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助你快速掌握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设计要点。

内容简介

近年来,随着卫星互联网概念的兴起,星间骨干网络对于数据传输容量的需求暴增。传统的微波星间通信技术存在损耗大、载波频率低等问题,同时由于卫星平台的重量和功耗等受限,不能满足应用需求。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通信速率高、无电磁频谱限制等优势,是星间通信的首 选技术。空间相干激光通信技术与非相干探测通信技术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具备全天时工作能力。

本书从空间相干激光通信背景出发,系统阐述激光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链路预算、光跟瞄等内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空间相干激光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关键技术。

另外,本书对于激光通信的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作者近年来在空间相干激光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总结,适合激光通信、激光测量和信号处理等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研究资料。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空间激光通信的现状及趋势
  • 1.1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
  • 1.2 空间激光通信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 第2章 空间激光通信基本原理
  • 2.1 通信基本原理
  • 2.2 通信方式
  • 2.3 通信信息量度量
  • 2.4 通信性能主要指标
  • 2.5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 2.6 空间激光通信与光纤通信的异同
  • 2.7 相干探测原理
  • 2.8 典型相干探测体制灵敏度
  • 2.9 光跟瞄基本原理
  • 第3章 相干激光通信链路与系统设计
  • 3.1 相干激光通信链路设计
  • 3.2 光学外差效率
  • 3.3 光学瞄准、捕获和跟踪系统
  • 3.4 光学系统设计
  • 3.5 其他设计因素和考虑
  • 第4章 空间相干激光通信体系和结构
  • 4.1 空间相干激光通信终端结构
  • 4.2 光学地面站结构
  • 4.3 通信光和信标光收发系统结构
  • 4.4 光学捕获跟踪系统结构
  • 4.5 光学系统结构设计
  • 第5章 相干激光通信系统
  • 5.1 单频激光光源
  • 5.2 光学桥接器
  • 5.3 BPSK相干通信技术
  • 5.4 空间多模DPSK相干通信技术
  • 5.5 正交相位调制零差相干通信技术
  • 5.6 基于通道切换的相干光通信解调技术
  • 5.7 高阶调制通信技术
  • 5.8 光学锁相环技术
  • 第6章 跟瞄光机械系统
  • 6.1 复合轴光跟瞄原理
  • 6.2 位置误差信号探测技术
  • 6.3 摩擦对光跟瞄的影响
  • 第7章 激光终端地面检测验证技术
  • 7.1 光束远距离传输模拟原理
  • 7.2 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光跟踪检测数理基础
  • 7.3 模拟远场传播的近场光学跟瞄检验装置
  • 7.4 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装置
  • 第8章 激光光束质量检测技术
  • 8.1 激光光束发散度测量技术
  • 8.2 激光光束波面测量技术
  • 第9章 相干激光通信系统设计举例
  • 9.1 低轨卫星-低轨卫星相干激光通信系统
  • 9.2 高轨卫星-低轨卫星相干激光通信系统
  • 9.3 高轨卫星-高轨卫星相干激光通信系统
  • 9.4 低轨卫星-光学地面站相干激光通信系统
  • 9.5 深空激光通信技术
  • 第10章 相干激光通信新技术
  • 10.1 微纳卫星激光通信技术
  • 10.2 光学相控激光通信技术
  • 10.3 多功能一体化激光通信技术
  • 10.4 短波激光通信技术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稳相法一维相位函数的傅里叶变换近似求解
  • 附录B 四元数
  • 附录C 星历解算方法
  • 附录D 光纤放大器噪声
  • 附录E IQ电光调制器
  • 名词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