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际劳工组织是1919年根据《凡尔赛和约》作为国际联盟的附属机构成立的组织。1946年12月14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内容简介

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劳资合作;改善劳动条件;扩大社会保障;保证劳动者的职业安全与卫生;获得世界持久和平,建立和维护社会正义。

主要活动是:从事国际劳工立法、制订公约和建议书、提供援助和技术合作。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是国际劳工大会,每年开会一次。目前有187个成员国。

本书系统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历史与概况、行动领域、多边关系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序一
  • 序二
  • 导言
  • 一 研究对象
  • 二 国际劳工组织概述
  • 三 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
  • 四 研究意义和预期影响
  • 五 研究方法及文献综述
  • 六 研究框架
  • 第一章 国际劳工组织成立的国际法依据
  • 第一节 《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的制定及其修订历史
  • 第二节 《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的性质与主要的内容
  • 第三节 《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的特点
  • 第四节 《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的解释
  • 第五节 《国际劳工组织章程》下成员国的义务
  • 第二章 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
  • 第一节 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及其法律地位
  • 第二节 加入、退出和重新加入国际劳工组织
  • 一 加入国际劳工组织
  • 二 退出国际劳工组织
  • 三 重新加入国际劳工组织
  • 第三节 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职能
  • 一 制定国际劳工标准
  • 二 提供技术援助和培训
  • 三 开展研究
  • 第四节 国际劳工组织的目标
  • 第五节 国际劳工组织的作用
  • 第六节 国际劳工组织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 第三章 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国际劳工大会
  • 一 国际劳工大会的组成
  • 二 国际劳工大会的职权
  • 三 国际劳工大会召开的时间
  • 四 国际劳工大会议程的确定
  • 五 国际劳工大会主席及其职责
  • 六 国际劳工大会的表决程序
  • 七 国际劳工大会各委员会
  • 第二节 理事会与国际劳工局
  • 一 理事会的构成
  • 二 理事会的职能
  • 三 理事会的选举
  • 四 理事会负责人
  • 五 理事会议程的确定
  • 六 理事会会议时间
  • 七 理事会的表决和法定人数
  • 八 国际劳工局
  • 第三节 国际劳工组织的结构特征
  • 一 国际劳工组织的“三方结构”特征
  • 二 国际劳工组织“三方结构”特征的国际法意义
  • 第四章 国际劳工标准
  • 第一节 国际劳工标准简介
  • 第二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内容及其分类
  • 一 国际劳工标准的内容
  • 二 国际劳工标准的分类
  • 第三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特征
  • 一 国际劳工标准的灵活性
  • 二 国际劳工标准作为基本标准
  • 三 国际劳工标准的国家主义模式
  • 第四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作用
  • 第五章 国际劳工标准的表现形式
  • 第一节 国际劳工公约
  • 一 国际劳工公约概述
  • 二 国际劳工公约的分类
  • 三 国际劳工公约的解释
  • 四 国际劳工公约的批准、生效和退出
  • 第二节 建议书
  • 第三节 对设立国际劳工标准形式的思考
  • 第六章 国际劳工公约的制定程序
  • 第一节 国际劳工公约的制定
  • 一 将劳工公约制定的建议列入大会议程
  • 二 两次性讨论程序
  • 三 一次性讨论程序
  • 第二节 国际劳工公约的修订
  • 一 劳工公约修订的性质
  • 二 劳工公约的修订程序
  • 三 劳工公约修订的效果
  • 四 国际劳工标准审议机制
  • 第三节 与国际劳工公约制定相关的问题
  • 第七章 成员国提交报告制度
  • 第一节 已批准公约的报告制度
  • 一 报告类型
  • 二 定期报告
  • 三 不定期报告
  • 四 报告义务的豁免
  • 五 向代表性组织送交报告副本
  • 第二节 未批准公约和建议书的报告制度
  • 一 关于未批准公约和建议书的报告制度
  • 二 关于未批准公约和建议书报告的选择使用
  • 三 向代表性组织送交报告副本
  • 第三节 对未能履行报告义务问题的解决
  • 第八章 国际劳工标准实施的监督机制
  • 第一节 常规监督机制
  • 一 专家委员会
  • 二 标准实施委员会
  • 三 常规监督机制的例外程序
  • 四 常规监督机制的影响
  • 第二节 国际劳工标准实施的特别监督程序
  • 一 申诉程序
  • 二 控诉程序
  • 三 结社自由委员会程序
  • 第三节 国际法院
  • 第四节 国际劳工组织监督机制的特征
  • 第九章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及其后续措施》
  • 第一节 1998年《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 1998年《宣言》概述
  • 二 国际劳工组织外部为推动制定1998年《宣言》所作的努力
  • 三 国际劳工组织内部为推动制定1998年《宣言》所作的努力
  • 第二节 1998年《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后续措施”
  • 一 1998年《宣言》的主要内容
  • 二 1998年《宣言》的“后续措施”
  • 三 1998年《宣言》“后续措施”与其他监督机制的关系
  • 第三节 1998年《宣言》的性质及其意义
  • 一 1998年《宣言》的性质
  • 二 1998年《宣言》的意义
  • 第四节 关于1998年《宣言》的思考
  • 第十章 国际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
  • 第一节 《章程》关于国际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关系的规定
  • 第二节 在联合国系统内从社会视角审查国际经济政策的努力
  • 第三节 国际劳工组织与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 一 国际劳工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关系
  • 二 国际劳工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 第四节 加强国际机构之间的协调
  • 一 加强国际机构之间协调的重要性
  • 二 国际劳工组织参与联合国改革进程
  • 第十一章 主要国际组织关于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关系的主张及其实践
  • 第一节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关系概述
  • 第二节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关系的主张
  • 第三节 国际劳工组织在实施区域自贸协定劳工条款方面的作用
  • 第四节 联合国系统会议或机构关于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关系的主张及其实践
  • 一 联合国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
  • 二 联合国系统的其他机构
  • 第五节 世界贸易组织视角下的劳工标准与贸易的关系
  • 一 关贸总协定视角下的劳工标准与贸易的关系
  • 二 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立场
  • 第十二章 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关系
  • 第一节 概述
  • 一 新中国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合法地位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 二 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关系的现状
  • 第二节 中国加入或批准国际劳工公约的现状
  • 第三节 国际劳工公约与中国国内法的关系
  • 一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一般原理
  • 二 中国关于国际劳工公约在国内适用的法律规定和实践
  • 第四节 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劳工标准对中国的影响
  • 一 尊重国际劳工组织劳动治理理念和原则
  • 二 积极实施国际劳工标准
  • 三 积极开展技术援助合作
  • 第五节 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关系的发展前景
  • 第十三章 国际劳工组织进入第二个百年:挑战与应对倡议
  • 第一节 国际劳工组织百年庆典系列活动
  • 第二节 国际劳工组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
  • 附录一 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 第1条
  • 第2条
  • 第3条
  • 第4条
  • 第5条
  • 第6条
  • 第7条
  • 第8条
  • 第9条
  • 第10条
  • 第11条
  • 第12条
  • 第13条
  • 第14条
  • 第15条
  • 第16条
  • 第17条
  • 第18条
  • 第19条
  • 第20条
  • 第21条
  • 第22条
  • 第23条
  • 第24条
  • 第25条
  • 第26条
  • 第27条
  • 第28条
  • 第29条
  • 第30条
  • 第31条
  • 第32条
  • 第33条
  • 第34条
  • 第35条
  • 第36条
  • 第37条
  • 第38条
  • 第39条
  • 第40条
  • 附录二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及其后续措施
  • 附录三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争取公平全球化的社会正义宣言
  • 大会承认并宣布:
  • 大会进一步承认,在全球化经济中:
  • 行政管理、资源和对外关系
  • 技术援助和咨询服务
  • 研究、信息收集和共享
  • 附录四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劳动世界的未来百年宣言
  • 大会宣告:
  • 大会宣告:
  • 大会宣告:
  • 附录五 国际劳工公约一览表(1919~2020年)
  • 一 基本劳工公约
  • 二 治理劳工公约
  • 三 技术劳工公约
  • 四 议定书
  • 附录六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国际劳工公约的情况
  • 一 基本劳工公约
  • 二 治理劳工公约
  • 三 技术劳工公约
  • 附录七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参加国际劳工公约的情况
  • 一 基本劳工公约
  • 二 治理劳工公约
  • 三 技术劳工公约
  • 大事记
  • 参考文献
  • 一 中文著作
  • 二 中文期刊论文
  • 三 中文网络文章
  • 四 英文著作
  • 五 英文期刊论文
  • 六 英文网络文章
  • 七 英文文件
  • 索引
  • 后记
  • 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数据平台
  • 新版《列国志》与《国际组织志》联合编辑委员会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