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4千字
字数
2017-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于推进工业软实力提升和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组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等单位及相关企业联合编写。 本书是在《推动工业人文发展,提升软实力的途径与对策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紧密围绕建设制造强国要"软硬并举”的基本理念,以"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差距为核心要素,提出培育和壮大我国工业软实力的思路建议。 本书共分三篇,背景篇探讨和分析了提升工业软实力的必要性及国外典型工业强国的主要做法,并对我国工业软实力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行动篇围绕"文化、创新、质量、品牌、治理、人才”等工业软实力的六大核心,提出我国培育和壮大工业软实力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案例篇以企业的探索与实践为线索,总结我国优秀工业企业软实力培育的路径与方法,为工业软实力建设提供了良好借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代序
- 序
- 背景篇
- 第一章 制造强国,不仅仅是硬实力
- 第一节 新常态下的制造强国战略
- 第二节 软硬并举,通向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
- 第三节 提升软实力,推动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 第二章 全面理解和认识工业软实力
- 第一节 工业软实力的内涵
- 第二节 工业软实力的形成机理
- 第三节 工业软实力的具体表现
- 第四节 工业软实力与工业硬实力
- 第三章 工业软实力成就制造强国
- 第一节 德国: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 第二节 美国:卓越的创新引领能力
- 第三节 日本: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 第四节 英国:领先的工业设计和工业治理机制
- 第五节 韩国:良好的文化与产业互促模式
- 第四章 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任重道远
- 第一节 新时期塑造工业软实力意义重大
- 第二节 工业软实力已具备一定基础
- 第三节 工业软实力需要着力补齐短板
- 行动篇
- 第五章 培育工业精神,涵养制造强国的文化基因
- 第一节 培育中国特色工业精神
- 第二节 传播优秀工业文化
- 第三节 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 第六章 完善创新环境,强化产业创新能力
- 第一节 培育创新文化
- 第二节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 第三节 强化创新激励制度环境
- 第七章 提升工业品质,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
- 第一节 提高工业设计水平
- 第二节 提升产品质量
- 第三节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 第八章 塑造中国品牌,提高中国制造国际美誉度
- 第一节 提升品牌建设意识与能力
- 第二节 加强多层次品牌建设
- 第三节 稳步推进中国品牌“走出去”
- 第九章 加强多方协同,提升工业治理能力
- 第一节 提高政府产业治理能力
- 第二节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 第三节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 第十章 强化人才支撑,夯实工业软实力建设根基
- 第一节 培养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 第二节 培育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 第三节 建设适应工业高端化发展的产业工人队伍
- 案例篇
- 创新驱动 人才为本
- 京东方 颠覆性创新与人才体系建设 企业快速发展的秘诀
- 贝达药业 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 天津力神 构建软实力 加快转型升级
- 烽火通信 创新改变世界 责任助推发展
- 安徽合力 创新驱动世界五强之路
- 新松 聚力创新 缔造世界一流企业
- 实力担当 唱响全球
- 亨通集团 坚持创新驱动 打造发展“智高点”
- 中国建材集团 怀抱梦想 专注实业 打造全球建材领军企业
- 潍柴 打造软实力 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
- 海尔集团 创业创新 企业的立足之本和发展之魂
- 三一 打造强大软实力 成就“中国制造”的世界名片
- 好孩子 以创新为品牌内核 大步走向世界
- 文化强企 铸就精品
- 航天科技集团 提升企业软实力 助推航天强国梦
- 航空工业成飞 航空铸剑 砥砺前行
- 中信重 工传承焦裕禄精神 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 上汽集团 以创新文化助推“汽车强国梦”
- 陕鼓 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 大生集团 传承百年传统 增强企业软实力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