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13千字
字数
2017-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共60卷,是我国自行编辑出版的版本,也是目前世界上收集列宁文献最多的版本,共收载列宁文献9000多件。本册为第二十八卷。
内容简介
本卷收载列宁在1916年7月至1917年2月俄国发生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期间所写的著作。
本卷文献比《列宁全集》第1版相应时期的文献增加了13篇,其中有《关于波兰社会民主党人在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上的宣言》、《在格·叶·季诺维也夫关于〈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和〈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两文的书面意见上作的批注》、《对论最高纲领主义的文章的意见》、《〈战争的教训〉一文提纲》、《国际社会民主党中的一个流派——“中派”的特征》。《附录》中的文献都是新增加的,其中《〈统计学和社会学〉一书提纲》有助于读者了解列宁拟写的《统计学和社会学》一书(本卷正文部分收入了该书的开头部分)的构思。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凡例
- 前言
- 1916年
- 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 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
- 1.社会主义和民族自决
- 2.在帝国主义时代民主是否“可以实现”?
- 3.什么是兼并?
- 4.赞成兼并还是反对兼并?
- 5.为什么社会民主党反对兼并?
- 6.在这个问题上是不是可以把殖民地同“欧洲”对立起来?
- 7.马克思主义还是蒲鲁东主义?
- 8.荷兰和波兰社会民主党人国际主义者立场中的特殊与一般
- 9.恩格斯给考茨基的信
- 10.1916年的爱尔兰起义
- 11.结束语
- 关于波兰社会民主党人在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上的宣言
- 在格·叶·季诺维也夫关于《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和《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两文的书面意见上作的批注[46]
- 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
- 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 论正在产生的“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倾向
- 对彼·基辅斯基(尤·皮达可夫)《无产阶级和金融资本时代的“民族自决权”》一文的回答
- 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
- 1.马克思主义对战争和“保卫祖国”的态度
- 2.“我们对新时代的理解”
- 3.什么叫做经济分析?
- 4.挪威的例子
- 5.关于“一元论和二元论”
- 6.彼·基辅斯基所涉及和歪曲了的其他政治问题
- 7.结论。阿列克辛斯基的手法
- 论“废除武装”的口号
- 遇到三棵松树就迷了路
- 给意大利社会党代表大会的贺词
- 在瑞士社会民主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论单独媾和
- 整整十个“社会党人”部长
- 瑞士社会民主党内齐美尔瓦尔德左派的任务
- 一 对战争和一般资产阶级政府的态度
- 二 物价飞涨和群众不堪忍受的经济状况
- 三 进行特别迫切的民主改造和利用政治斗争与议会制度
- 四 党的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的当前任务
- 五 瑞士社会民主党人的国际任务
- 瑞士社会民主党对战争态度的提纲
- 对论最高纲领主义的文章的意见
- 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与社会党人的和平主义
- 第一篇(或章) 世界政治中的转变
- 第二篇(或章) 考茨基与屠拉梯的和平主义
- 第三篇(或章) 法国社会党人和工会活动家的和平主义
- 第四篇(或章) 十字路口的齐美尔瓦尔德
- 关于战争问题的根本原则
- 论保卫祖国问题的提法
- 告国际社会党委员会和各国社会党书的提纲草稿
- 给伯尔尼国际社会党委员会委员沙尔·奈恩的公开信
- 致拥护反战斗争以及同投靠本国政府的社会党人斗争的工人
- 青年国际(短评)
- 为机会主义辩白是徒劳的
- 齐赫泽党团及其作用
- 关于对倍倍尔在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决议案的修正案
- 给波里斯·苏瓦林的公开信
- 1917年
- 关于1905年革命的报告
- 十二个简明论点——评海·格罗伊利希为保卫祖国辩护
- 世界政治中的转变
- 《战争的教训》一文提纲
- 关于修改战争问题的决议的建议
- 臆造的还是真实的泥潭?
- 国际社会民主党中的一个流派——“中派”的特征
- 保卫中立
- 统计学和社会学
- 前言
- 民族运动的历史环境
- 第一章 作一点统计
- 一个社会党的一小段历史
- 附录
- 《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一文提纲
- 在格·叶·季诺维也夫关于“论废除武装”文章的书面意见上作的批注
- 《帝国主义和对它的态度》一文提纲
- 《瑞士社会民主党内齐美尔瓦尔德左派的任务》提纲的要点
- 《瑞士社会民主党对战争态度的提纲》的“实践部分”草稿
- 为讨论瑞士社会民主党内齐美尔瓦尔德左派的任务而准备的提纲要点
- 《关于1905年革命的报告》的提纲
- 《统计学和社会学》一书提纲
- 人名索引
- 文献索引
- 年表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出版社”社名,成为国家和各省级人民出版社最为显著的形象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