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0千字
字数
2015-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阐述后古典经济学。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性地提出了后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做了简要回顾和批判。在此基础上从哲学方法论、生产理论、个体理性、企业理论、制度价值论、应用经济学、社会异化等角度,对后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整体阐述。后古典经济学(Post-ClassicalEconomics)的提出,奠定了信息经济时代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
相对而言,古典经济学根源于农耕经济,并始终没有离开过土地赋税,新古典经济学则诞生于工业经济时代,更多关注于边际革命。离散主义、量化理性、制度价值论等,是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创新。其中,制度价值论为国家与区域的制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方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后古典经济学的提出
- 1.1 古典经济学及其批判
- 1.1.1 古典经济学界定
- 1.1.2 基本理论与假设
- 1.1.3 古典经济学批判
- 1.2 新古典经济学及其批判
- 1.2.1 新古典经济学界定
- 1.2.2 基本理论与假设
- 1.2.3 新古典经济学批判
- 1.3 后古典经济学的提出
- 1.3.1 哲学方法论
- 1.3.2 生产、劳动与稀缺性
- 1.3.3 个体理性与企业理论
- 1.3.4 制度价值论
- 1.3.5 应用经济
- 第二章 分布分析、质量判断与离散主义
- 2.1 经济哲学方法论
- 2.1.1 科学哲学方法论
- 2.1.2 实证哲学
- 2.1.3 证伪主义哲学
- 2.1.4 历史主义哲学
- 2.2 经济学方法论的进展与批判
- 2.2.1 经济学方法论新进展
- 2.2.2 一般性批判
- 2.3 分布积分分析方法与逻辑质量判断
- 2.3.1 分布积分分析:对边际微分方法的扬弃
- 2.3.2 逻辑质量判断:个体与整体的模型差异
- 2.4 离散数学与离散主义
- 2.4.1 离散数学
- 2.4.2 离散主义思想
- 2.4.3 离散经济与离散方法
- 2.4.4 基于离散主义的应用经济学
- 第三章 精神大生产与新劳动价值论
- 3.1 物质资料社会化生产
- 3.1.1 物质资料生产和经济增长
- 3.1.2 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脉络
- 3.2 劳动价值理论
- 3.2.1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界定
- 3.2.2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 3.2.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
- 3.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3.3.1 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
- 3.3.2 西方学者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发展
- 3.3.3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现代经济学解读
- 3.4 社会大生产的变革:精神产品与数字化生存
- 3.4.1 精神产品生产
- 3.4.2 数字化生存
- 3.5 新劳动价值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 3.5.1 劳动属性与劳动差别
- 3.5.2 产品的社会化属性
- 3.5.3 社会发展阶段
- 第四章 稀缺性变革:社会资源与生命消费
- 4.1 传统经济学前提:物质资源稀缺
- 4.1.1 稀缺性的提出
- 4.1.2 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
- 4.1.3 近代资源稀缺性表现
- 4.2 注意力经济学
- 4.2.1 注意力经济学的起源
- 4.2.2 注意力经济学的发展
- 4.2.3 注意力经济与互联网
- 4.3 稀缺性批判: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与个体生命空间
- 4.3.1 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与社会资源的绝对稀缺
- 4.3.2 个人生命的绝对稀缺
- 第五章 量化理性:定义、属性与蚂蚁效应
- 5.1 个体理性
- 5.1.1 理性人假设
- 5.1.2 完全理性
- 5.1.3 有限理性
- 5.1.4 生态理性
- 5.2 理性悖论
- 5.2.1 一般性评析
- 5.2.2 敞口效应与无穷嵌套
- 5.3 量化理性:定义与特性
- 5.3.1 理性及其量化方法
- 5.3.2 特性之一:边界可达
- 5.3.3 特性之二:理性超越
- 5.3.4 羊群效应:个体理性形成群体无理性
- 5.3.5 蚂蚁效应:个体无理性形成群体理性
- 第六章 市场结构、数据成本与企业边界
- 6.1 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
- 6.1.1 理论概述
- 6.1.2 理论发展评析
- 6.2 经济离散化:市场与结构
- 6.2.1 离散经济下的市场形态
- 6.2.2 离散化经济下的市场结构
- 6.3 数据成本与企业边界
- 6.3.1 数据成本与数据不对称
- 6.3.2 企业边界的主导因素
- 6.3.3 企业边界的演化表现
- 第七章 制度价值论:价值之源与知识产权
- 7.1 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史
- 7.1.1 古典增长理论
- 7.1.2 新古典增长理论
- 7.1.3 制度内生化的经济增长理论
- 7.2 制度价值论与新经济发展模型
- 7.2.1 制度价值论:制度是价值的源泉
- 7.2.2 新经济增长模型:制度与技术的相互替代
- 7.3 知识产权:制度价值论的直接证据(1)
- 7.3.1 起源与概念界定
- 7.3.2 知识产权与经济增长
- 7.3.3 知识产权的本质:对他人财富的间接占有
- 7.4 理论思考及制度变革
- 7.4.1 理论思考:技术、制度与价值
- 7.4.2 制度变革:价值空间与价值通道
- 第八章 离散金融:虚拟货币与互联网冲击
- 8.1 虚拟货币
- 8.1.1 虚拟货币的起源
- 8.1.2 虚拟货币的职能
- 8.1.3 虚拟货币的发展
- 8.2 互联网金融
- 8.2.1 思维模式与核心功能
- 8.2.2 互联网金融与市场风险定价
- 8.2.3 利率冲击效应
- 第九章 基本范式与应用经济学分支
- 9.1 离散经济基本范式
- 9.1.1 离散化解构
- 9.1.2 数字化表达
- 9.1.3 全息化重构
- 9.2 网络经济:解构世界
- 9.2.1 网络经济与网络外部性
- 9.2.2 网络外部性的理论与实证
- 9.2.3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
- 9.3 数据经济:表达世界
- 9.3.1 大数据现象
- 9.3.2 价值关联与数据经济
- 9.3.3 大数据变革
- 9.4 平台经济:重构世界
- 9.4.1 平台现象及研究进展
- 9.4.2 平台本质与平台经济框架
- 第十章 社会异化:精神奴役之路
- 10.1 异化机理:以大数据平台为例
- 10.1.1 什么是异化
- 10.1.2 异化机理及表现
- 10.2 行为异化
- 10.2.1 理性超越与经验超越
- 10.2.2 欲望泛滥与人格释放
- 10.2.3 网络游戏与行为沉迷
- 10.3 私权异化
- 10.3.1 私权及其表现形式
- 10.3.2 私权扩张与公权私有
- 10.3.3 公权模式与棱镜计划
- 附录一 定义、命题与推论
- 附录二 名词索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