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54千字
字数
2020-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著名学者杨义先生的学术自选集。
内容简介
全书精选杨义先生迄今为止的学术研究代表作,如《重回中国文学的历史地图》《回到本来的孔子》《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等共计二十篇极具分量的研究论文或学术讲演,既有杨义先生”大文学观””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宏大的学理探讨,也有对李白、杜甫等文学人物与作品的深度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重绘中国文学的历史地图
- 绪言:问题的提出
- 一、在时空维度上强化空间意识
- 二、在文化中心动力的基础上,强化“边缘的活力”
- 三、精神文化深度:追问重复,破解精彩
- 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处、交融创造站在澳门思考中国传统文化
-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创新
- 二、破解“老孔会”的超级难题
- 三、动用人文与科技结合的研究手段
- 四、荀子、韩非、李斯师门聚会
- 先秦诸子发生学
- 引言
- 一、对先秦诸子的生命验证
- 二、多方法综合探究诸子知识来源
- 三、发现诸子以生命拥抱文化的深层意义
- 《论语》早期三次编纂之秘密的发明
- 一、以礼解经发现《论语》启动编纂的契机
- 二、第一次编纂由仲弓牵头:公元前479年
- 三、第二次编纂在有若主事时期:公元前477年
- 四、第三次编纂乃曾门弟子所为:公元前432年后
- 五、《齐论语》与旁出的一次编纂
- 回到本来的孔子
- 一、孔子还原研究的困惑
- 二、产生核心观念的反归纳法的思维方式
- 三、关于女子与小人的新解
- 四、孔子力量的根源
- 《孙子兵法》的生命解读——答中国新闻社澳门分社、苏州分社记者问
- 一、《孙子兵法》的家族基因
- 二、混合着大地的血迹和老子式的道
- 三、《孙子》是人类竞争发展的智慧学
- 借问庄子您是谁?
- 一、庄子的国族身份
- 二、破解《庄子》的文化基因
- 三、宋国蒙地与庄子的生命哲学
- 《史记》人文世界及著述体例
- 一、《史记》的书名、宗旨、写作过程
- 二、《史记》的体例
- 三、以人物为本位的史学体系
- 四、史学精神的民间性和开放性
- 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
- 一、中华文明史上黄金时代的天才诗人
- 二、醉态思维的审美原创和文化内涵
- 三、远游姿态的胡化气质和南朝文人趣味
- 四、明月情怀的个性体验和民俗转化
- 杜甫诗的历史见证品格及其审美分析
- 一、直面一个大时代的沉落
- 二、开创了以诗见证历史的传统
- 三、沉郁顿挫的意象的锤炼
- 四、佳句意识和苦吟作风
- 五、如何读杜诗
- 西学东渐四百年祭——从利玛窦、四库全书到上海世博会
- 一、四百年祭之三维度
- 二、把正史的眼光与皇帝的趣味一道反思
- 三、《四库全书》之副册、另册
- 四、如何处理国家尊严与开放姿态
- 桐城派与“文章的清朝”——在2007年6月桐城派研讨会上的讲话
- 重回鲁迅——如何认识“全鲁迅”
- 一、庞大的斯芬克斯
- 二、鲁迅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 三、如何推进鲁迅研究
- 鲁迅与孔子沟通说
- 一、没有伟人及有伟人不知尊重的民族是可悲的
- 二、鲁文化与越文化的异质性
- 三、创造一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合金式的文明
- 读书的启示及方法
- 一、读书对于人类存在,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 二、读书是开发和释放中国人力潜力的重要途径
- 三、读书是一种终生的旅行、终生的事业
- 四、读书是我的生命对证思量书中生命的过程
- 五、读书是一种智慧的实现。既要以智慧读书,又要在书中读出智慧,读出深度,读出精彩,读出意义
- 六、现场问答
- 从读书听取智慧的笑声——中央电视台《文明之旅》节目纪实
- 一、书是生命的风帆,承载着生命驶向人生的沧海
- 二、书在改变人的命运中,改变了人的精神构成
- 三、鲁迅、钱锺书小时候都喜欢读《西游记》
- 四、关于必读书
- 五、读书五法门
- 六、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书中的奥秘
- 七、读几本“大书”,可以涵养你博大的胸襟
- 八、要自尊自重,明于鉴识,知所选择
- 九、把时间立体地用起来
- 中国叙事学的原理与方法
- 一、作为人类智慧方式的叙事,以及对之研究的文化战略思路
- 二、“叙事”二字在中国如何得以建立
- 三、结构的动词性与结构的道与技之辨
- 四、叙事时间的速度与模型
- 五、叙事视角
- 六、用自己的眼光,读出自己,读出文化,读出历史
- 文学地理学的本质、内涵与方法
- 一、使文学接上“地气”
- 二、在三维耦合中回归文学生命意义现场
- 三、“史干地支”的原生知识结构与诗学双源
- 四、经史、文史的耦合与神话的地理思维
- 五、文学地理学四大领域与区域类型的“七巧板效应”
- 六、文化层面剖析与“剥洋葱头效应”
- 七、族群划分与“树的效应”
- 八、空间流动与“路的效应”
- 九、文学地理学的三条研究思路与“太极推移”
- 十、互动性思维与李杜论衡
- 十一、交融性思路与“炉灶创造食物”
- 学海苍茫,敢问路在何方?——治学的五条路径
- 一、眼学和耳学之辩
- 二、手学和脚学兼用
- 三、心学是最终的关键
- 现代中国学术方法通论:渊源、层次与总纲目
- 一、以学术史材料作方法论文章
- 二、途径、工具及方法论的灵魂
- 三、世界思潮与本土血脉的双构性
- 四、“双构四点一基础”的方法论总纲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微言传媒
北京微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言传媒),成立于2016年。由知名独立出版人周青丰创办,是一家以“出版为媒”“灵魂重铸”为理念, 以“互联网+”“文化+”为路径,专注图书与文创出版策划的文化传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