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书中有丰富的图例,详细的教程、以及作者多年绘画方法的总结,帮助读者快速有效提高绘画能力。

内容简介

本书共14章,前半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为什么画、画什么、绘画基础、有效练习、人体造型等内容,使读者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自我定位,有一个长远计划的信心。后半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画手、画形体、有计划的练习、提高基本功等内容,帮助读者在看似漫长枯燥的基础提升过程中,调整心态,以达到我们所说的“热爱”的驱动力,从而持之以恒坚持创作与绘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01 为什么画
  • 1.1 生活
  • 1.2 艺术
  • 1.3 生存
  • 1.4 生命
  • 1.5 绘画,人类自强不息的证据
  • 02 画什么
  • 2.1 画你喜欢的和爱你所爱,是一样的道理
  • 2.2 了解自己,了解绘画
  • 2.2.1 生活心境
  • 2.2.2 艺术心境
  • 2.2.3 生存心境
  • 2.2.4 生命心境
  • 2.3 “坚持”是一种危险的状态
  • 2.4 对自己在绘画中未来的期许
  • 03 无论你喜欢画什么,基础很重要
  • 3.1 基础练习的重要性——善事用利器
  • 3.1.1 硬笔
  • 3.1.2 软笔类
  • 3.1.3 请问,你用的什么工具
  • 3.2 基础练习的重要性——目标的明确性
  • 3.3 基础练习的重要性——绘制的完整性
  • 3.4 基础练习的重要性——心态的稳定性
  • 04 绘画基础中的线、面、点
  • 4.1 绘画基础中的线
  • 4.1.1 线的感性
  • 4.1.2 定势线
  • 4.1.3 排线
  • 4.1.4 以面为线、以线为面的形式
  • 4.2 绘画基础中的点
  • 4.2.1 点画
  • 4.2.2 点画对绘画基础的影响
  • 4.3 绘画基础中的面
  • 4.3.1 速写的面,线的疏密变化
  • 4.3.2 素描的面,黑白灰的理解
  • 4.3.3 写实的面,色彩的过渡
  • 4.4 小结
  • 05 做有效的基础练习——基本观察方法
  • 5.1 比例的观察和理解
  • 5.2 透视的观察和理解
  • 5.3 创作、默写时候的人体比例和透视
  • 5.4 写生、临摹时候的比例和透视
  • 06 人体是造型能力全面提升的“标准”
  • 6.1 什么是造型能力
  • 6.2 基础不扎实的后遗症
  • 6.3 攻克人体 占尽先机
  • 07 画人先画手
  • 7.1 了解手部关键点定位
  • 7.2 描绘手部形态时线的应用
  • 7.3 手部不同侧重点的练习
  • 7.3.1 手背偏轮廓线的速写练习
  • 7.3.2 手背轮廓线加结构线(切面柔化)的速写练习
  • 7.3.3 手部侧转偏轮廓线的速写练习
  • 7.3.4 手部侧转轮廓线加结构线(切面柔化)的速写练习
  • 7.3.5 手掌偏轮廓线的速写练习
  • 7.3.6 手掌轮廓线加结构线(切面柔化)的速写练习
  • 7.4 画手的综合性提升
  • 08 人体形体基础认知(上)
  • 8.1 头|颈部
  • 8.1.1 头部正面平视
  • 8.1.2 头部正面仰视
  • 8.1.3 头部正面俯视
  • 8.1.4 头部正侧面平视
  • 8.1.5 头部正侧切面概要
  • 8.1.6 头部正侧面仰视、俯视
  • 8.1.7 头部侧面平视
  • 8.1.8 头部侧面俯视
  • 8.1.9 头部侧面仰视
  • 8.1.10 头发
  • 8.1.11 绘制头发的常用工具
  • 8.1.12 小结
  • 8.2 躯干上部(正面|男女)
  • 8.2.1 正面颈部(男)
  • 8.2.2 正面颈部(女)
  • 8.2.3 正面上肢(男)
  • 8.2.4 正面上肢(女)
  • 8.2.5 正面上肢运动引发的变化(男)
  • 8.2.6 正面上肢运动引发的变化(女)
  • 8.2.7 正面完整的腹部与胸廓(男)
  • 8.2.8 正面完整的腹部与胸廓(女)
  • 8.2.9 手臂
  • 8.2.10 手臂的简要特征
  • 8.3 以腿部为例,从轮廓特征认知到切面理解的方式
  • 8.4 足部
  • 09 人体形体基础认知(下)
  • 9.1 正面全身形态
  • 9.2 侧面全身形态
  • 9.3 背面全身形态
  • 9.4 身体分为四个部分的理解和运用练习
  • 9.5 小结
  • 10 基础练习方法的辨别认知
  • 10.1 画人体需要精准的透视辅助吗
  • 10.1.1 简易群体人物的透视运用
  • 10.1.2 视平线移动对群体人物的透视影响
  • 10.2 需要精准地解剖分解吗?把握和理解到什么程度才合适
  • 10.3 什么是基础练习
  • 10.4 从人体练习方面来说,哪些是无效的基础练习?为什么
  • 10.5 采风写生,作品临摹,照片写生,有什么差别
  • 11 有计划的练习
  • 11.1 练习的对象感知
  • 11.1.1 手部
  • 11.1.2 头部
  • 11.1.3 半身像(含手)
  • 11.1.4 全身
  • 11.1.5 动物
  • 11.1.6 风景
  • 11.1.7 单车定项练习
  • 11.2 练习的数量、质量和效率
  • 11.2.1 不求质量求数量的默写
  • 11.2.2 质量数量都要保证的速写
  • 11.2.3 保证质量、有一定效率的素描
  • 11.3 练习的周期计划
  • 11.3.1 练习时间(周期)的初始固定
  • 11.3.2 完成度的初始固定
  • 11.3.3 一万小时定律的实践
  • 12 综合性基础提升和巩固
  • 12.1 素描对基础提升的影响
  • 12.1.1 素描的深入
  • 12.1.2 素描的打形
  • 12.1.3 素描的“腻”
  • 12.1.4 素描的“快”
  • 12.1.5 大师的素描
  • 12.2 速写对基础提升的影响
  • 12.2.1 领会用线
  • 12.2.2 用线之前的必要思考习惯
  • 12.2.3 单排线应用(单排线调子)
  • 12.2.4 交叉排线应用
  • 12.3 默写对基础提升的影响
  • 12.4 画种对基础提升的影响
  • 12.4.1 水墨:针管笔勾线+墨色快速渲染
  • 12.4.2 水墨:毛笔勾线+墨色快速渲染
  • 12.4.3 水彩:针管笔勾线+水彩快速渲染
  • 12.5 造型对基础提升的影响
  • 12.5.1 造型非造形
  • 12.5.2 绘画造型与自我的共生
  • 12.5.3 造型的线与光影
  • 12.6 理解艺术对基础提升的影响
  • 13 信心和毅力心态的调整
  • 13.1 像与不像
  • 13.2 放开束缚
  • 13.3 克服惰性
  • 13.4 时间缔约
  • 13.5 本性驾驭
  • 13.6 使命潜移
  • 13.7 自由自律
  • 14 图例参考
  • 黑白画的练习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没有捷径

    对于一个心底有绘画渴望,在现实中也愿意用兴趣爱好付出时间和精力,一个纯纯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于我而言可以说是本旅游攻略了。因为是个纯纯的业余爱好者,也只是在网络平台上看过很少的教学、心得、拆解过程等的视频、文字,也只是随意断断续续的练习过,看到这本书,就是觉得像是指导攻略。不再有那么多谜团和畏惧感,在各种类似学习理论、手法技术、材料选择等的路口少了彷徨和纠结。尝试着去练习吧,希望自己能如书中所说,按照自己心里所想的选择适合的方式来绘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棒的一本书

      强烈推荐 作者文笔流畅 生动 即使不学画 作为闲书来读也很有意思,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底蕴深厚,对美术的热爱。我推荐给好几个小伙伴。触类旁通 我对自己的编程工作也有了新的感悟,不少新的想法想写下来。如果有下册,一定会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了一遍后,又一次的理解了绘画,其中讲解的长期训练学习方法,跟自己摸索的学习方式比较接近,不过整本书从各个方面去展开说明,更具有逻辑性,收获满满。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