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68千字
字数
2017-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我国国土资源的严峻供求关系出发,深入研究了国土资源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国土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的机制框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从耕地和建设用地两个方面分析土地资源有效供给和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资源有效供给和集约利用的机制体系。
基于对全球矿产资源形势的深入分析,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状况展开研究,从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境外矿产资源利用机制、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机制、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矿产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利用机制。
最后,对典型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国土资源保障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借鉴其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型期我国国土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的制度安排与政策体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课题组主要成员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标
- 三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一 国内研究进展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三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内容
- 一 经济发展与要素投入:理论回顾
- 二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土资源利用方式的演变规律
- 三 经济发展方式与国土资源利用方式:理论框架
- 四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国土资源保障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第一节 国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
- 一 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二 我国国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特点
- 第二节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我国国土资源利用的特征
- 一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国土资源利用的基本特征
- 二 国土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 三 国土资源利用主要问题的形成机制
- 第三节 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的理论内涵
- 一 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的概念
- 二 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的内涵
- 第四节 我国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的总体判断
- 一 我国土地资源保障能力的总体评判
- 二 我国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总体判断
- 第三章 我国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建设目标及其基本途径
-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土资源利用管理
- 一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背景
-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国土资源利用管理的要求
- 第二节 我国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建设目标
- 一 保障粮食安全
- 二 保障经济安全
- 三 保障社会安全
- 四 保障生态安全
- 第三节 我国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的趋势预测
- 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预测
- 二 土地资源保障能力及趋势预测
- 三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趋势预测
- 第四节 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的基本途径: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
- 一 国土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的理论内涵
- 二 国土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的现实途径
- 三 国土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的公共政策关键
- 第四章 耕地资源有效供给和节约集约利用的实现机制
- 第一节 耕地资源有效供给和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出路
- 一 耕地资源有效供给和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
- 二 耕地资源有效供给和节约集约利用的现行途径
- 三 耕地资源有效供给和节约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 四 耕地资源有效供给和节约集约利用的出路
- 第二节 闲置宅基地退出补充耕地机制
- 一 闲置宅基地退出补充耕地机制概述
- 二 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三 闲置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确定
- 四 闲置宅基地退出补充耕地的程序设计
- 五 闲置宅基地退出补充耕地的监管
- 六 实证——江苏省海门市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与补偿标准分析
- 第三节 工矿废弃地复垦补充耕地机制
- 一 工矿废弃地复垦补充耕地机制概述
- 二 工矿废弃地复垦补充耕地资金保障体系的建立
- 三 工矿废弃地复垦补充耕地程序设计
- 第四节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机制
- 一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机制概述
- 二 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责任制
- 三 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专项资金制度
- 四 建立高标准农田监测制度
- 第五节 海外耕地资源开拓机制
- 一 海外耕地资源开拓机制概述
- 二 合理选定东道国,与之建立合作关系
- 三 建立海外农地资源开拓发展基金,加强专项资金支持
- 四 加强海外农地资源开拓企业信贷金融支持
- 五 完善税收优惠体系,避免双重征税
- 第五章 建设用地资源有效供给和节约集约利用的实现机制
- 第一节 建设用地资源有效供给和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出路
- 一 建设用地资源有效供给现行途径
- 二 建设用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 三 建设用地资源有效供给和节约集约利用的出路
- 第二节 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机制
- 一 构建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机制概述
- 二 挂钩指标交易的定价
- 三 挂钩指标交易的收益分配
- 四 挂钩指标交易的政府监管
- 五 实证——重庆的“地票”交易分析
- 第三节 “三旧”建设用地改造机制
- 一 改造思路
- 二 机制创新
- 三 完善路径
- 第四节 未利用地适度开发建设机制
- 一 未利用地开发建设概述
- 二 建立未利用地开发建设的生态防范制度
- 三 完善未利用地开发建设多元融资制度
- 四 放宽未利用地开发建设指标及布局约束
- 第六章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现状与需求预测
- 第一节 全球矿产资源形势分析
- 一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
- 二 矿产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 三 矿产品消费重心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 四 矿产品价格高位震荡
- 第二节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状况
- 一 能源矿产
- 二 短缺固体矿产
- 三 优势矿产
- 第三节 我国矿产资源需求与供给潜力预测
- 一 矿产资源消耗规律
- 二 经济发展与我国矿产资源消费趋势
- 三 主要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 四 主要矿种未来供给潜力预测
- 五 主要矿种未来供需平衡分析
- 六 提高矿产资源安全的途径
- 第七章 矿产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利用机制
- 第一节 矿产资源勘查机制研究
- 一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 二 矿产勘查中的问题
- 三 矿产资源勘查机制的构建
- 第二节 境外矿产资源利用机制研究
- 一 世界重要矿产品贸易格局
- 二 我国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现状
- 三 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的可得性分析
- 四 利用境外矿产资源机制
- 第三节 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机制研究
- 一 国内外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状况比较
- 二 国外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的主要经验
- 三 影响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的因素分析
- 四 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科技进步发展趋势
- 五 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机制
- 第四节 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一 非传统矿产资源的重要战略地位
- 二 我国主要非传统矿产资源禀赋
- 三 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四 促进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 第八章 典型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国土资源保障措施比较及借鉴
- 第一节 中日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耕地资源利用特征及规律
- 一 文献回顾
- 二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耕地资源变化规律理论分析框架
- 三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四 中日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耕地资源利用特征分析
- 五 中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耕地资源利用规律分析及对我国变化趋势的预测
- 六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典型国家耕地资源保障措施比较及借鉴
- 一 我国耕地资源保障形势分析
- 二 典型国家耕地资源有效供给措施比较分析
- 三 典型国家耕地资源高效利用措施比较分析
- 四 研究结论
- 第三节 典型国家不同发展阶段能源利用特征及规律
- 一 文献回顾
- 二 能源消费规律的理论分析框架
- 三 典型国家能源消费特征分析
- 四 典型国家能源消费规律实证分析
- 五 我国能源消费规律分析及需求预测
- 六 研究结论
- 第四节 典型国家能源保障措施比较及借鉴
- 一 我国能源保障形势分析
- 二 典型国家能源有效供给措施比较分析
- 三 典型国家能源高效利用措施比较分析
- 四 研究结论
- 第五节 典型国家国土资源保障措施比较及借鉴
- 一 典型国家国土资源利用特征及规律研究主要结论
- 二 典型国家国土资源保障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 第九章 国土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的政策设计
- 第一节 国土资源有效供给和高效配置的主要政策问题
- 一 政策目标模糊,国土资源保障能力被削弱
- 二 政策主体关系不畅,利益相关者博弈明显
- 三 政策工具运用不合理,多元化治理机制缺失
- 四 政策执行不力,难以形成政策合力
- 五 政策监控与评估机制缺乏,制度供给不足
- 第二节 国土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政策设计目标与思路
- 一 政策目标
- 二 设计思路
- 第三节 国土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的治理结构改善途径
- 一 政府与市场:现行治理结构的主要选择
- 二 社区自主治理:资源治理方式的第三种选择
- 三 构建“社区自治—所有者主导—政府干预”为一体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 四 完善国土资源配置政策工具,建立多元化治理机制
- 第四节 国土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的政策建议
- 一 产权政策
- 二 市场政策
- 三 管制政策
- 四 税收政策
- 五 价格政策
- 六 技术政策
- 七 贸易政策
- 八 政策形成机制、体制与保障体系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