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试图为中国妇女史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内容简介

近些年来,随着新史料的出土,以及妇女史观的多元化,中国妇女史的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广泛,重新解读或诠释妇女问题成为热门研究。《中国妇女史读本》所推荐的19篇论文,分别从妇女地位、性别与身体、书写妇女、妇女形象建构、媒体与性别、恋爱与婚姻六个方面,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妇女史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研究,试图为中国妇女史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的话
  • 导言
  • 中国历史上的女主
  • 赵凤喈文
  • 赵凤喈文注释
  • 讨论
  • 母亲的权力和妻子的权力
  • 《列女传》演变透视
  • 女人的中国中古史——性别与汉唐之间的礼律研究
  • 一、前言:谁的制度?
  • 二、妇职角色参与礼法建构
  • 三、母职经验挑战父系制度
  • 四、结论:女主参与制度改革
  • 历史记述与历史论述——前后《汉书》中的王昭君故事辨析
  • 一、为什么我正在阅读的历史是我正在阅读的这种?
  • 二、历史记述的书写选择:汉匈关系史中的王昭君
  • 三、历史解释的合理性:《后汉书·南匈奴传》的王昭君形象勾勒
  • 四、结论
  • 鬼胎、假妊娠与中国古典医学中的医疗不确定性
  • 一、引言
  • 二、妊娠诊断
  • 三、妇女和鬼怪
  • 四、鬼妊娠
  • 五、鬼胎:一种阻滞
  • 六、鬼梦
  • 七、鬼怪与妇科医学
  • 八、鬼怪、月经和虫
  • 九、延长的妊娠
  • 十、结论
  • 初唐政治中的女性意识
  • 武则天与女性权益
  • 从韦后到太平公主
  • 代结语:女性意识与历史环境
  • 修行与转变——唐代道教女仙生活中的身体和实践
  • 材料
  • 杜光庭所著道教仙传中的身体和实践
  • 杜光庭描述的十种生活
  • 王法进:一位传授仪式、升天的修道者
  • 王氏:一位留下空壳的不愈病人和修行者
  • 花姑:从棺材中逃逸的修坛隐士
  • 徐仙姑:战胜僧人的道教善辩者
  • 缑仙姑:苦修者和信仰的胜利护卫者
  • 边洞玄:服用灵药而升天的苦修者
  • 黄观福:原来是谪仙的自尽贞女
  • 神姑:变成羽仙的杰出女工匠
  • 王奉仙:传播福音、苦苦修行的道姑
  • 薛玄同:一位通过苦行获得解脱的已婚女性
  • 唐诗中的身体和实践:作诗的女冠
  • 道教经典文本中的身体和实践
  • 材料中的社会性别差异
  • 道教身体的概念
  • 唐代女道士的身体实践
  • 结论
  • 浅谈宋代妇女的守节与再嫁
  • 一、贞节观
  • 二、再嫁与守节
  • 三、再嫁与守节的原因
  • 四、余论
  • “空间”与“家”——论明末清初妇女的生活空间
  • 一、前言
  • 二、闺房
  • 三、缠足
  • 四、从宦游
  • 五、赏心游
  • 六、谋生游
  • 七、卧游
  • 八、结语
  • 从宗族、阶级和社区结构来看清代寡妇
  • 清代社会的守寡
  • 寡妇守节:精英的话语
  • 节妇:寡妇及其儿子
  • 守寡、贞节和阶级
  • 观念与社会——女子小脚的美丑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
  • 一、从审美观到风化:大众与士人的观念
  • 二、习俗、婚姻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
  • 九葬秋瑾——历史纪念与公共记忆的制造
  • 无人认领的尸体
  • 最初的救赎
  • 官方平墓之后其他形式的悼念
  • 官方神圣化
  • 争夺烈士遗产
  • 前共和国历史偶像
  • 关于近代中国“女国民”观念的历史考察
  • 一、清末民初:“女国民”观念的提出
  • 二、五四时期:对女国民“独立人格”的追求
  • 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国民”与“新女性”的整合
  • 身在衣外——晚清上海的时尚和认同
  • 关注身体
  • 分裂的身体
  • 死亡的世纪
  • “追求独立”或“崇尚摩登”?——近代上海女店职员的出现及其形象塑造
  • 一、前言
  • 二、走上柜台:女店职员的出现与职业生活
  • 三、柜上“花瓶”:女店职员的公共形象
  • 四、摔碎“花瓶”:女店职员的自我形象
  • 五、结论
  • 过新生活、做新女性——南京国民政府对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
  • 绪论
  • 一、训政时期国民政府的相关妇女措施:从国际与国内情势谈起
  • 二、形象建构工程的进行:过国民党版新生活的新女性
  • 三、形象解构与再定位:“反摩登女子”论述的操作
  • 结论
  • 闺情、革命与市场——由民初弹词小说家姜映清谈起
  • 前言
  • 从闺情到革命——《玉镜台》与晚清弹词小说的几种线索
  • 姜映清与民国旧派小说的市场
  • 尾声——姜映清与上海新兴娱乐
  • 革命与恋爱——19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情爱问题的抉择与讨论
  • 一、前言
  • 二、谭、陈联姻与“爱情定则”的讨论
  • 三、革命与恋爱:情爱在集体与个人之间的抉择
  • 四、结论
  • 公众的形成——1930年代中国的情感与媒体炒作
  • 施剑翘:女侠与媒体天才
  • 政治炒作,公众正义与国民党的合法性
  • 同情的社会性别与权力
  • 结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