难忘之夜
  • 第十八章 九天九夜
  • 第十九章 一则高见
  • 第二十章 一个请求
  • 第二十一章 足音回响
  • 第二十二章 波澜壮阔
  • 第二十三章 星火燎原
  • 第二十四章 吸赴魔礁
  • 第三卷 风踪雨迹
  • 第一章 秘密监禁
  • 第二章 磨刀霍霍
  • 第三章 阴影逼来
  • 第四章 风暴暂息
  • 第五章 锯木嚓嚓
  • 第六章 凯旋而归
  • 第七章 有人敲门
  • 第八章 斗牌好手
  • 第九章 赌局已定
  • 第十章 虚影实显
  • 第十一章 暮色朦胧
  • 第十二章 黑夜深沉
  • 第十三章 五十二个
  • 第十四章 编织完结
  • 第十五章 足音永逝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切片

    狄更斯笔法细腻,悲悯中带着幽默,这个故事生动再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那个疯狂的年代,那些扭曲的人性和人性的光辉。狄更斯以外人的视角深刻反思了法国大革命的种种疯狂,细致的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引人入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我们都在直升天堂,我们都在直下地狱。革命终会到来的,洪流不可阻挡,无论是在法国还是英国。这样的时代还会到来的,不管是在巴黎还是伦敦。” 多久已记不太清了,称得上鸿篇巨著,如此如此波澜壮阔的浩大画面,风格很像《大卫・科波菲尔》,后面才知道两个作者都是查尔斯・狄更斯。一代文豪狄更斯本人的经历就颇为丰富,后期的作品大多呈现旳都是这种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这部作品也是他的巅峰之作之一。双城,就是指巴黎和伦敦,狄更斯身处当时的伦敦,以巴黎大革命的暴力行为暗示伦敦的革命也即将到来。法国大革命时期吉伦特派代表人物罗兰夫人说过: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再看译序的时候,读到下面这句话,觉得我没什么好总结的了,再说一句都是多余的了 —— 诚朴善良的马奈特医生、温柔多情的露西、正直高尚的达内、热心敦厚的洛瑞先生、刚直忠诚的普罗斯小姐、仁爱无私的卡顿,无疑都是 “爱” 的家族成员,埃弗瑞蒙德兄弟显然是 “恶” 的代表,德发日太太是 “恨” 的化身。最后,埃弗瑞蒙德兄弟灭亡了,德发日太太失败了,“爱” 的家族胜利了。卡顿虽然走上了断头台,可是,“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虽死犹生,卡顿永生,仁爱永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吧,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


        多想推开一扇窗,就在窗外遇见一个能懂我一切的你。
        只要一个你,就足以傲视所有的孤独。只要有你的爱怜,就觉得自己是时间最受宠爱的那朵花。只要有你的默认,就觉得自己有最举世的才华。

        我们匆匆行走在每一个日子里。驻留在每一个漫长寂静的夜。
        我们找到一种最触手可及的交流方式,那就是阅读。在阅读的过程里,我们和不同时代的人交流着,我们因着彼此思想的碰撞而激动不已。但我们不能与作者争吵与讨论。也许会读另一些与之相关的评论,宣泄一下无法交流的焦灼。然而,心仍是寂寞的,我们需要的是可以恣意的态度和深刻的领会。
        如果遇到心仪的作者,喜爱的书,我会连封面,出版社,纸张都变得苛刻起来,就像对自己爱的人总会很挑剔。总要它以最美的姿态被我养在 “后花园”。
        没有人分享的后花园是荒芜的,凄凉的,寂寞的,孤独的。
        可是,让我如何遇见你?
        当我走在拥挤的街头,看着穿梭来往的人流,我疑惑谁会是我心灵的捕手?也许,我们有过眼神的交流,里面有着似曾相识的疑惑。而我们终究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去细辨心的回忆。
        但也许,一封小小的邮件就改变了一切。
        在《查令十字街 84 号》中,纽约女作家海莲就有幸于茫茫人海中跨越千山万水,找到了一个真实的心灵捕手 -- 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而后他们之间有了二十年的书缘情缘。当然,由于汉娜率直可爱的性格,她收获了书店里每一个人的心。
        这种书信往来的记忆是温暖的。就像译者陈建铭先生所讲的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境况和情绪。” 我也尤其钟情于手写的交流。握在掌心的信笺,看到对方的字体,一个个散发出淡淡的温暖的探询。甚至可以压在枕下,随时在心灵需要的时刻再次翻阅。一扎一扎地用绸带捆住,整齐地码在箱子底部,等待某个日后的开启,又是一次愉悦的心灵之旅。
        看那些书信,只觉得时光是充满了缓慢韵律的流逝。就是被一个人慢慢唱,另一些人慢慢和的平淡生活,但因为文字的浓缩,它变得紧凑而充满情趣。
        我是个爱情至上的人,但我反对在这部书里找寻爱情的轨迹。
        我觉得这就是一部讲述人间温情的故事。一部在生活里找到知音,并得以终身精神圆满的故事。
        《查令十字街 84 号》中的他们 ---- 海莲和弗兰克以及书店的其他人,虽不曾面对面,但心灵的距离早已飞跃千山外。我喜欢这样不涉及隐私生活的单纯精神交流。这样的交流是片面的,仅是自己生活的一个侧影,而不是全部。而唯有如此,这样的彼此才是纯粹的,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交流才能轻松得没有负担。
        前几日钱胸就说道不太想见网友,我深以为是。钱钟书说过 “如果你觉得一枚鸡蛋好吃,干嘛非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 就是这样。我们在豆瓣上彼此关心,鼓励,帮助,获取心灵所需,那就足够了。当然,我们可以彼此手写一封信,表达我们相互的感谢和彼此间的欣赏,我觉得这样就很圆满了,见面倒是画蛇添足。
        所以,我对于海莲最终无缘见到弗兰克并不遗憾。生命中所需的已经彼此给予和得到,见与不见已毫无意义。那些由长久岁月串联的记忆已经被好好珍藏。借海莲一封信里的一段话 “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就算人海茫茫,最终也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总能找到一个知己,让你终身不觉得孤单。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