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者彼得·汉德克剧本代表作。藐视观众、藐视剧场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骂观众》为剧本集,由三部剧作组成,包括《自我控诉》《骂观众》和《卡斯帕》 。

注:《卡斯帕》内容因电子书格式所限无法呈现完整的剧本样式,故本书只包含《自我控诉》《骂观众》两部分内容。

《自我控诉》只有两个自我控诉者,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角色 。两个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的人物从头到尾诉说着自己的冒犯行为,没有情景,没有对话,只有声音的交替变化。

《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演示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读来令人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生,欲走不能。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前言
  • 自我控诉
  • 骂观众
  • 卡斯帕(部分)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彼得・汉德克牛 X!摘录 1>>> 你们不会再作为观众,一种偶尔要作为我们说话对象的观众,来被对待。这并不是戏剧。这里也没有什么 “偶尔”。这里没有那种要愉悦你们的剧情。这并不是戏剧。我们并不需要从戏剧中跳出来才能把你们作为说话对象。我们不需要幻象才能让你们醒悟。我们并不会向你们展示任何东西。我们不会演出什么命运。我们不会演出什么梦境。这并不是什么客观报告。也不是什么如实记录。更不是什么事实的片段。我们并不会向你们叙述任何东西。我们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我们不会表演任何情节。我们不会展现任何东西。我们也不会做任何东西给你们看。我们只是说话。摘录 2>>> 你们已经做了自己的思考。你们已经认识到,我们在否定一些东西。你们已经认识到,我们在自我重复。你们已经认识到,我们相互矛盾。你们已经认识到,这个剧本是在同戏剧本身进行争论。你们已经认识到这个剧本的辩证结构。你们已经认识到了一定的对立精神。你们已经明白了这个剧本的意图。你们已经认识到,我们主要是在否定。你们已经认识到,我们在自我重复。你们正在认识。你们正在破解。你们还没有做任何思考。你们还没有识破这个剧本的辩证结构。现在你们正在破解。对于一个思考而言,你们曾经思考得太慢了。现在你们有了隐藏的想法。摘录 3>>> 由于我们骂你们,所以你们将不会再倾听我们。你们细听我们。我们之间的距离将不再是无限大。由于你们挨骂,所以你们的静止与呆滞状态将终于显得很合时宜。但是我们并不会骂你们,我们现在会使用你们所使用的骂人话。我们会在骂人话里自相矛盾。我们将不会专门针对任何人。我们只是制造一个音响形象。你们不需要感到震惊和屈辱。因为你们事先得到了警告,所以你们可以很超脱地面对骂詈。因为用 “你” 这个词就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骂詈含义,所以我们将可以相互称呼 “你”。你们是我们骂詈的主题。你们将细听我们,你们这些傻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读得懂吗、读不懂该怎么办?

      事实上,美学原本翻译于感性学,也就是人类对自身感性的体察与探究,并无任何负担。但被翻译成美学之后,反而愈发加重了国人对于艺术欣赏的负担和压力。大可不必。只要遵从自己的喜好,加上对艺术史的一些了解,掐住艺术家的 “反骨”,就多少能懂得那些难以理解的作品。对于太过超前的创作理念和作品,如本书,读不懂是正常,说明需要再多读有几本书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晦涩的文艺

        《骂观众》是 2019 年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发表于 1966 年的代表作,也是由他首创的 “说话剧” 的代表剧目,意在表达他对传统戏剧的不满,并力求打破现有戏剧模式的桎梏。《骂观众》试图让观众意识到传统戏剧的人为性,进而反思传统戏剧中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固有的范式和体系,对个体思想行为的控制和影响。无论是对后来的先锋戏剧,还是更广泛的文化批评图景,这出剧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晦涩的文艺作品,《骂观众》在首演后引发了爆炸性的关注和探讨,但在排演过程中,实际情况却和汉德克的初衷越跑越偏,甚至背道而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状况?当时的历史背景也许能提供答案。二战过后,德国文学想从反思和清算过去出发,在批判中 “从零开始”。而汉德克所在的奥地利是被占领国,它的文学是以重建国别意识、继承传统为主。六十年代,新一代作家开始质疑这种一味追求传统的精神,他们反对现实主义文学保守的氛围和审美取向。汉德克就是这些新作家中突出的代表。《骂观众》首演的一个月前,汉德克在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德语文学团体 “四七社” 的年会上,批评德国战后文学的中流砥柱,宣布海因里希・伯尔这类功成名就的作家,他们的创作手法已经过时了。汉德克说,他们对语言的运用,对世界的表现方式,都是老掉牙的套路,“人们没意识到,文学是由语言组成的,而不是由那些用语言描述的东西构成的”。当读者读到这些作家的描写,立刻就会联想起自己的某种经验和感知。如果没有对语言的共识,我们不会把 “黑暗” 和 “寒冷”、“彷徨” 之类的概念联系到一起。可是,在汉德克看来,这种语言体系限制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终于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其实也接受了一个闭合的逻辑关系。这种状态无处不在,只是在戏剧的舞台上表现得特别明显罢了。《骂观众》要求把传统戏剧遵循的 “三一律” 拓展到整个剧场空间,让观众意识到自己过去观看的都是 “被制作出来的”、“表演现实的” 戏剧。《骂观众》纯粹基于文本的反叛,在实际的排演过程中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从首演到之后大多数成功的改编,导演对剧本的阐释重心都与作家本来的意愿背道而驰。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断定它的尝试就是失败的。《骂观众》更像是一起 “戏剧事件”,对后来的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它始终能让观众感受到对剧场的信念和对创新的期待,而这才是《骂观众》长演不衰的原因。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