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9千字
字数
2021-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我们从“他山之石”的视角研究“三农”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是以国际视野对专业出版的一次实务观察和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日本战后50年间农业出版事业的变化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呈现了这50年间日本农业出版事业伴随着日本社会急剧变化的状态。将战后的农业出版置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和后来的“不况”期进行考察,从不同角度整理了日本农业出版新闻事业的自主发展路径,分析了农业出版在战后农业、农家的持续发展以及农村文化全面提升中,如何锲而不舍地与农业和农家为伍,经营着农业出版领域,精细化地履行出版使命。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第1节 课题与方法
- 第2节 农业出版新闻事业
- 一、出版新闻事业的解说
- 二、日本出版新闻事业概观
- 三、农业出版新闻事业概观
- 第2章 农业出版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 第1节 概述
- 第2节 农业的变化与农业出版新闻事业
- 一、农业变化的概述
- 二、农业出版新闻事业的变迁
- 第3节 农业相关出版社的状况
- 第4节 农业出版的订阅环境
- 一、与农业相关的读者情况
- 二、各地区的订阅状况
- 三、各地区图书馆、书店的状况
- 第5节 讨论
- 第3章 农业出版和农家订阅动向
- 第1节 概述
- 第2节 农家书籍杂志的订阅动向
- 一、调查方法说明
- 二、杂志的订阅动向
- 三、书籍的购买动向
- 四、女性读书活动的活跃
- 第3节 农家书籍、杂志购买费用动向
- 第4节 农家阅读书籍、杂志的时间
- 第5节 讨论
- 第4章 面向农家的农业专业出版
- 第1节 概述
- 第2节 分析对象
- 第3节 农文协出版物的视点
- 一、《现代农业》的视点历程
- 二、《现代农业》刊载报道的分析
- 三、从《现代农业》看农法
- 四、书籍出版数量、编辑内容的变化
- 五、出版物的多样化
- 第4节 农文协与中国的交流
- 一、重视亚洲的农业
- 二、出版中国农业方面的图书
- 三、探索和中国深度合作
- 四、访谈农文协张安明博士(2016年)
- 第5节 讨论
- 附录
- 一、2009年以来农文协的出版情况
- 二、农文协的日中农业交流
- 三、《农户的技术——300个关键词——取材于农民的原创智慧
- 第5章 农家对农业出版的反应
- 第1节 概述
- 第2节 调查对象所在地区的农业特点
- 第3节 农民读者关心的记事
- 第4节 农民读者的满意度
- 第5节 农户对具体报道内容的反应
- 第6节 农民读者的期待
- 第7节 讨论
- 第6章 小结以及今后的课题
- 参考文献·资料一览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农业出版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 第3章 农业出版和农家订阅动向——家之光协会《农村与读书》分析
- 第4章 面向农家的农业专业出版——农山渔村文化协会的事例
- 第5章 农家对农业出版的反应——来自庄内地区的《现代农业》农家读者调查分析
- 第6章 小结以及今后的课题
- 附录: 在日本发表的此课题研究论文
- 戦後日本の農業出版ジャーナリズムの展開
- 戦後日本農業出版ジャーナリズムの歩み
- 戦後農業ジャーナリズムの動向と農村読者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