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98千字
                       字数
                        2019-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研究课题旨在全面论述日本上代文学与汉文佛经的影响关系,系统揭示《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怀风藻》和《风土记》等作品的佛教文体特征。
内容简介
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外揭示了在上代文学作品中,普遍地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体及其位相表征,亦即受到中土文献影响的传统表达、源自佛经文体浸染的佛典表达、在传统表达和佛典表达基础上敷衍出的自创表达。自创表达仅属于日本上代文学本身。当我们将其纳入东亚汉字文化圈的视阈中去审视时,会发现它彰显的是日本上代文学自身的特质。本卷为研究,主要分析《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怀风藻》和《风土记》中日语词汇在中国佛经中的出处,第二卷、第三卷为资料,以字典的形式收录了所有日本上代文学中的汉语词汇。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汉文佛经文体影响下的日本上古文学(研究卷)
 - 序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经文体研究方法论 第一章 文体学研究
 - 一 中国传统的文体学研究
 - 二 中国的西方文体学研究
 - 三 日本上古文体学研究
 - 四 汉文佛经文体学研究
 - 五 比较文学文体学研究
 - 序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经文体研究方法论 第二章 佛经东传考
 - 一 朝鲜半岛的佛教文化
 - 二 佛教传入日本的历史背景
 - 三 汉文佛经的读诵、抄写、研习
 - 四 举国体制与经典功能
 - 序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经文体研究方法论 第三章 独特的方法论
 - 一 一个方法
 - 二 两类文献
 - 三 三种表达
 - 序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经文体研究方法论 第四章 本书宗旨
 - 一 类型构建
 - 二 成说检证
 - 三 文体定位
 - 第一编 《古事记》文体与佛经文体 第一章 《古事记》语体判断标准探讨
 - 第一节 诸家言说
 - 一 芳贺矢一说
 - 二 神田秀夫说
 - 三 量化统计法
 - 四 先学辨析
 - 第二节 检证步骤
 - 一 年代准绳
 - 二 源词分类
 - 三 古词新义
 - 第三节 句式视角
 - 一 词语搭配
 - 二 语辞表述
 - 三 关涉内容
 - 第一编 《古事记》文体与佛经文体 第二章 《古事记》佛典双音词考释
 - 第一节 佛教词
 - 一 具体意义
 - 二 抽象意义
 - 三 兼顾意义
 - 第二节 口语词
 - 一 名词动词类
 - 二 副词类
 - 第三节 新义词
 - 一 新词义
 - 二 新用法
 - 第四节 双音词
 - 一 主述式
 - 二 并列式
 - 三 述宾式
 - 四 偏正式
 - 五 后补式
 - 第一编 《古事记》文体与佛经文体 第三章 《古事记》佛典句式探源
 - 第一节 词法结构
 - 一 述宾结构
 - 二 并列结构
 - 三 后补结构
 - 四 偏正结构
 - 五 “所”字句
 - 第二节 句子种类
 - 一 当然句
 - 二 禁止句
 - 三 祈使句
 - 第三节 句法连接
 - 一 “除”字句
 - 二 假设句
 - 三 对话句
 - 第一编 《古事记》文体与佛经文体 第四章 变异性表达
 - 第一节 词语层面的变化
 - 一 意义偏差
 - 二 用法转变
 - 三 位相各异
 - 四 自创表达
 - 第二节 搭配层面的变化
 - 一 “行”的寓意
 - 二 “坐”的寓意
 - 三 “卧”的寓意
 - 四 行为轨仪
 - 第三节 句式层面的变化
 - 一 自创单独连接形式
 - 二 自创对象连接形式
 - 三 自创呼应连接形式
 - 第二编 《日本书纪》文体与佛经文体 第一章 成说辩驳
 - 第一节 匡谬补正
 - 一 语体色彩
 - 二 类义表达
 - 三 改写手法
 - 四 《金光明经》
 - 第二节 通说商榷
 - 一 原典性
 - 二 年代性
 - 三 精准性
 - 四 结构性
 - 第二编 《日本书纪》文体与佛经文体 第二章 佛典词语的分布及特征
 - 第一节 森博达的书录者三分说
 - 一 α群书录者
 - 二 β群书录者
 - 三 第30卷书录者
 - 第二节 佛典双音词考证
 - 一 α群双音词
 - 二 β群双音词
 - 三 第30卷双音词
 - 第三节 佛典多音词析出
 - 一 三字格
 - 二 四字格
 - 三 句子格式
 - 第二编 《日本书纪》文体与佛经文体 第三章 所引文献的佛典文体
 - 第一节 文中注释与佛典表达
 - 一 夹注的注释功能
 - 二 夹注的多种形式
 - 第二节 《伊吉连博德书》的文体
 - 一 双音节词
 - 二 四音节词
 - 三 口语句式
 - 四 自创表达
 - 第三节 “百济三书”的文体
 - 一 《百济记》及其三种文体
 - 二 《百济新撰》及其三种文体
 - 三 《百济本纪》及其三种文体
 - 第二编 《日本书纪》文体与佛经文体 第四章 自创表达研究
 - 第一节 意思表达上的创意
 - 一 语义转换
 - 二 语用转换
 - 第二节 语体色彩上的创意
 - 一 性别转换
 - 二 位相转换
 - 三 义项转换
 - 四 宗教意味消减
 - 第三节 搭配关系上的创意
 - 一 整饬音节
 - 二 现实反映
 - 三 类义训读
 - 四 拦腰截取
 - 第三编 《万叶集》《怀风藻》《风土记》文体与佛经文体 第一章 《万叶集》的歌文文体
 - 第一节 散文佛源词补遗
 - 一 前10卷佛源词
 - 二 后10卷佛源词
 - 第二节 歌词佛源词钩沉
 - 一 词语层面
 - 二 语体层面
 - 三 创新层面
 - 第三编 《万叶集》《怀风藻》《风土记》文体与佛经文体 第二章 《怀风藻》诗文文体
 - 第一节 诗人《小传》与佛典表达
 - 一 姓名爵里
 - 二 天资佛缘
 - 三 唐朝游学
 - 四 博学弘法
 - 第二节 僧人诗歌与佛典表达
 - 一 诗语
 - 二 口语
 - 三 佛语
 - 第三节 六朝初唐对句考
 - 一 句式类型及影响关系
 - 二 主体意识与创新精神
 - 第三编 《万叶集》《怀风藻》《风土记》文体与佛经文体 第三章 《风土记》地志文体
 - 第一节 《常陆国风土记》语体句式考辨
 - 一 佛教词、口语词、新词
 - 二 四音节词与四字格
 - 第二节 其他四部《风土记》多音节词与句式辨析
 - 一 多音节词
 - 三 佛典句式
 - 三 创新表达
 - 第四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典句式考释(上) 第一章 佛典“随”字句
 - 第一节 双音节组词
 - 一 “随敕”“随命”“随教”“随顺”“随奉”
 - 二 “随愿”“随乞”“随欲”“随意”“随喜”
 - 三 “随闻”“随遇”“随犯”“随侍”“随绝”
 - 四 “随助”“随堪”“随常”“随便”
 - 第二节 三音节组词
 - 一 “随意宝”“随意乐”“随人愿”“随性分”
 - 二 “随所请”“随所闻”“随见闻”
 - 三 “随去到~”“随次而~”“随教而~”“亦随而~”
 - 第三节 四音节组词
 - 一 “随+偏正词组”
 - 二 “随+主语+谓语”
 - 三 “随+主语+所+宾语”
 - 四 “随+宾语+而+谓语”
 - 五 “随+谓语+宾语”
 - 六 “随+宾语+随+宾语”
 - 第四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典句式考释(上) 第二章 佛典“相”字句
 - 第一节 源自佛典的表达
 - 一 奈良朝前期
 - 二 奈良朝后期
 - 第二节 有别于佛典的表达
 - 一 意义有变
 - 二 搭配不同
 - 第四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典句式考释(上) 第三章 佛典“于”字句
 - 第一节 内典仅见一种用法
 - 一 “V(单音词)+于+〇”
 - 二 “V(双音词)+于+〇”
 - 第二节 内典可见两种不同用法
 - 第三节 内外典可见同一种用法
 - 一 “V(单音词)+于+〇”
 - 二 “V(双音词)+于+〇”
 - 第四节 内外典可见不同用法
 - 一 “于”后续动作场所
 - 二 “于”后续动作对象
 - 第五节 内外典皆无的自创用法
 - 一 源自汉文佛经的“于”字句
 - 二 与汉文佛经无关的“于”字句
 - 第四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典句式考释(上) 第四章 佛典比拟句
 - 第一节 比较句及其级别
 - 一 “不可~、无能~、更无~、未有~”级
 - 二 “无过~”“莫过~”级
 - 三 “最~”级
 - 四 “无比~、无量~、无限~、无上~”级
 - 第二节 比喻句及其类型
 - 一 暗喻
 - 二 明喻
 - 第五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典句式考释(下) 第一章 佛典总括句
 - 第一节 “如此”式
 - 一 佛典表达
 - 二 自创表达
 - 第二节 “如是”式
 - 一 四字语句
 - 二 句子格式
 - 第三节 “种种”式
 - 一 佛典表达
 - 二 自创表达
 - 第五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典句式考释(下) 第二章 佛典誓愿句
 - 第一节 双音节誓愿词
 - 一 种种誓愿
 - 二 许下誓愿
 - 三 践行誓愿
 - 四 实现誓愿
 - 第二节 三字格誓愿词
 - 一 种种誓愿
 - 二 许下誓愿
 - 三 践行誓愿
 - 四 实现誓愿
 - 第三节 四字格誓愿词
 - 一 种种誓愿
 - 二 许下誓愿
 - 三 实现誓愿
 - 第四节 自创形式的誓愿词
 - 一 许下誓愿
 - 二 实现誓愿
 - 第五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典句式考释(下) 第三章 佛典时段句
 - 第一节 三音节时段句
 - 一 过去时段
 - 二 现在时段
 - 三 未来时段
 - 第二节 四音节时段句
 - 一 过去时段
 - 二 现在时段
 - 三 未来时段
 - 第三节 自创时段句表达
 - 一 过去时段
 - 二 现在时段
 - 三 未来时段
 - 第五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典句式考释(下) 第四章 佛典口语句
 - 第一节 人称代词
 - 一 第一人称
 - 二 第二人称
 - 第二节 疑问句之一——询问句
 - 一 “何人”类
 - 二 “何事”类
 - 三 “何物”类
 - 四 “何处”类
 - 五 “何故”类
 - 六 “如何”类
 - 七 “~(以)不”类
 - 第三节 疑问句之二——反诘句
 - 一 “宁~”类
 - 二 “岂~”类
 - 三 “何~”类
 - 第四节 感叹句
 - 一 句首感叹词
 - 二 句中有副词
 - 三 句末有语气词
 - 终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经文体研究展望 第一章 扼要归纳
 - 终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经文体研究展望 第二章 共时性研究——以《海东高僧传》为例
 - 一 东亚视阈
 - 二 书承关系
 - 终编 日本上古文学佛经文体研究展望 第三章 历时性研究——以《法华验记》为例
 - 一 《验记》与《法华经》经文
 - 二 《验记》与智“法华三大部”
 - 三 《验记》与《止观辅行传弘决》《弘赞法华传》《法华传记》
 - 附录 附录一 奈良朝佛经写本题记研究
 - 附录 附录二 《杜家立成》的俗字世界及其影响
 - 附录 附录三 镇源著《本朝法华验记》中独特的女性形象——以表达的出源和构思的日本化为例
 - 附录 附录四 宝成本《释氏源流》的语言特质——以所引译经为例
 - 附录 附录五 《海东高僧传·法空》校注
 - 汉文佛经文体影响下的日本上古文学(资料卷·上)
 - 前言
 - 凡例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汉文佛经文体影响下的日本上古文学(资料卷·下)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