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近二三十年在拉美出现的左翼和社会主义思潮

内容简介

拉美左派群体性崛起是拉美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拉美左翼的发展也是拉美政治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探究拉美左翼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主体、主要主张和特点,及其对拉美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拉美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其他
  • 前言
  • 第一章 拉美左翼和社会主义理论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一节 19世纪后期拉美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拉美的传播
  • 一 19世纪后期拉美国家工人运动的兴起
  • 二 拉美国家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拉美国家社会党和共产党的诞生
  • 一 拉美国家社会党的建立
  • 二 拉美国家共产党的诞生
  • 第三节 曲折发展的拉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
  • 一 拉美国家共产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
  • 二 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潮与实践
  • 三 拉美民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四 拉美的托洛茨基主义及其影响
  • 五 21世纪后出现的新社会主义
  • 第二章 拉美新左翼运动的崛起
  • 第一节 拉美左翼运动的发展
  • 一 拉美传统左派政党、组织和运动
  • 二 拉美的左翼游击运动
  • 第二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拉美左翼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 一 东欧剧变
  • 二 苏联解体
  • 三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四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拉美左翼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 第三节 20世纪末拉美新左翼运动的崛起及其原因
  • 一 拉美新左派的崛起
  • 二 拉美新左派崛起的原因
  • 三 拉美新左派的作用和影响
  • 四 拉美新左派面临的问题
  • 第四节 当代拉美左翼与社会主义运动的战略主张与特点
  • 一 关于拉美左派的战略和主张
  • 二 当代拉美左翼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
  • 第三章 拉美左翼与圣保罗论坛
  • 第一节 圣保罗论坛成立的历史背景
  • 一 国际背景
  • 二 拉美背景
  • 第二节 圣保罗论坛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圣保罗论坛主张促进拉美一体化
  • 第四节 圣保罗论坛的特点
  • 一 圣保罗论坛成员构成广泛
  • 二 圣保罗论坛已经超越拉美的区域界限
  • 三 圣保罗论坛的基调渐趋缓和
  • 第五节 圣保罗论坛的意义
  • 第四章 巴西劳工党与世界社会论坛
  • 第一节 世界社会论坛成立的历史背景与评价
  • 一 世界社会论坛成立的背景与评价
  • 二 世界社会论坛成立以来的重要活动情况
  • 第二节 世界社会论坛的特点、主张与理念
  • 一 世界社会论坛的主要特点
  • 二 世界社会论坛的主张与理念
  • 第三节 巴西劳工党在世界社会论坛建立与发展中的作用
  • 一 巴西劳工党创立世界社会论坛的背景分析
  • 二 巴西劳工党在世界社会论坛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 第四节 巴西劳工党与世界社会论坛发展中的局限性及问题
  • 一 世界社会论坛的局限性
  • 二 世界社会论坛存在的问题
  • 第五节 回顾与展望
  • 第五章 古巴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经济社会模式的“更新”
  • 第一节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一 进行民主改革
  • 二 宣布古巴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 第二节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1961—1990)
  • 一 关于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的辩论(1964—1966)
  • 二 “革命攻势”和为生产一千万吨糖的战斗(1966—1970)
  • 三 进行苏联式的政治和经济改革(1970—1985)
  • 四 “纠偏进程”(1986—1990)
  • 第三节 “特殊时期”的改革(1991—2006)
  • 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古巴的影响
  • 二 有限的改革
  • 第四节 劳尔执政初期实施的改革措施(2006—2011)
  • 一 劳尔暂时执政时期(2006—2008)古巴的形势
  • 二 劳尔提出“更新”古巴经济模式的思想
  • 三 劳尔正式执政后至古共“六大”古巴的改革
  • 第五节 古共“六大”以来古巴模式的“更新”(2011— )
  • 一 古共“六大”的召开及其意义
  • 二 古共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
  • 三 古共“六大”召开以来古巴模式的变化
  • 四 古巴模式“更新”的特点
  • 五 问题、挑战与前景
  • 第六章 拉美一些执政的左翼政党提出的社会主义
  • 第一节 委内瑞拉“21世纪的社会主义”
  • 一 产生背景
  • 二 基本内涵
  • 三 主要实践
  • 四 前景展望
  • 第二节 厄瓜多尔的“21世纪社会主义”
  • 一 产生背景
  • 二 基本内涵
  • 三 主要实践
  • 四 主要成效
  • 五 挑战与前景
  • 第三节 玻利维亚的社群社会主义
  • 一 产生背景
  • 二 基本内涵
  • 三 主要实践
  • 四 前景预测
  • 第四节 巴西劳工党的“劳工社会主义”
  • 一 产生背景
  • 二 基本内涵
  • 三 主要实践
  • 四 前景分析
  • 第七章 拉美其他社会主义与左翼思潮
  • 第一节 拉丁美洲社会民主主义
  • 一 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异同
  • 二 拉美社会民主主义
  • 三 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特点
  • 四 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新变化
  • 第二节 秘鲁阿普拉主义
  • 第三节 尼加拉瓜桑地诺主义
  • 第四节 拉丁美洲基督教民主主义
  • 第五节 阿根廷的庇隆主义
  • 第六节 拉丁美洲解放神学
  • 第八章 拉美左翼运动和共产党的新动向
  • 第一节 拉美左翼领导人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思考
  • 第二节 拉美共产党的新动向
  • 一 拉美共产党的现状
  • 二 拉美共产党的政治地位
  • 三 拉美共产党的政策主张
  • 第三节 拉美左翼新理论
  • 一 后新自由主义
  • 二 新发展主义
  • 第四节 拉美左翼运动的新动向
  • 一 拉美左派领军人物查韦斯的去世的影响
  • 二 拉美左派政府执政地位依然相对稳固
  • 三 拉美出现了一个新的左翼论坛
  • 四 拉美左翼的新趋势
  • 第五节 拉美新左派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 一 美国对拉美左派的分化瓦解政策
  • 二 经济困难加重
  • 三 腐败盛行
  • 四 右翼势力的进攻
  • 五 前景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