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由2018年青年学术研讨会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而成。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出版,自2000年至今连续出版,可谓近代史所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记录。本书系2018年卷,收入论文13篇,以实证个案研究为主,内容涉及清代政治、外交、晚清民国思想史、学术史、制度史、军事史等诸多论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高云从案”与乾隆朝政治
  • 一 高云从泄漏朱批记载
  • 二 高云从的内外交际网
  • 三 乾隆帝的整饬
  • 结语 清代政治制度建设的困境
  • 道光二十二年成衮扎布头骨被盗案始末
  • 一 成衮扎布其人
  • 二 案件的审理
  • 三 喀尔喀蒙古王公的墓葬制度
  • 四 蒙古地区的嘎巴拉信仰
  • 结语
  • “福禄诺节略”真相再研究
  • 一 “福禄诺节略”的出台
  • 二 法国对《中法简明条款》的故意曲解
  • 三 “福禄诺节略”的真相
  • 结语
  • “行险以徼幸”:杨崇伊的仕途与人生
  • 一 交接清流,背靠淮系
  • 二 入台两劾:政治面目初显露
  • 三 骑虎难下:戊戌政变急先锋
  • 四 戊戌政变后的宦迹浮沉
  • 余论 是非之世,是非之人
  • 人与秩序之思的跨洋环流
  • 引论
  • 一 岸本能武太《社会学》的英美资源
  • 二 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说的再编与岸本能武太的个人主义诉求
  • 三 接触岸本《社会学》之前太炎从“乐群”到“隐”的思想动向
  • 四 章太炎对岸本社会学理念的取择
  • 结语 历史观念的横向层累
  • 烦闷因家庭而生:“五四”前后家庭革命的一个情感面相
  • 一 控诉旧家庭:家庭形象负面化的高潮
  • 二 思想解放后的烦闷青年
  • 三 实际生活中的挣扎和对峙
  • 四 余论
  • 五四时期杜威政治哲学讲演中的意涵与理解
  • 一 讲演的缘起与胡适的策划
  • 二 与其他思潮争锋及其两难
  • 三 胡适对于杜威学说的选择与扬弃
  • 四 杜威政治学说的内在缺陷及胡适的不满
  • 结语
  • 从抗捐到参政: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上海公共租界的华洋关系
  • 一 华人反对工部局加捐运动以及南京政府的早期态度
  • 二 工部局的初步应对与华人提出参政要求
  • 三 工部局强制征捐与南京外交当局的交涉
  • 四 虞洽卿调停与华人参政“暂行办法”的达成
  • 结语
  • “从考索之功进于独断之学”:1940年前后顾颉刚古史观念转变问题考析
  • 一 《浪口村随笔》的原初形态及其修订发表的思想背景
  • 二 顾颉刚对古史“层累”观念的坚持
  • 三 顾颉刚对中国古史“层累”造成叙述体系的调整
  • 四 1940年前后顾颉刚治学阶段的转变
  • 结语
  • 苏南反“清乡”:中共干部汪大铭的作战与生活
  • 一 黑云压城:1943年的根据地形势
  • 二 深水之鱼:行军与作战
  • 三 艰难困苦:生活与疾病
  • 结语
  • 威权与“治法”:1943年国民政府的礼制建设及其挫折
  • 一 内政部制礼的困顿与转机
  • 二 礼乐馆设立及其议礼成果的搁置
  • 三 戴季陶与“北泉议礼”的变调
  • 四 《中华民国礼制草案》的修订与悬置
  • 余论
  • 再论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取胜的重要因素
  • 一 情报搜集与保密工作
  • 二 国民党空军的规模和作用
  • 三 华野陆军的优势所在
  • 四 张灵甫的指挥过失问题
  • 结论
  • 变局中的新气象:1949年燕京大学初步改造述论
  • 一 加强政治学习
  • 二 增强课程实用性
  • 三 增设马列主义课程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