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9.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2千字
字数
2021-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黄土丘陵的青铜器揭示了晚商时期的跨地区贸易网络。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贫瘠的黄土丘陵地区陆续出土了数百件晚商时期精美的青铜器。这个现象长期吸引着考古学界的关注。为了理解它,作者通过检视过去调查的标本,确认了晚商时期遗址400余处;通过在石楼县的区域调查、采样,获得了对黄土丘陵本地社会的深入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研究了青铜器的产地。多个来源的铜器指示晚商时期的黄土丘陵与华北平原、关中盆地、北方草原都有跨地区的联系。结合考古材料和文字记录,作者提出晚商时期的中国北方存在一个涉及广泛的贸易网络。黄土丘陵与发达的中原文明相比是较简单的边地社会,但是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它充当了跨地区联系的枢纽,扮演了中原文明与北方草原联系的中间人角色。黄土丘陵的本地社会在贸易网络中变得更复杂,中原文明也在跨区域的联系中获得成长。本研究从社会—经济和古代贸易的角度观察社会变迁,对理解中原文明的成长、黄土丘陵等北方边地社会的发展,以及青铜时代中国与蒙古的远距离交流提出了系统解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第一章绪言
- 一、未解之谜
- 二、田野和实验室工作
- 三、地理背景
- 四、公元前2千纪的年代框架
- 第二章黄土丘陵
- 一、地貌、土壤、河流
- (一) 地貌
- (二) 土壤
- (三) 河流
- 二、气候和植被
- (一) 气候
- (二) 植被
- 三、生计和文化
- (一) 文化
- (二) 动、植物遗存记录
- (三) 技术、产量和策略
- 四、聚落形态
- (一) 数量、密度、分布
- (二) 聚落、墓葬、墓地
- (三) 规模、聚落选址和遗物分布
- 五、社会组织和社会复杂性
- 第三章青铜器——区域间联系的证据
- 一、类型与风格
- (一) 资料、年代、可能的产地
- (二) 分组原则和结果
- (三) 各器类的分析比较
- 二、铅同位素与合金成分
- 第四章贸易网络(一):从黄土丘陵到安阳
- 一、反思“劫掠说”
- (一) 交通路线
- (二) 考古记录
- (三) 文字记录
- 二、与安阳交易
- (一) 可能交换的物品
- (二) 锶同位素证据
- (三) 贸易的参与者——安阳的文字记录
- (四) 考古证据——遗存分布反映的贸易模式
- 第五章贸易网络(二):从黄土丘陵到蒙古草原
- 一、克列克苏尔、鹿石、营地遗址
- (一) 克列克苏尔
- (二) 鹿石
- (三) 营地遗址
- 二、与中蒙联系相关的进展
- (一) 年代学
- (二) 鹿石的含义
- (三) 大规模驯马
- (四) 社会分化
- 三、蒙古与中国的联系:兽首风格器物的产地
- 第六章贸易网络(三):黄土丘陵与关中盆地
- 一、关中盆地的社会发展
- 二、黄土丘陵与关中盆地的联系
- 三、贸易网络的崩溃
- 第七章结语:理解北方边地社会
- 一、燕山地区
- 二、贸易网络的作用
- 三、贸易网络的根本动力
- 四、贸易网络的机制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黄土丘陵出士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合金成分
- 附录二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图像资料
- 附录三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风格与产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