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7.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0千字
字数
2024-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反转反转反转,再反转再反转,再神级反转的绝世推理经典。
内容简介
午夜时分,中世纪的鸟嘴医生游荡在现代街头;幽暗小巷,无名男尸凭空消失又凭空出现;密闭走廊,染病房客在众目睽睽之下人间蒸发;诡异书房,昔日好友发起致命的杀人对决…………
1938年的伦敦城内,怪事一桩接着一桩发生,侦探二人组穷举所有可能性,却始终不得其解。案件或许要历经六重反转,才能迎来揭露真相的第七重解答。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分 8月31日的夜晚
-
1 奇怪的身影
-
2 不可能
-
3 毫无希望
-
第二部分 致命的挑战
-
4 访客
-
5 彼得·摩尔的叙述(1)
-
6 彼得·摩尔的叙述(2)
-
7 彼得·摩尔的叙述(3)
-
8 彼得·摩尔的叙述(4)
-
9 彼得·摩尔的叙述(5)
-
10 七重解答
-
11 初步调查
-
第三部分 你来我往
-
12 无论是谁
-
13 意外
-
14 是真,是假?
-
15 不在场证明
-
16 希拉·福里斯特小姐
-
17 戏剧性转折
-
18 维纳街上的谋杀案
-
19 科斯闵斯基的兄弟
-
20 夜访
-
第四部分 终结的开始
-
21 有话要说的死者
-
22 “游戏与谋杀”之夜
-
23 收网
-
24 第七重解答
-
尾声
展开全部
旋转、跳跃、我闭着眼——我读《第七重解答》
很久没有推荐悬疑小说了,来一本的本格推理作品 ——《第七重解答》—— 这是 2010 年出版的作品,这样的经典越来越少了。所以作者保罗・霍尔特被誉为 “黄金时代侦探小说最后的捍卫者” 的法国作家,他擅长惊人的想象力与缜密的逻辑思维,打造极致烧脑的阅读体验。这个对于作者的评价,你在这本书的开头,就能感受得到 —— 霍尔特的笔触简洁而有力,把带入这个充满哥特氛围的世界。而且马上就会被吸引,迫不及待往下翻。故事发生在 1938 年的伦敦,迷雾笼罩的街道上出现了诡异的身影:穿着中世纪瘟疫医生装束的神秘人物、垃圾桶里突然出现的尸体、瞬间消失的病人。警察们面对这些超乎常理的现象束手无策。案件看似不可能,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这样的开场不仅仅是为了渲染气氛,更是整个精密计划的组成部分。而这本书叫《第七重解答》,就是暗示了,这将是一场思维的多重冒险。作品中出现了六种初步解答,每一种都看似合理,却又被新的证据推翻。这种层层递进、不断反转的结构,就是本格推理的特点 —— 基于逻辑地给出各种解释 —— 这也是霍尔特的推理技艺。然而这本书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第七重解答本身,而在于寻找真相的过程 —— 推理本身告诉你,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这样的情况,表面证据指向一种结论,但真相可能截然不同。霍尔特的作品不仅有着精巧的诡计,也深入探索了人性的复杂面。作品中人物的行为背后,有着深刻的情感动机,这些动机既个人化又令人信服。虽然为了避免剧透我不能详细说明,但书中犯罪的动机揭示了人类情感中的黑暗面,令人不禁思考:一个人在极端情感驱动下会做出什么事?这种对人性深度的探索,使得《第七重解答》超越了普通的解谜游戏,增添了令人深思的层次。而作为当代仍然坚持本格推理创作的欧美作家,霍尔特成功地融合了古典推理元素与现代叙事技巧。他的作品有着黄金时代的谜题精巧性,同时又避免了那个时代某些冗长的描写,节奏更为紧凑明快。我认为,霍尔特在情节架构上接近 “推理之王” 约翰・迪克森・卡尔(我之前推荐过他的《犹大之窗》《女郎她死了》)的风格,但在人物塑造上更为简洁。这种特点使得作品能够更直接地聚焦于谜题本身,带给读者持续不断的解谜乐趣。老实说,《第七重解答》不是一本轻松的休闲读物。它要求读者全心投入,跟随作者思路,思考各种可能性。这就是我想看下去的原因。有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迷失在多重解答中,但当你最终抵达真相时,那种茅塞顿开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第七重解答》告诉我们:真相也许不止一个,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审视。在生活中,或许我们也应该学会多一重思考,多一重解答,而不是急于下结论。这本书也提醒我们,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这种观点不仅适用于推理小说,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批判性思维,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人的因素的解答
《第七重解答》是保罗・霍尔特最有名的代表作。中文版绝版已久,新版出来后第一时间阅读。第一起案件发生在 1938 年伦敦东区的深夜。我们可以想象那个时代,战争阴云密布,社会动荡不安,一边是上流社会依然沉浸在金迷纸醉中,另一边是下层平民挣扎在困苦贫穷的泥淖中。在后文中我们还得知,这些接连发生的案件都发生在恶名昭著的白教堂区。而 “开膛手杰克” 的幽灵就在半个世纪之前于这一带出没,他制造了极为血腥恐怖的连环杀人案,而后在这个世界消失了,至今不知其真实身份。“开膛手杰克” 连环凶杀案的死者都是当时的下层妓女。可以说,这些案件的发生,让社会大众第一次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了这些最底层的女性。如果说《长日将尽》是以严肃小说、《昨日的世界 —— 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是以传记文学的形式体现那个旧世界的撕裂、堕落和腐朽之美,《第七重解答》作为推理小说,也让我们得到同等感受。《第七重解答》在向那个年代予以回望的同时,也有对推理小说 “黄金时代” 的致意。比如,破案的过程基本上是在许多回的谈话、假设、分析和推理中完成的,侦探数次提到 “小小的灰色脑细胞” 这个 “波洛梗”。比如,小说中提到嫌疑人的聪明,“可能只有福尔摩斯、菲尔博士和波洛三个人加起来才可以与之匹敌。” 他们分别是柯南・道尔、约翰・迪克森・卡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著名侦探。再比如,小说中的侦探图威斯特博士如上述名侦探一样,在破案之余,很热衷促成年轻男女的恋爱婚姻。还有小说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符号式意象:17 世纪的瘟疫医生、魔术师、剧作家、演员、填满各种古怪藏品的壁龛和地下室、木偶、面具、人体装置、古代武器和枪支…… 当然此类事物并不仅仅是为了渲染气氛,而是在案件中发挥着实实在在的作用。《第七重解答》在烧脑推理和人性挖掘、在技巧感和氛围感之间的平衡恰到好处,不甜不腻。《第七重解答》具备好推理小说的 “格调”。图威斯特博士在小说中多次提到 “人的因素”:【情况总是这样:我们没有想到的唯一一种解答往往会被证明是正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提到了第七重解答,一种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的可能性……”】【你把所有的未知因素都套入一个公式中,解答这个公式总比解答某些刑事案件容易一百倍!那是因为,在这些刑事案件中,有一个任何科学都无法掌控的基本因素:人的因素!】也就是说,小说书名所指的 “第七重解答”,所解之谜,正是关于 “人的因素” 的答案。尘埃落定之时,我们发现还是阿婆小说中常出现的那句话 ——【旧罪阴影长】,最能概括整个案件的前因后果。一切罪恶的细节,都存在于 “人的因素” 之中。
Old school的框架,new school的节奏
五星神作。看推理久了,总会有种疲惫感,好多作品要么谜面唬人,谜底却潦草收场,要么就是早早让人猜到结局,失了乐趣。但《第七重解答》不一样,你很难找到一部作品谜面和谜底同样精彩,过程中精彩的谜面甚至会让你暂时不着急翻到最后找凶手,以及窥探凶手是如何设计诡计的。故事起始于伦敦街头的诡异瘟疫医生,之后又牵扯出离奇命案。一个贵族的秘书突然死亡,现场毫无头绪,每个人的说法也大相径庭。本以为是简单的谋杀案,却在不断深入调查中,被各种意外搅得愈发扑朔迷离,上一秒还以为这是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下一秒就发现这只是局中局的一部分。书里有个情节特别绝,剧作家和演员在房间内互相试探。起初,演员看似处于下风,被剧作家言语挤兑。可话锋一转,演员突然抛出关键线索,反将一军,像是亮出了隐藏许久的利刃。正当你以为局势已定,剧作家又不慌不忙地拿出新证据,局势再度反转。两人你来我往,每一句话都暗藏玄机,每一次反转都让人猝不及防,堪称谜面的最高潮部分。作者绝对是人性大师,故事里的角色反应和情节走向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每次猜测的结局,却一次次被打脸,全程烧脑。作者就像个狡猾的魔术师,巧妙地利用每一个线索,在古典本格推理的框架下,融入现代小说紧凑明快的节奏,一章接一章地抛出悬念,有点像网文小说,章节末尾的钩子能紧紧揪住读者的心。环境更本格,充满了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环境氛围;但表达更现代,节奏紧凑,快速反转。直到最后,层层嵌套的局中局被彻底揭开,你才惊觉自己全程都在作者精心编织的大网。希望早点搬上银幕,绝对能让更多人领略到这场顶级推理盛宴的魅力。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