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者在亲身感悟过其中的生活后,拍下了香港此时彼刻的文化景象。

内容简介

主要是对香港亚文化现象的描摹,是一个70后作家贴近描写波希文艺范儿的众生相,以文学、音乐与诗歌去贯通。廖伟棠在亲身感悟过其中的生活后,以一贯锐利沉郁的眼睛,拍下了香港此时彼刻的文化景象。读毕此书你会发现,其实是文学,是音乐,是剧场,是抗争,以及当中的情愫等等,刻画出一个城市深刻的轮廓。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东邪西毒
  • 第一部分 唔番屋企
  • 番屋企/唔番屋企
  • 那些听达明一派的少年
  • 漂流Band房
  • “牛棚”自逍遥
  • 香港嬉皮考 ——从“臭飞”到“无佬”到“后青年”
  • 80后与八十后,兼论击墙之卵
  • 昨夜渡轮上
  • 尚未被岁月偷去的香港
  • 活着的艋舺,死去的永利
  • 南岛书虫
  • 另一个隐藏的香港 ——香港的二楼书店
  • 第二部分 出离岛记
  • 北望神州且观火
  • 艺术这块霓虹招牌
  • 有间书店
  • 西九没有张爱玲
  • 移动的边境线
  • 香港摄影当何为?
  • 香港有了文学馆
  • 在电影节重省生活
  • 出离的意义
  • 第三部分 我城的礼物
  • 自由在路途上发生 ——读黄碧云《媚行者》
  • 西西:回来时更诚恳和宽容
  • 天真之重 ——在2010年再读《我城》
  • 从拜物者的乌托邦走向可能世界 ——董启章长篇小说《天工开物·栩栩如真》
  • 文学与行动的辩经仪式 ——评董启章《物种源始·贝贝重生之学习年代》
  • 摩罗诗人的多重意义 ——论诗人蔡炎培、陈灭
  • 虚无者之佯狂—蔡炎培
  • 与沉默辩驳的狷狂—陈灭
  • 此时此地的反抗
  • 和李照兴一起看戏
  • 对劳动与公共空间的珍视:谢至德的记录
  • 迷你噪音:社运音乐可以多美丽?
  • 第四部分 和幽灵一起的香港漫游
  • 听得白驹荣《客途秋恨》
  • 男烧衣
  • 女烧衣
  • 薄扶林道,寻林泉居 ——致戴望舒
  • 圣士提反女校花园:萧红藏骨灰地
  • 海滨墓园(三首) ——为萧红、戴望舒、张爱玲的浅水湾而作
  • 曾经的墓前:萧红
  • 倾城之恋的舞台:张爱玲
  • 萧红墓畔的守夜:戴望舒
  • 春夜慢 ——兼怀张国荣
  • 雾中作
  • 有人在火焰里捉迷藏
  • 写完一首反战诗走出家门
  • 风中作
  • 雨季三问
  • 皇后码头歌谣
  • 回到维园
  • 南昌街街头:致蔡炎培 ——记与蔡诗人同游南昌街,觅其旧居
  • 查理穿过庙街 ——或:我们是不是的士司机?
  • 向大屿山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