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25千字
字数
2018-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际安全新论》涵盖安全理论、重大问题及应对战略,系统性地阐述国际安全全貌。
内容简介
《国际安全新论》是一本概论性质的专著,其内容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安全概念与理论”,对安全、安全关系、安全体系、安全秩序以及安全机制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理论演绎,目的是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用一组相互联系的命题对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的解释,形成逻辑自洽的理论。第二部分是“安全问题与挑战”,对主权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反恐、信息安全、核安全等国际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目的是说明当代国际安全问题的具体表现,并解释其机制与影响。第三部分是“安全应对与战略”,通过论证国家利益与安全目标、国际战略环境、国家的力量与资源以及安全战略选择等要素,从战略评估的视角说明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的原则与途径。这三部分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在结构上体现了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学术研究与战略对策研究相结合的特点。
目录
- 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安全概念与理论
- 第一章 安全和安全研究
- 一 什么是安全?
- (一)有关安全内涵的讨论
- (二)安全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 (三)安全化
- 二 传统安全研究与安全维护路径
- (一)发展历程
- (二)实现安全的传统路径
- 三 安全互动的变化与新的安全研究
- (一)新的安全研究的兴起
- (二)新的安全治理路径
- 结语
- 第二章 安全关系与安全上的相互依赖
- 一 安全关系的概念
- (一)安全互动与安全关系
- (二)安全互动的特征
- (三)安全关系的形成
- 二 安全互动的形式与影响因素
- (一)地缘因素
- (二)实力因素
- (三)制度因素
- (四)认同因素
- 三 互动机制与影响
- (一)连锁效应
- (二)联动效应
- (三)涟漪效应
- (四)“传染”效应
- (五)拖累效应
- (六)意外效应
- (七)全球治理效应
- 四 互动与安全应对
- 结语
- 第三章 国际安全体系与秩序
- 一 国际安全体系的概念
- 二 体系的类型
- (一)权力互动与国际格局
- (二)国际制度体系
- (三)认同与观念结构
- 三 规范与国际安全秩序
- (一)秩序的含义
- (二)权力与秩序
- (三)联合国的安全秩序框架
- 结语
- 第四章 国际安全机制
- 一 国际安全机制的基本概念
- 二 行为体的互动与机制的建立
- 三 国际安全机制的演变
- 四 实例考察
- (一)联合国安全机制
- (二)欧洲安全机制
- 结语
- 第二部分 安全问题与挑战
- 第五章 主权安全
- 一 主权的概念与变迁
- (一)什么是主权?
- (二)主权:平等与不平等
- (三)对主权的挑战
- 二 主权的安全
- (一)领土安全
- (二)政权安全
- (三)国民安全
- (四)军事安全
- 三 主权安全的若干影响因素
- (一)干涉与主权安全
- (二)管辖权与主权安全
- (三)安全合作与主权安全
- (四)国内治理与主权安全
- 结语
- 第六章 经济安全
- 一 经济安全的内涵与意义
- 二 经济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 三 经济危机与经济安全
- (一)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
- (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 (三)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
- 四 经济制裁与经济安全
- (一)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和封锁
- (二)乌克兰危机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
- 结语
- 第七章 信息安全
- 一 信息与信息安全的概念
- 二 国际政治与网络威胁
- (一)网络战
- (二)网络攻击与国际政治
- (三)网络恐怖主义
- (四)窃取敏感信息
- 三 信息安全与多层治理
- 结语
- 第八章 生态安全
- 一 生态安全的概念
- 二 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
- (一)水资源紧缺与水污染
- (二)空气污染
- (三)气候变化
- (四)荒漠化与土壤的退化
- (五)生物物种减少
- (六)生态问题的相互联系
- 三 环境问题与冲突
- 四 生态安全的测量与治理
- (一)生态安全的测量
- (二)环境问题的治理
- 结语
- 第九章 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
- 一 恐怖主义的概念与争论
- 二 当代恐怖主义的主要表现
- (一)恐怖主义的传统手段及其演变
- (二)冷战后恐怖主义组织形态的新特点
- 三 恐怖主义的根源
- 四 全球反恐合作与治理
- 结语
- 第十章 核安全∗
- 一 核武器与核军事安全
- (一)全球核军备态势
- (二)国际核军控评估
- (三)核军事安全展望
- 二 核电与核民事安全
- (一)全球核电开发态势
- (二)国际核能安全治理
- (三)核民事安全展望
- 三 应对核恐怖主义
- (一)全球核恐怖主义态势
- (二)防范核恐怖主义
- (三)核非传统安全展望
- 结语
- 第三部分 安全应对与战略
- 第十一章 安全观
- 一 安全观的概念与形成
- (一)什么是安全观?
- (二)战略文化与安全观的形成
- 二 传统安全观
- (一)实力政治
- (二)制度合作
- 三 后冷战时代的安全观
- (一)规范与认同
- (二)新安全观
- 结语
- 第十二章 国家利益与安全目标
- 一 国家利益的基本概念
- (一)利益概念的由来
- (二)国家利益的特点
- 二 国家利益的形成
- (一)国家利益与心理认知
- (二)国家利益的形成机制
- 三 国家利益的属性
- (一)排他性与共享性
- (二)国家利益的类别
- 四 国家安全目标
- (一)目标的构成
- (二)目标的确立与调整
- (三)理性选择与目标评估
- 结语
- 第十三章 安全战略:环境、资源与手段
- 一 安全战略环境的评估
- (一)权力结构
- (二)制度规范
- (三)观念环境
- 二 战略资源的评估
- (一)硬权力资源
- (二)软权力资源
- (三)资源的有效配置
- 三 战略手段的评估与谋略运用
- (一)冲突性策略的选择
- (二)合作性策略的选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 中文文献
- 二 英文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