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4千字
字数
2021-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外合作办学40年:与改革开放同步,现三种高教形态并存。
内容简介
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有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了,它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一起发展起来的,也是和民办高等教育在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发展起来的。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三种形态并存的格局:公办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本研究运用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出现的背景与机会,制度化为场域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力量,随着新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成长而带来的场域变迁,以及场域的运作逻辑,并对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场域中的位置,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未来发展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做一些讨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社会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文献述评
- 一 跨国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产生
- 二 跨国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国际组织行动者
- 三 跨国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国家行动者
- 四 中外合作办学组织的特征和运作
- 五 跨国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对民族国家的影响
- 六 小结
- 第四节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二章 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机会结构
- 第一节 文凭社会与中国旺盛的高等教育需求
- 第二节 转型社会与中产阶层的出现
- 第三节 西方新公共管理改革与教育出口需求
- 一 英国
- 二 澳大利亚
- 第四节 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 一 中心-边缘结构中的国家高等教育位置
- 二 高等教育全球化中的高校位置
- 第三章 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出现
- 第一节 中外合作办学的早期闯入者
- 第二节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规范化
- 一 中外合作办学成为行政管理的客体
- 二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界定
- 三 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规范化特征
- 第三节 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结构
- 一 研究假设与数据方法
- 二 分析结果
- 第四章 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变迁
- 第一节 中外合作办学环境的改变
- 一 加入WTO意味着一些国家主权切片的让渡
- 二 我国对教育服务做出的承诺及其主权切片让渡意义
- 三 原有规范与中外合作办学实践出现了诸多不协调
- 第二节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再规范
- 一 紧锣密鼓的政策出台
- 二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再规范
- 三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治理新框架
- 第三节 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行动者结构变化
- 一 研究假设与数据
- 二 分析结果
- 第五章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运行机制和特征
- 第一节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个案介绍
- 一 A大学概况
- 二 A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历史和现状
- 第二节 合作伙伴与合作模式
- 一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项目
- 二 中英鲁顿项目
- 三 英国普利茅斯项目
- 四 合作伙伴和合作模式选择机制
- 第三节 国家计划和市场自主混合招生制度
- 一 国际学院1994~2006年的招生情况
- 二 国际学院2006年招生的运作
- 三 混合招生模式:国家计划招生和市场自主招生
- 四 市场自主招生的发展空间
- 第四节 校聘和院聘的双轨人事制度
- 一 教师聘请与组织
- 三 管理人员的聘任与组织
- 三 双轨人事制度:校聘和院聘
- 第五节 移植式课程与全外语教学
- 一 课程与教学技术的移植
- 二 以出国为中心的教学安排
- 三 移植式课程与全外语教学的起因与影响
- 第六节 额外风险的签证
- 一 2006年签证过程
- 二 影响签证的因素分析
- 三 签证带来的风险
- 第七节 单学位和双学位的毕业
- 一 1998~2006年的毕业情况
- 二 1998~2004年的就业情况
- 第六章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运行机制与特征
- 第一节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发展
- 一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基本情况
- 二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规范化
- 第二节 N大学的成立与合法性获得
- 一 “门不当户不对”的合作
- 二 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组织与合法性的获取
- 第三节 N大学的资源聚集与组织运行
- 一 生源:纳入国家统考统招的招生制度
- 二 教师:与M大学接轨的聘任与晋升制度
- 三 教学与科研
- 四 毕业与出路
- 第四节 N大学的影响与未来发展
- 一 N大学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意义
- 二 作为国际化新形态的N大学及其未来发展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一 研究结论小结
- 二 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意义
- 三 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展望
- 附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