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围绕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深入阐释了马克思与韦伯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比较。

内容简介

本书将现代性批判确立为马克思与韦伯思想共同的问题域,充分利用马克思与韦伯各个时期的主要著作来把握其理论发展的逻辑线索,而不是依据某一时期的某种观点,或者是某一著作中的某一论断,力求实现一种总体性的比较研究,从而避免了以往研究的“零散”状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言:走近真实的马克思与韦伯
  • 导论
  • 第一章 现代性批判:马克思与韦伯比较研究的问题域
  • 第一节 马克思与韦伯比较研究的前提
  • 第二节 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
  • 第二章 现代性批判的存在论基础
  •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现代性存在论基础的研究
  • 第二节 韦伯关于现代性存在论基础的研究
  • 第三节 现代性存在论基础的同与异
  • 第三章 现代性与意识形态批判
  • 第一节 马克思与意识形态批判
  • 第二节 韦伯与意识形态批判
  •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与韦伯意识形态批判的比较
  • 第四章 社会关系领域的“物化”与社会批判理论
  • 第一节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
  • 第二节 韦伯的社会批判理论
  •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与韦伯社会批判理论的比较
  • 第五章 生产过程领域的“物化”与技术批判
  • 第一节 马克思对生产—技术的追问
  • 第二节 韦伯与技术批判理论的兴起
  • 第三节 马克思与韦伯技术批判的比较
  • 第六章 马克思与韦伯比较的效应史考察
  • 第一节 从经典社会理论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二节 探寻马克思与韦伯综合的可能性视域
  • 第三节 韦伯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第四节 “韦伯命题”与复杂现代性
  • 结语
  • 附录:在马克思与韦伯之间
  • 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
  • 从异化到物化:马克思的现代性社会关系批判
  • 马克思与技术批判
  • 意识形态批判的谱系:马克思、韦伯与卢卡奇
  • 文化论与制度论的统一:论韦伯学说的思想主题
  • 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论韦伯的文化论研究
  • 现代性辩证法视野中的现代性批判:卢卡奇哲学思想评析
  • 启蒙: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复杂性理解
  • 参考文献
  • 后记:在学术与政治之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