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发条橙》作者眼中的莎士比亚,带你探寻莎翁匪夷所思的创造力源自何处。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伯吉斯怀着思乡之情,追慕一个喧嚣变革的文艺复兴时代,追踪莎士比亚成就文学之路的迂回小径。在他笔下,这位天才的肖像最终与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形象重合:世界是一座剧场,莎士比亚是我们其中一位救赎者的名字。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前言
  • 序 幕
  • 第一章 家庭
  • 第二章 学校
  • 第三章 工作与娱乐
  • 第四章 婚姻
  • 第五章 伦敦
  • 第六章 戏剧
  • 第七章 震撼舞台
  • 第八章 恩主
  • 第九章 朋友
  • 第十章 情妇
  • 第十一章 乡绅
  • 第十二章 环球剧场
  • 第十三章 诗人之争
  • 第十四章 反叛
  • 第十五章 王室丧乱
  • 第十六章 六世与一世
  • 第十七章 病态世界
  • 第十八章 新宅
  • 第十九章 天鹅终曲
  • 第二十章 遗嘱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看完整理笔记的时候才发现作者是写《发条橙》那个伯吉斯。怪不得。书名叫《莎士比亚》,其实写得更多的是当时那个社会,王公贵族,和剧院那些剧作家和演员们,关于莎士比亚的史料,类似于曹雪芹,涉及到个人生活的其实很有限,加上这样的作者大多时候都从作品中隐去了自我,想通过看个人传记来达到更了解莎士比亚以及其作品大概是徒劳的。如果此前一无所知,那就还是有一些新东西的。总体来讲感觉有点拐弯抹角掉书袋,东一下西一下的,读起来一点也不流畅。大概这本书不太适合快速阅读,但是想要让人慢下来好好读又没那么大魅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伊丽莎白是个有学识的女子,通晓语言学、神学、音乐、诗歌,酷爱戏剧、露天表演、狩猎和舞蹈。她聪敏过人,始终不愿结缡,而是以其未婚女子(称为 “处子”)之身作为诱饵,作为武器。她继承了父亲的倔强执着的品格和爱国热忱,摈除了他的暴戾脾性。她继承了母亲的妩媚和妖娆,摈除了她的愚鲁和轻率。伊丽莎白头脑清醒,因而能够保住自己的脑袋。她也始终守住了自己的一颗心,不让任何男子掳去。苏格兰女王先是心被掳去,接着脑袋也丢了。伊丽莎白是即位四十五载之后才尽其天年的。她幸而有诸如威廉・塞西尔勋爵 (1)、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爵士 (2) 等大臣的辅弼,而这些人也有幸得到她的恩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英文世界之最!

        威廉・莎士比亚的地位,我们已经无须再堆砌多余的形容词。维基百科说莎士比亚通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 “最伟大的英语作家”,没有之一 —— 这一点在今天早已取得共识。正因为一手材料相当有限,所以 “莎学” 就像 “红学” 一样,始终面对一个致命的问题:这些作品到底是不是莎士比亚写的。本书隐含的动机之一,就是搜寻更多莎士比亚的私生活痕迹,把莎翁从一个宏伟而空洞的符号还原成一个鲜活丰满的人,同时探究特定的时代环境里戏剧作者的普遍状态,进而捍卫 “莎翁” 对 “莎剧” 的所有权的合法性。伯吉斯生于 1917 年,在 20 世纪的欧美享有盛名,是一个在文艺界多种领域都取得瞩目成就的人物。我们可以在他的履历表中发现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语言学家和评论家等各种头衔。伯吉斯还是个写过不少交响乐的正牌作曲家,大部分人仍然把他的第一身份归入小说家范畴,尤其是伯吉斯在 1962 年出版的《发条橙》成为 “未来派” 的经典文本,其对于反社会暴力的剖析在当时极具震撼力,被库布里克改编成同名电影之后更是成为争议焦点。伯吉斯在非虚构领域同样成就卓著,尤其擅长撰写大作家的评传 —— 从乔伊斯到海明威,他都写过相应的专著。不过,这其中最著名的当推《莎士比亚》。因为一手的材料特别有限,莎学始终面临着一个致命问题,就是这些作品到底是不是莎士比亚写的。倒莎派的核心观点是,人类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不可能是平民出身的莎士比亚,这些戏剧瑰宝一定是阳春白雪的产物。这本书写作的一个隐含动机,就是搜寻莎士比亚私生活的痕迹,把他从一个空洞而宏伟的符号,变成一个鲜活丰满的人。同时也希望借此去看一看,那些特定时代的戏剧创作者们是怎么创作、怎么生活的,进而进一步捍卫莎士比亚对莎士比亚戏剧所有权的合法性。文艺复兴时代,英国的公共教育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连莎士比亚就读的斯特拉福文法学校也能够给他提供博览群书的机会。尽管莎士比亚本人的拉丁文造诣不是特别强,大部分拉丁文著作当时已经有了英译本,而且善于观察生活的莎士比亚就生活在一个古典文化相对比较流行的时代,所以古典文化的精华,完全可以通过各个不同的方式,缓缓流入并滋养他的心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演出来,而不是写出来的,因为早在它变成固定的文本之前,莎士比亚的剧本已经经历了千锤百炼,有一点点小范围集体创作的意味。而纸面上的莎士比亚,因为看上去实在是显得无所不知,所以显得脱离了他生活的环境。而那个活跃在台前幕后的莎士比亚,把观众的反应直接当作灵感源泉。莎士比亚的戏剧就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大众艺术,里面蕴含着某种特殊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活力。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