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生很麻烦,但只要吃饱喝足,就可以继续过日子,并且可以过得很痛快。

内容简介

本套装共七册,分别为《身后无遗物》《痛快的日子》《活过》《世界在走,我坐着》《海浪将我拥起》《结婚由我》《我想偶尔停一会儿》。

《身后无遗物》作者一个人面对衰老、死亡、告别,一步步走进孤独,但她从未忘记自己是谁,她不再惧怕寂寞,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痛快的日子》日本作家佐野洋子人生最后一段日子的生活自白。人生很麻烦,但只要吃饱喝足,就可以继续过日子,并且可以过得很痛快。

《活过》本书是一本蔡澜的自传,记录了蔡澜先生的生活经历和他豁达的处世哲学。

《世界在走,我坐着》本书是余光中先生临终前亲自审订的散文集,展现了先生对生活永不熄灭的热情,对故园矢志不渝的怀恋。在大陆,余光中是家喻户晓的“乡愁诗人”,是流落异乡的文学种子;在台湾,他是一代文人的引路者,是“大师眼中的大师”。

《海浪将我拥起》本书是由“田埂上的诗人”韩仕梅创作的首部个人诗集。158首精选诗歌,真诚而质朴,徐徐展开了这位乡土女性布满苦楚与无奈的人生上半场,以及她遇见自己的诗以后所拥获的第二次生命。

《结婚由我》两个年龄差近乎母女的社会学者,围绕女性的困境与权利展开讨论。从沉睡到觉醒,我们该如何逃离身为女性的苦难?

《我想偶尔停一会儿》这是每一个城市青年的生活缩影,如果你在生活的路上跑累了,不妨偶尔停一会儿,或者画一画,用你的方式去享受生活的闲暇。

目录

  • 身后无遗物
  • 版权信息
  • 希望死后无遗物
  • 吾骨终将曝荒野 今日尤向荒野行
  • 冻僵的肩膀、膝盖、腰和脑袋
  • 口袋里总装着狗粪袋
  • 能重新来过吗?
  • 那之后的我们
  • 老婆婆照顾严重年迈的老爷爷
  • 是野泽那智啊
  • 夫,快不行了
  • 夫的状况更糟了,再加上熊本
  • 带夫回家
  • 临终
  • 曾无数次诅咒他去死
  • 尽管如此,仍要活下去
  • 写出来就清爽了
  • 微胖妇女在咔嚓咔嚓山上该穿什么
  • 汉尼拔和夫
  • 第一次两代人同居
  • 第一次做脸和做按摩
  • 肯尼思·布拉纳怒吼,夫也怒吼
  • 浮云无定端
  • 比我稍年长的女人们
  • 生剥鬼的喊声便是我的心声
  • 旅行
  • 现实
  • 想扔
  • 写给孩子们的信
  • 特朗普
  • 难眠
  • 巴巴,坐,车
  • 克莱默,克莱默
  • 毒亲
  • 很棒的拉梅兹呼吸法
  • 忌日
  • 贫困的预感
  • 植物的殉死
  • 承载着无数回忆的烤鸡
  • 留给大家一些菜谱
  • 按摩的快感
  • 夜夜扭扭舞
  • 豆沙难戒
  • 清算过去
  • 户籍证明的难解之处
  • 干脆回去吧
  • 修炼自我的修验道
  • 丢失与寻找
  • 内向的人们
  • 进口一只狗
  • 拔毛
  • 恋恋难舍
  • 人生咨询的回答
  • 石牟礼道子
  • 小留结婚
  • 查帕拉尔
  • 夏末 秋初
  • 日式炒面
  • 后记
  • 痛快的日子
  • 版权信息
  • 2003年秋 1
  • 2003年秋 2
  • 2003年冬
  • 2004年春
  • 2004年夏
  • 2005年冬
  • 2005年春
  • 2005年夏
  • 2005年秋
  • 2006年冬
  • 2006年春
  • 2006年秋
  • 2007年冬
  • 2007年夏
  • 2008年冬
  • 活过
  • 版权信息
  • 童年
  • 少年
  • 留学
  • 邵氏
  • 定居香港
  • 嘉禾
  • 电视台
  • 写作与旅游
  • 微博与网店
  • 书法
  • 谊亲与点心店
  • 疫情
  • 如今
  • 世界在走,我坐着
  • 版权信息
  • 上编 思念比远方更远
  • 第一章 风筝与线
  • 第二章 车轮与路
  • 下编 我看见风的去处
  • 第一章 没有尽头的歌
  • 第二章 永不熄灭的光
  • 出版说明
  • 海浪将我拥起
  • 版权信息
  • 自序:女孩、农妇和诗
  • 辑一 我的爱也曾炽烈过
  • 辑二 亲情,一半凋谢一半生发
  • 辑三 无题
  • 辑四 海浪将我拥起
  • 结婚由我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不婚时代
  • 不婚耻辱
  • 结婚愿望并不低,可结婚率却在降低
  • 确信单身人数的增加
  • 确信单身人群的实态
  • 结婚就会吃亏
  • 保守化、全职主妇意愿导致“晚嫁”人数的增加
  • 女性积极不婚是一种合理选择
  • 对高收入阶层的男性来说,家庭即是风险
  • 高度成长时期是日本人生活的巨大转折点
  • 产业的工业化提高了结婚率
  • 全民结婚时代才是异常的时代
  • 一生无法结婚的女大学生的不安
  • 女性想做全职主妇的愿望为何会增强?
  • 未被阉割的儿子和女儿
  • 对妻子的偏好条件出现了改变
  • 一般家庭也有帮佣的时代
  • 保守的婚姻观念是导致不婚化的原因?
  • 为何日本的同居、事实婚姻人数没有增多?
  • 在20世纪60年代,三十二岁就是“嫁得晚了”
  • 第二章 单身社会和少子化来临
  • 日本的社会保障无法应对单身选择
  • 越是拥有保守家族观念的发达国家,少子化进程越迅速
  • 单身妈妈所遭受的责难
  • 进入保育所是恩惠还是权利?
  • 恋爱结婚的实态是同质婚
  • 公司是一个寻找配偶的“鱼塘”
  • 高度成长时期男性的“攀高枝”现象
  • 日本的男人是全世界最孤独的
  • 选择配偶时的意愿决定者从父母变成了本人
  • 团块世代在避孕方面做得很差?
  • 偏好排挤子女的团块世代
  • “3·11”为主妇们带来的烦恼
  • 这四十年间,整个世界丝毫没变
  • 日本不是歧视女性的社会,而是优待男性的社会
  • 对“虚抬成绩”的男性们的怨恨
  • 男女学历的差距并非能力差距,而是父母投资的反映
  • 医生、律师考试的女性合格率高速增长的原因
  • 结婚后不再从业的女医生们
  • 聪明的女性不会选择综合职,而是会选择一般职
  • 能力出色的女性支撑着日本旧有的男性社会的存续
  • 毫无育儿战斗力的丈夫们
  • 一边心怀怨恨,一边侍奉“公司村”老公的妻子们
  • 不指望父亲,转而依靠(外)祖母育儿
  • 即便孩子出生,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丝毫没变
  • 日本离婚率低,并非意味着夫妻关系良好
  • 日本家庭中的夫妻没有沟通,但却会再生产
  • 丈夫这种生物,方方面面都很迟钝
  • 无法见证子女成长的父母们
  • 关于共同保育的尝试
  • 避讳烦琐的人际关系,以及红白喜事的商品化
  • 厌食症和自残行为为何会在20世纪90年代急速增加?
  • 第三章 不婚时代的家族肖像·亲子关系的真相
  • 想要催婚,那就切断粮道
  • 会对不婚、少子化感到苦恼的只有财界而已
  • “整整三年尽情围着孩子转的育儿假”是一种拒绝女性回归职场的政策
  • 十来岁青少年的妊娠率及堕胎率在增加
  • 共同监护的问题点
  • 全社会都需要为育儿支付费用的国家
  • 没有变化,无法变化的日本
  • 为何会出现“有男人味”“有女人味”的再生产?
  • 社畜和家畜的婚姻生活
  • 为何要和地域团体紧密相连?
  • 第四章 雄性败犬和女性文化的鼎盛
  • 不是不婚,而是婚前离婚
  • 全职主妇这种上流阶级
  • 市场的成熟促使“女性文化”成长
  • 雄性败犬这种悲惨的存在
  • “因为沉迷动画和偶像,所以才会不婚”的论调
  • 在任何时代都存在故事消费这种东西
  • 雄性败犬强大的“失败感”
  • 男性的症结——只要有人气,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 男性的世界里,只要有钱有权,女人们就会贴上来
  • 男人们无法再用“没人气”的借口了
  • 只要放下男性身份,就能变轻松
  • 女性主义令不合时宜的真相显形
  • 第五章 不婚时代的性存在
  • 出现了对男人来说很“方便”的女性
  • 财力不再是拥有情人的必要条件
  • 日本的女人有大半甚至连异性恋都不算?
  • 热衷约会者的Hot-Dog PRESS
  • 给性少数者阅读的《一个人的老后》
  • 写进牛津英文词典的“HIKIKOMORI”
  • 拥有及没有社会资本的孩子
  • 离婚的得失计算
  • 男人的“依赖构造”是什么?
  • 20世纪90年代男人们追捧的治愈系偶像
  • 不再是榜样的父亲
  • 第六章 不婚时代,该如何生存?
  • 日本是结婚、生育不可分割的社会
  • 人为什么会想要孩子?
  • 结婚率降低,生育率也降低,这是理所当然的归宿
  • 不生育的利己主义,输给了生育的利己主义
  • “不可以欲望为主体”的构图
  • 仍未转化为语言的日本母子问题
  • 母亲和儿子之间令人毛骨悚然的倒错
  • 无法同父母分离的孩子们
  • 面向一个能够自由选择不婚、结婚以及生育的社会
  • 结语
  • 我想偶尔停一会儿
  • 版权信息
  • 关于作者
  • 前言
  • 1 一个人的日常
  • 2 关于家人和朋友
  • 3 家有毛豆大人
  • 4 吃吃喝喝
  • 5 胡思乱想
  • 后记:一个采访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