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史学家陈其泰作品,分析评论梁启超的思想和学术成就。

内容简介

综观梁启超一生,从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说,他在戊戌前后的十年和晚年从事著述是主要的。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又是一位启蒙思想家和近代学术文化的开拓者。

从1918年起,是梁启超专心从事著述的十年。1918年他即奋力著《中国通史》,因用功过度致吐血数次。1919年,他在欧洲考察了一年。1920年初回国后,集中力量从事著述和讲学,以近代观点写下了大量论著,著名的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墨子学案》《先秦政治思想史》《儒家哲学》《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古书真伪及其年代》《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等。

本书的研究方法是把梁氏的史学成就分为前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和后期(晚年著述)两个阶段,以求更清晰地显示他思想和学术演进的脉络;以分析代表性论著为主,并与其他成果结合论述,力求揭示他作为杰出史家具有深刻意义的贡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 出版缘起
  • 自序
  • 前言
  • 第一章 南国英才
  • (一) 家世和启蒙教育
  • (二) 学海堂的高材生
  • (三) 南海潮音撼心弦
  • (四) 万木草堂师生情
  • 第二章 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
  • (一) 为变法图强奔走呼号
  • (二) 天才宣传家
  • (三) 时务学堂总教习
  • (四) 戊戌维新高潮及其失败
  • 第三章 启蒙的华彩乐章
  • (一) 启蒙思想家的卓越贡献
  • (二) 批判封建专制
  • (三) 剖析国民性弱点,力倡新民之说
  • (四) 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
  • (五) 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 第四章 “史界革命”:宣告旧史时代的终结
  • (一) 《新史学》的划时代意义
  • (二)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非凡气魄
  • (三) 当代史述·人物传记·亡国史鉴
  • (四) 推进外国史领域的研究
  • (五) 比较研究的尝试
  • 第五章 九曲回澜,归依著述
  • (一) 十一载风雨路途
  • (二) 策划讨袁,建立殊勋
  • (三) 专心著述的晚年
  • 第六章 恢宏渊博: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发扬
  • (一) 恢宏的风格
  • (二) 论清学史的两部名著
  • (三) 建构史学理论体系
  • 1.论史的目的、范围和旧史的改造
  • 2.论历史的因果和动力
  • 3.论史料的搜集与鉴别
  • 4.论史家的修养
  • 5.论专史的做法
  • (四) 多层面、多格调的先秦史研究
  • (五) 文化史开山之作
  • (六) 文献学领域的非凡建树
  • 1996年版后记
  • 增订篇目
  • 一、 梁启超的学术风范和爱国情怀
  • (一)历史地位
  • (二)学术风范
  • (三)爱国情怀
  • 二、 理性主义对待“排满”与近代民族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 (一)理性主义对待“排满”
  • (二)孙中山的民族统一思想
  • (三)梁启超对近代民族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 (四)梁启超对近代民族理论的成功运用
  • 三、 梁启超晚年的文化自觉:《欧游心影录》的思想价值
  • (一)梁氏游欧的目的
  • (二)社会成员的自主自觉精神,是欧洲进步的不竭源泉
  • (三)对中国文明前途的深刻思考
  • 四、 梁启超生平著述年表
  • 跋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用最简短的语言形容梁启超这五年,我想应该是 “矛盾” 与 “变化”。他的事业、他的信仰、他对中国未来的思考,似乎一直在变化,一直在矛盾中摇摆,恰如康有为批评他的那句话 “流质易变”。但是在所有的这些变化背后,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坚持:努力找到一种最快的道路让这个国家进入现代。只不过时代的复杂超过他的想象,所以这个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没有办法找到一条坚定的道路。

      1
      评论

    出版方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曾系统推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成为文学经典阅读的基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