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结构人类学的史前史。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列维-斯特劳斯1941—1947年在纽约生活期间发表在部分期刊等媒体上的文章,共17篇。1941—1947年对列维-斯特劳斯而言是学术生涯的重要积累时期,他当时尚未在人类学界广为人知,仅是一位流亡海外的年轻民族志学者。

在美国的这些年,斯列维-特劳斯意识到了无法弥补的历史灾难:美洲印第安人的灭绝、欧洲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等。通过学习英语,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系统地阅读人类学文献,深入观察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他为自己的学术工作做了深厚的积累,梳理了他对于多种理论传统的看法,为之后的学术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收录的文章不应被简单地当成列维-斯特劳斯的“遗产”去阅读,这17篇文章见证了一个具有传记和历史两方面意义的时期,也提供了把握结构主义来龙去脉的机会。本书旨在呈现列维-斯特劳斯一些不应被遗忘的学术思考,它们在今日世界仍具有熠熠生辉的现实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序言
  • 出版说明
  • 历史和方法
  • 第一章 法国社会学
  • 第二章 缅怀马林诺夫斯基
  • 第三章 爱德华·韦斯特马克的著作
  • 第四章 南比夸拉人的名字
  • 个人与社会
  • 第五章 五篇书评
  • 第六章 幸福的技巧
  • 互惠性和等级制度
  • 第七章 南美印第安人的战争和贸易
  • 第八章 原始社会里的权力理论
  • 第九章 互惠性和等级制
  • 第十章 一个原始社会的对外政策
  • 艺术
  • 第十一章 印第安人的美容术
  • 第十二章 美国自然史博物馆藏西北海岸的艺术
  • 南美洲民族志
  • 第十三章 亲属称谓在巴西印第安人当中的社会应用
  • 第十四章 关于南美的二元组织
  • 第十五章 图皮-卡瓦西卜印第安人部落划分与历史沿革
  • 第十六章 南比夸拉印第安人
  • 第十七章 瓜波雷河右岸诸部落
  • 参考文献
  •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简介
  • 樊尚·德巴纳简介
  • 部落名称对照表
  • 人名地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