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贾平凹长篇力作。重现中国基层“文革”的历史轨迹,是作家对那个时代中国农村的生动写照。

内容简介

《古炉》故事发生在陕西一个叫“古炉”的村子里,这是一个偏远、封闭、保持着传统风韵的地方,但是这份宁静却从1965年冬天开始动荡了。

古炉村里的几乎所有人,在各种因素的催化下,被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之中。时间一直发展到1967年春天,一个山水清明的宁静村落,在“政治”虚幻又具体的利益中,演变成一个充满了猜忌、对抗、大打出手的人文精神的废墟。

作者用真实的生活细节和浑然一体的陕西风情,把当时中国基层“文革”的历史轨迹展示在我们面前,是作家对那个时代中国农村的生动写照。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冬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春部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夏部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秋部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冬部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春部
  • 88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完后真不敢相信那个年代,能造出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社会依然不平静,连那个年代的人都不清楚文革,革的是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古芦村的生活特别特别像,我去过的内蒙古农村一样的生活场景,不要看村子小,出门街上没有人,但这个村子有很多很多故事存在着,我的姑姑,一次老姑夫请朋友在家吃饭,喝得痛快了,拽起一个酒杯,就往地上砸,姑姑端着菜上桌,不小心踩到,滑了一跤,额头上深深的一道血印子,血哗的就出来了,老姑夫见状一下子酒就醒了,撒腿就跑,姑姑自己一个人捂着伤口,来到卫生所,卫生所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伤口,不敢缝合,哆嗦的手不停的在伤口处比划,姑姑一声令下:“快给我缝,不然弄死你。” 哆嗦的手不哆嗦了,麻醉没打,生生的缝合上了大口子。老姑夫好几天都不见人,刚一出现,姑姑拿着铁锹就上去抡,自此以后就没有太平过,两个打打杀杀直到现在,古芦村的生活看得非常真实,人性的另一面的丑态,描述的淋漓尽致,让我看的连声叫好,就像一场戏,不断地高潮起落,不断地被狗尿苔从一个情景带入下一个情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