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用户推荐指数
自我提升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7千字
字数
2015-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把临床麻醉工作中最为棘手的一些问题作为切入点,用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来分析、解决这些难点。
内容简介
本书的特点有:1.换位思考。传统教科书上未涉及,但临床医生在临床上经常会面对的一些内容,本书从横向分析来给予说明,如"麻""醉""麻醉"及麻醉深度的探讨、心肺脑复苏失败的原因、癌症病人的镇痛计划、超高龄老人的麻醉处理等。2.本书内容按照临床麻醉中各系统分类,分别切入,每章都是针对临床上的一些难点问题入手进行总结的。3.针对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些方法、习惯,作者用基础科学的理论来加以分析,提出个人见解,进行讨论,指出其偏差。4.对传统教科书上部分未阐明的内容本书给出较清晰的定义,如术中知晓、手术后猝死等,希望能够在临床医生工作中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2版前言
- 第1版前言
- 第一部分 医德篇
- 第一章 麻醉与循证医学
-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
- 二、实施循证医学的依据
- 三、循证医学的实践步骤
- 四、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之间的差异
- 五、循证医学证据的来源与可信度分级
- 六、循证医学在麻醉学中的应用
- 第二部分 麻醉前准备篇
- 第一章 呼吸系统手术前准备和呼吸功能锻炼
- 一、病理生理
- 二、呼吸功能锻炼的内容
- 三、心肺功能联合储备的锻炼
- 四、锻炼后肺功能的评估及心肺功能联合储备的评估
- 第二章 麻醉禁忌与停手术
- 第三部分 麻醉操作篇
- 第一章 硬膜外穿刺规范化操作的要点
- 一、无菌在硬膜外穿刺操作时是否应该严格?
- 二、体 位
- 三、何时打开硬膜外穿刺包?
- 四、怎样打开穿刺包?
- 五、给包内加药
- 六、消 毒
- 七、铺 巾
- 八、局 麻
- 九、握针手势
- 十、尽量不要接触穿刺针尖和硬膜外导管
- 十一、硬膜外过滤器的使用
- 十二、回 抽
- 第二章 硬膜外阻滞的几个重要问题
- 第三章 穿刺、置管误入蛛网膜下腔
- 一、相关解剖
- 二、穿刺、置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原因
- 三、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后果
- 四、全脊髓麻醉的预防
- 五、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处理
- 六、术后镇痛
- 七、术后头痛的预防和处理
- 第四章 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和要求的探讨
- 一、颈部的神经解剖
- 二、颈丛神经阻滞的方法
- 三、颈丛阻滞的要点
- 第五章 乳腺手术的肋间神经阻滞术
- 一、肋间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二、解剖和方法
- 三、要 点
- 四、并发症及处理
- 第六章 气管插管和困难气管插管
- 一、插管前准备
- 二、患者体位
- 三、插管过程
- 四、插管损伤及其预防和处理
- 五、确认导管在气管内
- 六、气道痉挛的预防
- 七、困难气道
- 八、困难插管
- 九、气管插管意外死亡的原因及预防
- 十、急救措施
- 第七章 双腔管插管和管理的临床要点
- 第八章 逆行气管插管
- 一、插管前准备
- 二、传统逆行气管插管的方法
- 三、我们的方法
- 四、插管困难的处理
- 第九章 喉罩使用的探讨
- 一、喉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二、插喉罩的方法
- 三、喉罩的相关并发症
- 第十章 深静脉穿刺的深度思考
- 一、深静脉穿刺的适应证
- 二、经常作为穿刺静脉的一些深静脉的解剖特点
- 三、深静脉选择
- 四、深静脉穿刺注意点
- 五、并 发 症
- 第四部分 麻醉管理篇
- 第一章 吸入全麻的管理
- 一、吸入全麻的意义
- 二、吸入全麻药物的选择
- 三、影响吸入麻醉起效的参数
- 四、吸入全麻的饱和状态
- 五、吸入全麻的苏醒烦躁
- 第二章 “麻”、“醉”、“麻醉”及麻醉深度的探讨
- 一、全麻深度监测的发展
- 二、麻醉与内源性阿片肽
- 三、研究全麻深度现状
- 四、麻醉方法与麻醉深度监测
- 第三章 术中知晓
- 一、术中知晓的定义
- 二、人体感觉神经分类、传导及解剖
- 三、诱发术中知晓的刺激
- 四、术中知晓的临床表现
- 五、麻醉方法与术中知晓
- 六、术中知晓的危害
- 七、麻醉药物对感觉神经传导通路的作用
- 八、麻醉深度监测与术中知晓
- 第四章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应滞激对反心应肌的缺影血响
- 一、机体的基本应激反应
- 二、现代麻醉的要求与降低应激反应的意义
- 三、应激反应与交感神经及心肌缺血
- 四、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心肌缺血(MI)的作用
- 五、心肌梗死时应激基因的表达
- 六、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肌缺血的保护和对应激的降低噪作用
- 第五章 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和苏醒障碍
- 一、意识障碍
- 二、麻醉后苏醒延迟和苏醒障碍的定义
- 三、麻醉后苏醒延迟和苏醒障碍的原因
- 四、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和苏醒障碍的处理
- 第六章 麻醉与催眠术
- 一、定 义
- 二、催眠术的应用前提
- 三、催眠的具体方法
- 四、催眠深度
- 五、催眠的解除
- 六、几个快速催眠的方法
- 七、催眠疗法在临床麻醉中的运用
- 第七章 麻醉过程中的起搏与除颤
- 一、心脏起搏
- 二、除 颤
- 第八章 麻醉期间意外伤害和远期并发症
- 一、麻醉、围术期间意外伤
- 二、远期并发症
- 第九章 开胸手术后麻醉复苏期呼吸功能衰竭
- 一、诊 断
- 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原因
- 三、处 理
- 第十章 肿瘤外科手术麻醉中的重几视个的值问得题
- 一、肿瘤手术麻醉中“无瘤”观念的建立
- 二、肿瘤患者手术前的一些特点
- 三、麻醉选择
- 四、麻醉管理
- 五、肿瘤手术与输血
- 第十一章 超高龄老人的麻醉处理
- 一、病理生理
- 二、超高龄老人的生活习惯
- 三、老年人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的改变
- 四、超高龄老人麻醉与手术的危险因素
- 五、麻醉选择
- 六、术前准备
- 七、麻醉管理
- 第十二章 吸入麻醉的快速苏醒
- 一、影响吸入麻醉剂排出速度的因素
- 二、吸入全麻后快速苏醒的方法
- 第十三章 心血管活性药物的评价
- 一、传出神经递质及受体
- 二、胆碱酯酶抑制药
- 三、窦缓和房室传导阻滞三阶梯用药
- 四、心衰抢救药
- 五、抗休克药物
- 六、血管扩张药物
- 七、β受体阻断药
- 第十四章 临床麻醉医师常见的失误
- 第十五章 超前镇痛
- 一、外科手术与疼痛的发生
- 二、超前镇痛的定义
- 三、外周敏感化
- 四、中枢敏感化
- 五、超前镇痛的实施
- 第十六章 靶控吸入麻醉的原理及实施
- 一、闭环静脉靶控输注麻醉和传统吸入麻醉的缺陷
- 二、闭环靶控吸入麻醉的不足及靶控吸入麻醉的必要性
- 三、吸入麻醉初始阶段麻醉深度不足的主要原因以及Fet作为麻醉深度衡量指标的局限性
- 四、靶控吸入麻醉的实施——建立和维持吸入麻醉的饱和状态
- 第十七章 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策略
- 一、呕吐反射及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定义
- 二、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流行病学及发病原因
- 三、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危害
- 四、手术后恶心呕吐程度的评分
- 五、麻醉药与手术后恶心呕吐
- 六、与手术后恶心呕吐有关的受体及神经递质
- 七、止吐药的种类
- 八、临床上防治手术后恶心呕吐效果欠佳的原因分析
- 九、手术后恶心呕吐防治策略
- 第五部分 疼痛篇
- 第一章 慢性疼痛专科门诊的治愈率的提高
- 一、明确诊断
- 二、可以提高治愈率的慢性疼痛
- 第二章 癌痛规范化治疗的临床要点
- 第三章 癌症患者的镇痛计划
- 第四章 手术后镇痛泵
- 一、镇痛泵的发展史
- 二、手术后镇痛泵的种类
- 三、镇痛泵的优点和缺点
- 四、镇痛泵的不足
- 五、如果不用镇痛泵怎样给手术后的患者镇痛?
- 第六部分 争议篇
- 第一章 临床麻醉工作中的一些错误与争议之一
- 第二章 临床麻醉工作中的一些错误和争议之二
- 一、全麻插管诱导时肌肉松弛剂最后给?
- 二、牙垫要否?无牙患者气管导管怎样固定?
- 三、血气PaCO2和监护仪ETCO2不同
- 四、气管插管助手的站位和作用
- 五、全麻后苏醒烦躁
- 六、硬膜外阻滞及脊麻后的一些特殊并发症
- 七、喉痉挛、气管和支气管痉挛
- 八、大量放腹水后低血压的处理
- 九、无阿片类药物麻醉
- 十、纳洛酮与手术后催醒
- 第三章 手术后猝死
- 一、手术后猝死的定义
- 二、手术后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
- 三、手术后猝死的病因
- 四、手术后猝死的预防和急救
- 五、典型病例
- 第四章 唤醒植物人
- 一、植物人的定义
- 二、人的意识和觉醒
- 三、植物人的形成
- 四、植物人可被唤醒的依据
- 五、拨雾工程的实施
- 第五章 阿片类药物依赖与三级记忆的关系
- 第六章 心肺脑复苏失介败入的复原苏因前分景析展及望
- 一、心搏骤停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
- 二、患者病情本身的原因
- 三、医师在给患者作心肺脑复苏时是否积极?
- 四、胸外心脏按摩是否有效?
- 五、急救药物起效了吗?
- 六、经中心静脉给药还是经外周静脉给药?
- 七、用药是点滴还是推注?
- 八、肾上腺素的剂量
- 九、动脉血气与静脉血气分析
- 十、肺淤血与通气/血流比
- 十一、支持治疗未跟上
- 十二、本人对心肺脑复苏的几点建议
- 十三、介入复苏前景展望
- 第七章 阿形片成类机药制物及耐其受治性疗和依赖性的
- 一、阿片类药物耐受性的形成
- 二、阿片类药物耐受性形成后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 三、阿片类药物依赖性的形成
- 四、麻醉与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 第七部分 病例分析篇
- 第一章 术中突发室颤抢救成功1例
- 第二章 心肺脑复苏两例
- 第三章 急性左心衰抢救成功1例
- 第四章 抗生素休克抢救成功1例
- 第五章 强直性脊柱炎麻醉处理1例
- 第八部分 阑珊麻醉器械篇
- 第一章 阑珊麻醉器械的研发
- 一、这些器械效果好吗?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 二、这些器械安全吗?
- 三、这些器械必须要用吗?
- 四、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是否过多?对环境的影响大吗?
- 五、怎样在确保麻醉效果完美的前提下最少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降低费用、减少医疗垃圾?
- 第二章 人工麻醉气道新思维
- 一、理想的气管插管器械
- 二、辅助插管设备的理念
- 三、现有插管器械的弊端
- 四、新型麻醉插管器械
- 第三章 阑珊平口侧孔气管导管和阑珊导芯
- 一、适 应 证
- 二、方 法
- 三、注意事项
- 四、并 发 症
- 五、禁 忌 证
- 第四章 阑珊双腔管和阑珊导芯
- 一、适 应 证
- 二、方 法
- 三、并 发 症
- 四、禁 忌 证
- 第五章 阑珊逆行气管插管包
- 一、适 应 证
- 二、方 法
- 三、注意事项
- 四、并 发 症
- 五、禁 忌 证
- 第六章 阑珊中心静脉留置针
- 一、深静脉穿刺包的不足之处
- 二、阑珊深静脉留置针
- 第七章 阑珊负压吸引式麻醉尾气排放器
- 一、麻醉尾气的排出方式
- 二、阑珊麻醉尾气排放器
- 第八章 阑珊急救通气针
- 一、适 应 证
- 二、方 法
- 三、并 发 症
- 四、禁 忌 证
- 第九部分 综合篇
- 第一章 给前线战友的一封信
- 第二章 中国麻醉学的先驱者
- 一、19世纪和20世纪初美国的影响力
- 二、有着“美国根”的中国麻醉先驱者——吴珏医生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