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威胁全球和平,本书研究暴力驱动力、意识形态、扩散、外国战斗人员和去极端化工作。

内容简介

“极端主义”(英语:extremism,俄语:экстремизм)是指采用极端手段达到某些目的的理论或者主张。极端主义并非某一特定宗教的专属,将极端主义等同于某个宗教既是错误的,也缘于偏见和污名化。近年来,伊斯兰极端主义所驱动的暴力和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特别是随着中东强人政治垮台和“阿拉伯之春”后西亚北非局势的剧变,“伊斯兰国”、“胜利阵线”、“博科圣地”等极端组织迅速崛起,掀起了以极端主义为核心意识形态的新一轮恐怖主义浪潮并肆虐至今。对于此次浪潮,可供研究的切入点很多。本书主要围绕以下主题来展开:1. 暴力极端主义的内在驱动力;2. 极端主义的意识形态;3. 极端主义的扩散与全球化;4. 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流动与威胁;5. 去极端化工作的启示

目录

  • 目录
  • 序言
  • 第一章 暴力极端主义之认同政治机理研究
  • 第一节 认同与极端主义
  • 一 认同与认同政治
  • 二 极端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宣传
  • 第二节 认同因素与极端化研究模式
  • 一 阶段式极端化模型
  • 二 极端化进程中的心理及认同因素
  • 三 主要极端化因素的综合
  • 四 现有模式评述
  • 第三节 认同边界的塑造与强化
  • 一 自我与他者的塑造
  • 二 内群体偏向
  • 第四节 创伤、危机与认同建构
  • 一 创伤与认同建构
  • 二 危机认知
  • 第五节 认同政治中的解决方案及其循环
  • 一 解决方案构建
  • 二 自我强化的循环动力
  • 三 案例分析
  • 结语
  • 第二章 “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叙事结构及其影响
  • 第一节 “伊斯兰国”的威胁
  • 第二节 “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
  • 一 “伊斯兰国”意识形态的来源
  • 二 “伊斯兰国”意识形态的特征
  • 第三节 “伊斯兰国”意识形态的叙事结构
  • 一 伊斯兰极端主义与叙事
  • 二 “伊斯兰国”意识形态叙事的结构分析
  • 第四节 对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否定与冲击
  • 一 对民族国家主体地位的挑战
  • 二 否定国家主权的世俗性
  • 三 挑战国家领土的完整性
  • 四 将针对平民的极端暴力合法化
  • 结语
  • 第三章 “博科圣地”与萨赫勒地带暴力极端主义
  • 第一节 萨赫勒地带与尼日利亚的暴力极端主义
  • 一 萨赫勒地带的安全威胁
  • 二 尼日利亚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博科圣地”的兴起和演变
  • 一 兴起与流变
  • 二 意识形态与组织结构
  • 三 发展特性
  • 第三节 “博科圣地”兴起的背景与动因
  • 一 以族群、宗教政治化为基础的南北势力的角力与利用
  • 二 宗教极端主义的长期浸染和历史驱动
  • 三 行业、地区发展失衡与南北不平等导致的暴力宣泄
  • 第四节 “博科圣地”恐怖主义的影响
  • 一 对尼日利亚:制造人道灾难与国家危机
  • 二 对萨赫勒地带:威胁溢出与形成恐怖动荡弧
  • 三 对发展冲击:恶化发展环境加剧发展危机
  • 第五节 宗教极端主义与中部冲突及南北的潜在分裂
  • 一 北方化与伊斯兰化政策
  • 二 伊斯兰化的宗教政治发展及其消极后果
  • 三 宗教极端主义与南北分裂危机
  • 第六节 “博科圣地”威胁的应对
  • 一 加强地区反恐合作与国际支持
  • 二 制定和实施全面的治理战略
  • 第四章 “伊斯兰国”与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 第一节 东南亚恐怖主义活动与研究现状
  • 一 东南亚恐怖主义活动现状
  • 二 各国反应与研究现状
  • 第二节 “伊斯兰国”在东南亚的渗透与影响
  • 一 恐怖主义的国际化、区域化、本土化及其关系
  • 二 “伊斯兰国”在东南亚进行渗透与影响的先天条件
  • 三 “伊斯兰国”对东南亚渗透与影响的体现
  • 第三节 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 一 国际恐怖势力与东南亚本土恐怖势力之间的联动性增强,双方互为支持
  • 二 东南亚成为“伊斯兰国”的重点扩散区域
  • 三 区域化扩散的趋势
  • 结语
  • 第五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安全场域中外国恐怖主义作战人员威胁探析
  • 第一节 外国恐怖主义作战人员威胁的相关研究
  • 一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的现实性与可行性
  • 第二节 当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现象的形成及演进
  • 一 FTF的界定与现状
  • 二 当前FTF现象的形成
  • 三 FTF转移与回流的可能性及威胁
  • 第三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FTF的分布与威胁
  • 一 沿线地区FTF分析
  • 二 FTF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威胁评估
  • 第四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FTF威胁的应对
  • 一 直接针对FTF
  • 二 间接应对极端主义的挑战
  • 第六章 反恐怖主义语境下东南亚国家去(反)激进化述评——以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为例
  • 第一节 激进化概念辨析
  • 第二节 东南亚伊斯兰激进化概述
  • 一 东南亚伊斯兰激进化的表现
  • 二 东南亚伊斯兰激进化的特征
  • 三 东南亚伊斯兰激进化的根源
  • 四 东南亚伊斯兰激进化的程度
  • 第三节 东南亚国家去(反)激进化述评
  • 一 新加坡的“康复”(Rehabilitation)项目
  • 二 “印尼路径”
  • 三 “不太成功”的菲律宾
  • 第四节 案例比较与去(反)激进化困境
  • 一 评估标准
  • 二 案例比较
  • 三 去(反)激进化困境
  • 结语:去(反)激进化呼吁国际合作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