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对信任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

内容简介

“信任”是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成为显学,并在不同的学科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研究态势。由于信任研究触及个体心理、社会关系、群体与组织乃至于文化形态与政治问题等,因此它所具有的内涵与外延也一再受到深究与拓展。随着不同学科自身的细化与分化,相关性研究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视角、方法、层次、内容等。

上篇以学科视角和人物为线索,梳理目前社会科学界的信任研究成果;下篇以信任研究为核心,讨论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及互联网中的各种观点,以反映人们对信任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大致研究成果。从总体上看,目前信任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宏观层面上的、带有整合性的理论未能浮现;而已建立起来的模型和小型理论如何应用于中国,尚需受到中国经验的检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社会建设: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代总序)
  • 导言 信任研究的兴起与意涵
  • 上篇 信任研究:多学科的视角
  • 第一章 个体特征论
  • 第一节 鲍比与艾里克森:信任的认识发生论
  • 第二节 多依奇:实验心理学派的信任“情境反应论”
  • 第三节 罗特尔:以人格特质论为基础的信任测量研究
  • 第四节 梅耶、戴维斯和斯古曼:人际信任的综合性模型
  • 第五节 心理学视角下的信任理论评析
  • 第二章 人际关系论
  • 第一节 克拉克、罗佩尔和赫尔姆斯等:亲密关系中的信任
  • 第二节 列维斯和维加尔特:信任与社会互动
  • 第三节 列维奇和邦克:信任发展的三阶段说
  • 第四节 米开林斯特:信任的影响因素与负面效果
  •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信任理论评析
  • 第三章 理性选择论
  • 第一节 威廉姆森:信任与降低交易成本
  • 第二节 格兰诺维特:信任与社会关系网络
  • 第三节 科尔曼:信任的理性选择论
  • 第四节 经济学视角下的信任理论评析
  • 第四章 社会系统论
  • 第一节 卢曼:信任的功能分析
  • 第二节 巴伯:信任的功能与局限
  • 第三节 吉登斯:信任与现代性的后果
  • 第四节 福山:信任的文化逻辑与创造经济繁荣
  • 第五节 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的多维视角
  • 第六节 社会学视角下的信任理论评析
  • 下篇 信任研究:多领域的应用
  • 第五章 信任与合作:组织中的信任研究
  • 第一节 组织信任与控制研究的基本脉络
  • 第二节 从封闭组织到社会网络:组织信任研究的不同视角
  • 第三节 内在的矛盾与修正:三种信任观的关联与取舍
  • 第六章 信任与民主:政治领域中的信任研究
  • 第一节 信任与政治关系结构的两重性
  • 第二节 信任与民主的关系
  • 第三节 民主视域下信任研究的理论面向
  • 第四节 民主视域下信任研究的主要议题——政府信任下降问题
  • 第七章 信任与经济:经济领域中的信任研究
  • 第一节 经济领域中信任研究的历程
  • 第二节 经济领域中信任研究的主要议题
  • 第三节 信任与经济发展
  • 第八章 信任与虚拟社会:互联网中的信任研究
  • 第一节 网络信任研究的基本脉络
  • 第二节 网络信任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网络信任的模型
  • 第九章 信任与社会资本:社会中的信任研究
  • 第一节 社会资本理论溯源
  • 第二节 信任与社会资本
  • 第三节 信任与社会资本关系的再阐释
  • 结语 信任与现代性——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