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用户推荐指数
政治学
类型
7.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0千字
字数
2020-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三部分教授公文写作技巧、实例分析、文秘人员素质培养。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章到第4章,主要介绍和分析公文材料的共性关键要素,包括基础信息、素材管理、适度原则、亮点提炼等,在宏观方法论层面探讨公文写作的思维和技巧。第二部分,从第5章到第9章,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分别介绍几种常见公文类型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总结计划、调研课题、剖析整改、发言讲话、评论感想等,加强对特定公文类型的理解和掌握。第三部分,第10章,讲述一名文秘人员需要着重培养的素质素养,分享成长经历和人物故事,希望为读者的工作、学习和成长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目录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序言
- 目录
- 第1章 公文写作的准备三要素
- 1.1 容易忽视的基本问题:字数
- 1.1.1 字数的重要性
- 1.1.2 字数的判断方法
- 1.2 必须考虑的决定因素:时间
- 1.2.1 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
- 1.2.2 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 1.3 避免犯错的重要基础:目的
- 1.3.1 材料目的的决定作用
- 1.3.2 材料目的的大概类型
- 1.3.3 确定材料目的的方法
- 第2章 公文写作的基础素材管理
- 2.1 素材的收集
- 2.1.1 培养定期整理的习惯
- 2.1.2 培养换位思考的习惯
- 2.1.3 培养借助权威的习惯
- 2.2 素材的取舍
- 2.2.1 内容过时的素材
- 2.2.2 自相矛盾的素材
- 2.2.3 不合时宜的素材
- 2.3 素材的运用
- 2.3.1 注意整体平衡
- 2.3.2 注意语言表述
- 2.3.3 注意专业术语
- 第3章 公文写作的立场适度原则
- 3.1 角度:站在什么样的立场“说话”
- 3.1.1 什么是角度变化
- 3.1.2 角度变化的实例说明
- 3.2 高度:为什么总是说我“高度不够”
- 3.2.1 “高度”到底是什么
- 3.2.2 评价高度的第一指标:大局观念
- 3.2.3 评价高度的第二指标:系统意识
- 3.2.4 评价高度的第三指标:归纳能力
- 3.2.5 领导思维是“高度”的关键
- 3.3 深度:无话则短,有话也要短
- 3.3.1 合适的深度就是详略得当
- 3.3.2 深度的关键是处理过程
- 第4章 公文写作的灵魂亮点提炼
- 4.1 关于亮点的必备知识
- 4.1.1 什么是亮点
- 4.1.2 哪些元素可以作为亮点
- 4.1.3 哪些材料需要亮点
- 4.2 亮点的特质
- 4.2.1 与众不同的创新内容
- 4.2.2 迎合期盼的思想主题
- 4.2.3 精致工整的文字表达
- 4.3 亮点怎么呈现
- 4.3.1 高大上的修辞法
- 4.3.2 成群结队的归纳法
- 4.3.3 问题引导的切入法
- 4.4 培养对亮点的敏感性
- 4.4.1 知己知彼,方得亮点
- 4.4.2 观察入微,方见亮点
- 4.4.3 精雕细琢,方有亮点
- 第5章 常见公文类型分析之一总结计划
- 5.1 工作总结
- 5.1.1 复杂多变的类型特点
- 5.1.2 总结用来讲成绩,但怎么讲有学问
- 5.1.3 依靠素材,但又不能依赖素材
- 5.2 述职述廉,述其他
- 5.2.1 述职是篇幅限制下的总结
- 5.2.2 述这述那到底怎么述
- 5.3 工作计划
- 5.3.1 计划的虚实表述
- 5.3.2 不应疏忽的语言时态
- 5.3.3 怎样让计划振奋人心
- 5.4 信息简讯
- 5.4.1 信息简讯的三大特点
- 5.4.2 信息简讯的写作技巧:类型不同写法不同
- 5.4.3 学写信息的轻重与取舍
- 第6章 常见公文类型分析之二调研课题
- 6.1 调研报告
- 6.1.1 现状写得透不透,是态度问题
- 6.1.2 问题写得清不清,是技巧问题
- 6.1.3 对策写得对不对,是理解问题
- 6.2 课题研究
- 6.2.1 与调研报告的相同之处
- 6.2.2 与调研报告的不同之处
- 6.2.3 虚实结合方能游刃有余
- 6.3 建议提案
- 6.3.1 期望价值:提出尚未被发现的问题
- 6.3.2 评价标准:接地气与搭天线
- 6.3.3 实战演示:如何草拟一份底稿
- 第7章 常见公文类型分析之三剖析整改
- 7.1 剖析材料
- 7.1.1 典型特点:对人不对事
- 7.1.2 注意剖析的背景要求
- 7.1.3 把握好措辞的尺度
- 7.1.4 找准常用的思维“切入点”
- 7.2 自查报告
- 7.2.1 事出有因还是无因
- 7.2.2 事出有因怎么写
- 7.2.3 事出无因怎么写
- 7.3 整改方案
- 7.3.1 在形式上的一一对应
- 7.3.2 在内容上的虚实有度
- 7.3.3 常用的思维“切入点”
- 第8章 常见公文类型分析之四发言讲话
- 8.1 竞聘发言
- 8.1.1 自我介绍
- 8.1.2 对拟竞聘岗位的认识
- 8.1.3 优势在哪里
- 8.1.4 竞聘成功后要怎么干
- 8.2 领导讲话:一场大会上的交锋与呼应
- 8.2.1 汇报式:简要而不失专业
- 8.2.2 交流式与检讨式:几家欢喜几家愁
- 8.2.3 总结式:重要讲话重在哪里
- 8.3 主持词
- 8.3.1 主持词的特点:举足轻重的“配角”
- 8.3.2 主持词的结构:尾部最难
- 8.3.3 主持词各部位的写法
- 第9章 常见公文类型分析之五评论感想
- 9.1 时事评论
- 9.1.1 主题的大与小
- 9.1.2 立场的正与反
- 9.1.3 文笔的冷与热
- 9.2 心得体会
- 9.2.1 开头难,就多多感谢单位
- 9.2.2 总结难,就多多介绍工作
- 9.2.3 表态难,就多谈未来理想
- 9.3 读后感
- 9.3.1 学的是什么
- 9.3.2 学到了什么
- 9.3.3 学了之后怎么干
- 第10章 公文写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 10.1 善于处理精神压力
- 10.1.1 压力山大:领导要求、自我怀疑、身心疲劳
- 10.1.2 抗压心理:淡定豁达、重在长远、善使巧劲
- 10.2 不断拓展知识视野
- 10.2.1 知识就是力量:“笔杆子”不是“书呆子”
- 10.2.2 触类旁通:学习的正确态度
- 10.2.3 突出强调:办公软件要精通
- 10.3 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 10.3.1 观察越细致,收益越丰厚
- 10.3.2 我们应该注意观察什么
- 10.3.3 观察能力怎么来:全情投入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