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

内容简介

本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本书既是佛教入门经典,也是季羡林学术著作中影响巨大的代表作。早在20世纪30年代留德求学时,作者就确立对佛教研究的兴趣,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佛教占据了核心的位置。

书中季羡林以语言学、印度学、古代中印历史等领域的深厚学养为基础,对佛教的起源、流变、传入中国等重要方面做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文集简介
  • 代序 做真实的自己
  • 我和佛教研究
  •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 释迦牟尼
  • 印度佛教的发展与衍变
  • 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
  • 浮屠与佛
  • 再谈浮屠与佛
  • 法显
  • 佛教的传入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
  •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 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
  •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
  •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 关于玄奘
  • 关于《大唐西域记》
  • 佛教的倒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季老谈佛

    季老的谈佛,一如既往的充满着平静,起初以为是谈一些佛的教义,谈季老对佛教的理解,对佛家经典的讲解,对佛教本核的探索,可是开了第一篇,正如其他书友所谈,学术甚于谈。可是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一直以来一提到佛教就是烟气氤氲,浓妆艳彩,甚至包括现在还是这样吧。不得不承认,我内心的深处对于佛教有一种靠拢感,就像中国古代是能够带给我的平静一样。季老的谈佛,使我明白了以下几个问题 1 大乘与小乘的区别。2 有宗与空宗 3 宗教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规律 4 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的僧人:法显玄奘季老的书还让我觉察到了一点,佛教有思考有实践,而基督教好像一直在拿神来说事,不免有很多令人不信服的地方。佛教里有辩证法思想,有对人生的终极思考,有对世界有对宇宙的终极思考,相比较而言佛教很多可取的地方。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他构建的西方极乐世界以及一系列的神还是难以接受,只能说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我更倾向于中国的老庄以及心学大家王阳明。此心光明 亦复何言。社会不断进化,人创造的宗教也必须跟着变化。世界宗教的发展是有共同规律的:用越来越少的努力(劳动)得到越来越大的宗教满足。在不影响满足宗教需要的情况下,竭力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小乘讲渐悟,讲个人努力,也并不答应每个人都能成佛,换一个术语来说,就是每个人不都有佛性。想成佛,完全依靠个人努力。如果每个人都努力去成佛,生产力必然受到破坏,社会就不能存在。这是绝对不行的。大乘在中国提倡顿悟成佛,讲虔诚信仰,只需虔心供养,口宣佛号,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等轻松惬意!这样既满足宗教需要,又不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佛教凭借了这种适应性,终于得到了发展。越简单,越能赢得更多的群众支持,也就会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到了唐代,唐王朝统治者有意打击门阀士族,他们逐渐失势,庶族地主阶级靠科举往上爬,反映在佛教教义方面,顿悟成佛就大大流行起来,禅宗把这个学说发扬光大。季先生的文章很专业,里面大量引用原文,许多人名、术语很难理解。不过看了知道大致来龙去脉,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小时候看电影《少林寺》,很长时间不明白 “尽形寿” 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是 “尽汝之形,竭汝之寿之意,指穷尽人的一生”。“尽形寿,不饮酒,汝今能持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教也不例外。而且我还有一条经验:对世界上的任何宗教,只要认真地用科学方法加以探讨,则会发现它的教义与仪规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都有其产生根源,都是人制造成的,都是破绽百出、自相矛盾的,有的简直是非常可笑的。因此,研究越深入,则信仰越淡薄。如果一个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种宗教,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他的研究不实事求是,不够深入,自欺欺人。佛教当然也是如此。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