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收录来自海内外80位专家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精彩阐述的书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的文章。

内容简介

从2013年到2017年,海内外近百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先后走进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紧扣“书法与生活的相关性”主题,每周一场讲座,将学术视角聚焦到书法与生活的关系上,并从“书法与古人的日常生活”“书法与今人的日常生活”“书法与商业的关系”“书法与文人的关系”四个方面,试图去解答当代书法如何回到日常生活这一重要的问题。

专家学者们细致地探讨了书法艺术回到日常生活的各种可能性以及回归的具体路径与操行方法,为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路与设想。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书法和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相关性 (代序)
  • 一、书法与古人的日常生活
  • 二、书法与今人的日常生活
  • 三、书法与商业的关系
  • 四、书法与文人的关系
  • 结语:书法生活化与生活书法化
  • 书法与书法家李鹤云的人生
  • 书法与我的家庭教育
  • 一、“缘木求鱼”与新我同时
  • 二、“耳提面命”的提点和鼓励
  • 三、“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
  • 四、“别出心裁”的创新精神
  • 书法与书写姿势的演变
  • 书法与园林
  • 一、“三美”兼具的汉字
  • 二、园林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
  • 三、书法的审美个性与园林意境溶为一体
  • 四、书法演化为精美的工艺品
  • 书法与文字学
  • 一、汉字的体系与书法
  • 二、文字构造的时代含义
  • 三、小结
  • 书法与良渚文化文字
  • 一、关于良渚文化文字的四种观点
  • 二、吴地新发现的良渚文字及其意义
  • 三、吴地良渚文化文字的消亡及保存
  • 书法与传统文化
  • 一、当今书法界的怪象
  • 二、传统文化中的书法
  • 三、传统文化与书法间的关联
  • 书法与西方现代绘画
  • 一、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脉络
  • 二、中国书法对于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
  • 三、中国书法创作与西方现代绘画创作的相似性
  • 书法与中国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 一、书法与绘画
  • 二、书法与雕塑
  • 三、书法与建筑
  • 书法与传统文化习得
  • 一、汉字与书法的起源
  • 二、书法艺术与儒释道
  • 书法与东汉碑刻
  • 一、引言
  • 二、分述
  • 三、结语
  • 书法与美女
  • 一、卫铄
  • 二、谢道韫
  • 三、书法的审美情趣
  • 书法与《黄帝内经》
  • 一、《黄帝内经》简介
  • 二、《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观
  • 三、书法的自然观、气韵观与生命观
  • 四、中医、书法的养生之道
  • 书法与公务员素质
  • 一、书法与公务员的关系
  • 二、书法与公务员形象的联系
  • 三、书法对公务员素质的影响
  • 书法与室内装潢
  • 一、装饰的两个方面
  • 二、书法的文学性与装饰的文化性
  • 三、装饰与书体
  • 四、生活中的装饰与书法
  • 书法与美学
  • 一、论美
  • 二、书法是一种审美现象
  • 三、眼观之美
  • 四、心观之美
  • 五、玄观之美
  • 书法与追踪古人的书写动作
  • 一、临书与摹书
  • 二、前人对临摹的认识
  • 三、尽形得势
  • 四、手势动作
  • 书法与养生
  • 一、祖国医学的经典
  • 二、中国书法
  • 三、书法与养生的关联
  • 四、书法的养生作用
  • 书法与诗歌
  • 一、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境地
  • 二、书法的古意
  • 三、书法学习的现代意义
  • 书法与大阳山文化旅游
  • 一、彰显历史人文
  • 二、点明景物的特征
  • 三、欣赏名家书艺
  • 四、提升审美情趣
  • 五、陶冶美好情操
  • 六、领略汉语魅力
  • 书法与艺术设计
  • 一、书法的情感与审美
  • 二、书法与封面设计
  • 三、书法与信息传达
  • 四、结语
  • 书法与生活之道
  • 书法与广告创意
  • 一、中国传统书法的体用关系
  • 二、独具美感的广告创意
  • 三、富有文化内涵的广告
  • 书法与武术
  • 一、书道
  • 二、武道
  • 三、书体变迁与武学变迁的关联
  • 书法与师承
  • 书法与酒
  • 一、酒的历史
  • 二、酒与生活
  • 三、酒与诗歌以及书法
  • 四、酒与书法创作的实验
  • 书法和清代的诗歌
  • 一、由清代诗人论书诗看诗、书之缘
  • 二、以何绍基为例看诗书之关系
  • 三、诗学与书学的精神融合
  • 书法与人机工程学
  • 一、人机工程学的提出与介绍
  • 二、书法中的人机工程学
  • 三、人机工程学在书法研究中的展望
  • 书法与人生
  • 一、书法
  • 二、人生
  • 三、书法与人生
  • 四、书法集大成者与人生之沧桑
  • 五、书法与人生之感悟
  • 书法与印章
  • 一、印章的起源与发展
  • 二、玺印的制度与用途
  • 三、印章的勃兴与辉煌
  • 四、印章与现代生活
  • 五、印章的艺术欣赏
  • 书法与台湾人的日常生活
  • 一、台湾人的书法概念
  • 二、台湾人心中最顶级的书法作品
  • 三、台湾近代书法家及书法工具
  • 书法与艺术品鉴定
  • 一、艺术品的主要功能
  • 二、与书法直接相关的碑帖鉴定
  • 三、书法在艺术品鉴定中发挥的作用
  • 书法与文论
  • 一、甲骨文
  • 二、创作论
  • 三、风格论
  • 四、意象论
  • 书法与尺牍收藏
  • 一、几件藏品的故事
  • 二、为何选择尺牍作为我的收藏
  • 三、我收藏尺牍的几点体会
  • 书法与东晋社会审美文化
  • 一、关于唐人对王羲之书法的批评
  • 二、南朝书论中的尚“媚”倾向
  • 三、魏晋书论中女性美的推崇
  • 四、女性之美的审美意识与服食之关系
  • 五、结论
  • 书法与唐代的行政
  • 一、西方关于书法的定义
  • 二、西方关于唐代书法的相关研究
  • 三、唐代书法之隆盛
  • 四、唐代的官吏与书法
  • 五、唐代的教育系统与政途
  • 书法与活法
  • 一、书法
  • 二、活法
  • 书法与竹刻
  • 一、竹刻的种类
  • 二、竹刻形成的文化背景
  • 三、中国明代竹刻流派简介
  • 四、书法镌刻与竹刻的同源
  • 五、竹子与书法
  • 书法与紫砂壶
  • 一、紫砂及紫砂壶简介
  • 二、历代紫砂艺术的文人化及紫砂艺术名家
  • 三、其他紫砂艺术
  • 书法与绘画
  • 一、从发生学角度考察书画同源意义
  • 二、各画科与书法的关联
  • 三、历代绘画对笔墨的推崇
  • 四、黄宾虹绘画的现代书法意义
  • 书法作品《圣教序》与文学作品《大唐西域记》
  • 一、玄奘和《圣教序》
  • 二、王羲之简介
  • 三、王羲之的书法
  • 四、学习王羲之书法的误区
  • 五、写行书正确的方法:
  • 书法与陶瓷艺术
  • 一、陶瓷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 二、书法与陶瓷艺术结合的高峰期
  • 三、结语
  • 书法与心理学
  • 一、书法与心理的关系非常密切
  • 二、书法可以作为心理投射测验
  • 三、书法促进心理改善的研究
  • 四、书法能够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 书法与石刻
  • 一、几个与石刻相关的概念
  • 二、石刻记载了字体和书体的变化
  • 三、石刻对清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 四、苏州的著名石刻
  • 书法与太极拳
  • 一、书法与太极拳简介
  • 二、书法与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 三、书法与太极拳的运动原理
  • 书法与苏州人的日常生活
  • 一、苏州人的日常生活
  • 二、苏州人的闲人和闲心
  • 三、书法在苏州人日常生活的体现。
  • 四、苏州人我的书法学习之路
  • 书法与《道德经》
  • 一、书法是什么
  • 二、书法的评判标准
  • 三、书法的个人修行
  • 四、《道德经》对书法的启示
  • 书法与市场浅谈
  • 一、书法的商业化问题
  • 二、当前红火的书法市场
  • 三、怎样的书法才能赢得市场
  • 书法与人的文化特质
  • 一、古人眼里的书法
  • 二、现代人眼里的书法
  • 三、书法是文人说话的方式
  • 四、用美术置换书法文化特质的现状
  • 五、书法家文人底色的消退
  • 中国书法与传统民俗文化
  • 书法与文字学
  • 一、引论
  • 二、文字学与书法用字
  • 三、篆书书写
  • 书法与甲骨文
  • 一、甲骨文简介
  • 二、甲骨文的文字形式与特点
  • 三、甲骨文发现的重要人物
  • 四、甲骨文与生活以及书法的相关性
  • 五、“人、大、女”甲骨文字密码解析
  • 书法与国际交流
  • 一、中国与美国的两次实验
  • 二、书法
  • 三、心理学家告诉你
  • 四、书法艺术的特性
  • 五、中国书法国际交流
  • 书法与传统文化习得
  • 引言 文明的传承
  • 一、汉字的起源
  • 二、从书写到书法
  • 三、书法艺术与儒释道
  • 四、书法与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
  • 五、结语
  • 书法与名城苏州
  • 一、书法与苏州的内在逻辑关系
  • 二、影响中国书法史的吴门书法家与独树一帜的吴门书论家
  • 三、书法与苏州的日常生活
  • 四、苏州的书法传承
  • 书法与翁同龢的文化人生
  • 一、文化人生
  • 二、翁氏书法
  • 书法与传媒
  • 一、书法是什么
  • 二、中国人与书法的关系
  • 三、书法在中国文化传播体系中的角色
  • 书法与信札
  • 一、信札用语
  • 二、信札用纸
  • 三、信札的“平”和“阙”
  • 四、信札的书写状态
  • 五、信札的收藏
  • 书法和情感表达
  • 一、情感之于书法
  • 二、书法之于情感
  • 三、情感之培养
  • 书法与教育
  • 一、关于书法本体的认识
  • 二、关于书法历史地位的评价
  • 三、关于书法教育的发展历程
  • 四、关于书法教育的内涵和范畴
  • 五、关于书法教育的价值取向
  • 六、关于书法教育的审美特征
  • 书法与文人画
  • 一、文人画历史概述
  • 二、书法对文人画的影响
  • 三、文人画对书法的影响
  • 书法与室内设计畅想
  • 一、历史的追溯与文化的传承
  • 二、书法与室内设计审美艺术的共性
  • 三、情、景、意、象的同一性
  • 结语
  • 书法与建筑
  • 一、书法风格与建筑
  • 二、建筑中的书法装饰
  • 三、小结
  • 书法与评弹
  • 一、苏州评弹
  • 二、中国书法
  • 三、评弹与书法
  • 书法与我的生活
  • 一、童年时期
  • 二、学生时期
  • 三、工作时期
  • 书法与公务员的形象塑造
  • 一、公务员书法的历史概述
  • 二、公务员书法的现状
  • 三、书法与公务员形象的联系
  • 四、对书法与公务员形象的双重思考
  • 书法与人体艺术
  • 一、人体艺术对汉字偏旁部首组合的启示
  • 二、人体艺术对左右结构汉字处理的启示
  • 三、人体艺术对上下结构汉字处理的启示
  • 四、人体艺术对汉字结构整体效果处理的启示
  • 书法与民国大学校长
  • 一、三个关键词
  • 二、民国时期的大学
  • 三、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朋友圈
  • 书法与诗词
  • 一、技进乎道的特征
  • 二、娱人娱己的特征
  • 三、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写意性特征
  • 四、笔墨当随时代的特征
  • 一、文化的载体功能
  • 二、文化共生的功能
  • 三、文化的交际功能
  • 四、文化的提升功能
  • 结语
  • 书法与修身
  • 一、知天道
  • 二、书法的艺术价值
  • 三、书法崇尚道法自然
  • 四、最美境界,妙在中和
  • 五、书法与性命双修
  • 书法与科学
  • 一、墨
  • 二、运笔
  • 三、中锋用笔
  • 四、结体
  • 五、临摹与赏习
  • 六、中外书法
  • 结语
  • 书法与《劝善书》
  • 一、劝善书产生的背景
  • 二、劝善书形式的多样性
  • 三、晚清书家的书写
  • 书法与香港人的日常生活
  • 书法与社会交往
  • 一、古代有关书法的社会交往活动
  • 二、书法史上和社会交往有关的代表作品
  • 三、以本人为例谈由书法而产生的社会交往
  • 书法与建筑
  • 一、书法与建筑的初始联想
  • 二、从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解读书法和建筑的相关性
  • 附录 部分讲座专家提供的讲稿
  • 东汉隶书碑刻
  • 墓志
  • 摩崖
  • 石阙
  • 石经
  • 杂类
  • 书法与西方现代绘画
  • 书法与中国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 一、书法与绘画
  • 二、书法与雕塑
  • 三、书法与建筑
  • 书法与养生
  • 一、祖国医学的经典
  • 二、中国书法
  • 三、书法与养生
  • 秦砖汉瓦与书法
  • 一 印戳陶文和刻画陶文
  • 二 瓦当文字
  • 三 两汉、六朝砖铭
  • 唐代行政与书法
  • 一、唐代书法之隆盛
  • 二、唐代书法与行政制度
  • 三、书法与中央学校
  • 四、书法铨选与科举
  • 五、结语
  • 书法的文化特质与书法家文人化
  • 书法与日常生活
  • 甲骨文与现代汉字
  • 甲骨文与文明史演进
  • 甲骨文与书法艺术
  • 文人画与书法
  • 一、文人画的定义
  • 二、文人画简述
  • 三、书法艺术对文人画的影响
  • 四、文人画对书法的影响
  • 五、当代文人画的窘境
  • 书法与科学
  • 毛细现象
  • 超冗余结构
  • 力透纸背
  • 结字因时而异
  • 书法临摹
  • 书法韵味
  • 书写与审美
  • 中国书法
  • 结语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及其突破
  • 一、名师与名帖
  • 二、媚中带骨
  • 三、书法理论
  • 四、《兰亭集序》的思想
  • 五、《兰亭集序》在书法上的突破
  • 总结
  • 阅读还是观看:晚清书家与劝善书
  • 小结
  • 书法和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相关性
  • 寻找旅游生活中的费之雄书法对联
  • 讲座专家简介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