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
类型
9.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53千字
字数
2021-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况周颐为核心对晚清民国词学进行重新考量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关乎况周颐之词学本体理论、修择观及批点实践、创作业绩、文献考量、生态考察及其影响之下的词学因缘,构成作者对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的体系性认知。在这一体系之中,况周颐不仅独特而卓荦,也深刻关合并影响着晚清民国词学发展的始终和基本格局。
在古典的词学中,况周颐是辉煌的结穴;在现代的词学中,况周颐是铿锵的先声。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序一
- 序二
- 绪论
- 第一章 况周颐“重拙大”说与晚清民国词学的明流与暗流
- 一 从边缘到中心:“重拙大”说与况周颐词学格局的变化
- 二 况周颐之语境与“重拙大”之本义
- 三 “厚”与“穆”:“重拙大”的底蕴与外象
- 四 万不得已之情与烟水迷离之致
- 五 四位词学导师的路径差异与况周颐的选择之道
- 六 折衷两宋之观念与“重拙大”说之内在矛盾
- 七 余论:“重拙大”说与晚清民国词学思潮
- 第二章 况周颐“松秀”说与词体之本色
- 一 “松秀”:一个被冷落的词学范畴
- 二 “松秀”与“自然”:一种审美合体之关系
- 三 “松秀”与“风度”:从况周颐到赵尊岳
- 四 从“宽”到“松”:关于范畴用语之斟酌
- 五 异事同揆:况周颐词学与印学、书学及画学之关系
- 六 “松秀”说的词体本色意义
- 第三章 况周颐与词学批评学的现代发生
- 一 词学批评学与现代词史著述
- 二 现代词学批评学的“前发生期”
- 三 以“一是”引“千端”:陈廷焯、王国维与词学批评学的发生
- 四 况周颐与词学批评学发生期的煞尾
- 五 余论
- 第四章 “诗余”说源流与况周颐诗之“赢余”说
- 一 从“乐府之余”到“诗余”
- 二 诗余之“诗”与词的起源
- 三 诗余之“余”与况周颐等对词体的价值判断
- 四 从体制之“余”到音乐之“余”
- 五 诗主词宾与“大韵文”概念
- 第五章 况周颐与词学史上的“哀感顽艳”说
- 一 “哀感顽艳”的原始语境
- 二 魏晋哀艳文风与词体初萌
- 三 悲音悲情与词的情感内质
- 四 况周颐与清代词学中的“哀感顽艳”之说
- 五 “潜气内转”与“哀感顽艳”之关系
- 六 文体内质与文体源流
- 第六章 况周颐与词学史上的“潜气内转”说
- 一 “潜气内转”的声乐溯源:从喉啭长吟到词曲唱法
- 二 “潜气内转”与长调之笔法
- 三 钩勒、静字与长调结构之浑成
- 四 “潜气内转”:从书法、骈文批评到词学范畴
- 五 余论:复杂的文体结构与悲凉之情
- 第七章 况周颐之词体与其他文体关系论
- 一 词体与诗赋古文之关系
- 二 词曲异同及元曲排演词事
- 三 况周颐的“小说可通于词”之说
- 四 余论:破体与民国时期的文体新变
- 第八章 况周颐与王国维:相通的审美范式
- 一 王国维眼中的况周颐及其词
- 二 况周颐对《人间词话》的基本态度
- 三 清疏而沉著:况周颐与王国维的词学会通之处
- 四 词学的尊体底蕴
- 第九章 词之修择实践与况周颐等修择观的形成
- 一 以修择通向经典:文学史上的一种基本事实
- 二 宋人改词之范式与类型
- 三 近代改词之风与况周颐等修择观之形成
- 四 词学与学词:民国私淑名师习词之风
- 第十章 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综论
- 一 今存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及其与《纫芳簃词》之关系
- 二 况周颐批点月课之方法与路径
- 三 陈蒙庵填词月课之选调、批点与况周颐词学思想之关联
- 四 词苑传芬:陈蒙庵的请益之勤与况周颐的提携之意
- 第十一章 梅兰芳与况周颐的听歌之词:民国沪上的艺文风雅
- 一 以戏剧为媒:况周颐与梅兰芳之交往
- 二 香南雅集以及绘图、卷首题咏之词
- 三 况周颐听歌诸词——从《满路花》到《定风波》
- 四 况周颐听歌诸词——《清平乐》21首诠解
- 五 况周颐听歌诸词——《减字浣溪沙》5首合释
- 六 况周颐为梅兰芳填写之唱词——《西江月》11首试解
- 七 况周颐民国年间“填词之微旨”
- 第十二章 词学文献论(上):况周颐代撰之《历代词人考略》
- 一 况周颐代刘承干撰《历代词人考略》始末
- 二 关于《考略》一书的删订与续纂
- 三 由《历代两浙词人小传》看《考略》原稿与删订稿之差异
- 四 浙江图书馆藏《宋人词话》与况周颐《考略》原稿之关系
- 五 余论:现代词史与词学史之雏形
- 第十三章 词学文献论(下):《联益之友》刊况周颐《词话》
- 一 从《联益之友》之《词话》到《词学季刊》之《词学讲义》
- 二 《联益之友》的“广征名稿”、地域特色与况周颐《词话》之因缘
- 三 《联益之友》刊《词话》与况周颐词学之终极意义
- 四 从“词学初步”到“词学进步”:关于读词观念、程序与书目
- 第十四章 《初日楼稿》与民国沪上词坛
- 一 备受况周颐等推崇的《初日楼稿》之“别材别趣”
- 二 《簟纹帘影图》与章太炎诸家题词
- 三 罗庄的学词路径与词学观念
- 四 罗庄词学与罗振常之关系
- 五 罗庄与况周颐、王国维等沪上词人
- 结语 况周颐与现代词学的形成
- 附录
- 一 《联益之友》刊况周颐《词话》校订
- 二 况周颐之“狷狭”:个性与才性
- 三 民国词坛的江南词风——论谢玉岑及其词
- 一、谢玉岑学术史略说
- 二、“幽溪曲港”与谢玉岑词的创造性
- 三、谢玉岑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词学生态
- 主要参考文献
- 章来源说明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