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陈振濂揭示中日绘画互动,重构近代绘画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从近代史背景探讨出发,首先点出近代中国文化中“日本模式”存在这一重要事实;对“美术”词源加以考证并追溯其背后无所不在的“观念”问题;论及油画引进、裸体画之争、“美术革命”论战等重大事件,又以大量资料双向考察了近代到中国的日本画家、赴日本的中国画家的艺术成果,更从绘画史学、绘画理论两个主要领域和中日近代美术教育方面的比较研究中探讨近代中日绘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新刊前言
  • 问题的提出 [楔子]
  • 第一章 近代中日绘画交流的背景探讨
  • 第一节 横向的比较:以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比较研究
  • 第二节 纵向的比较:以古典绘画传统与近代模式转换为中心的比较研究
  • 第二章 近代中日美术观念的迁移
  • 第一节 关于“美术”一词的语源
  • 第二节 关于油画引进问题
  • 第三节 关于裸体画之争
  • 第四节 关于“美术革命”的论战
  • 第三章 赴华的日本画家们
  • 第一节 以非美术方面理由为目的的访华活动
  • 第二节 以美术古迹考察为目的的访华活动
  • 第三节 以与中国画家交流为目的的访华活动
  • 第四章 赴日的中国画家们
  • 第一节 前期:作为个人行为的交流活动
  • 第二节 中期:作为集团组合方式的交流活动
  • 第三节 后期:作为理性吸收构成创作流派的交流活动
  • 第五章 近代中国绘画史学研究中“日本影响”的考察
  • 第一节 同类史学研究成果在中日的绝对时间比较
  • 第二节 中国绘画史学研究中的“日本影响”痕迹
  • 第六章 近代中国绘画理论研究中“日本影响”的考察
  • 第一节 著作的借移:陈师曾·例外的黄宾虹
  • 第二节 论文中的日本痕迹:《东方杂志·中国美术专号》
  • 第三节 沿袭与批判并存:以傅抱石为例
  • 第七章 近代日本学者关于中国绘画史论研究的成果考察
  • 第一节 通史研究
  • 第二节 纯理论研究
  • 第三节 专题研究
  • 第八章 近代中日美术教育的交流
  • 第一节 近代中日泛文化教育大背景的考察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起步与日本
  • 附录一: 近代中日美术展览形式的交流
  • 附录二: 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年表
  • 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成立于1960年,是艺术出版领域最具品牌价值的现代化出版传媒机构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以中国书画艺术为核心的专业出版方向,坚持品牌战略,走精品路线,以优秀文化为底蕴,以学术出版为高地,建构起以专业图书和大众普及图书互为支撑,以教材、期刊为两翼的出版架构。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曾多次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多项图书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奖和专业内最高奖,在读者中拥有广泛影响。现在每年出版图书六百余种,其中如《中国书画全书》《中国书法史绎》《中国文人画史》《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海派绘画大系》《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锦绣文章》《怀袖雅物》《董其昌全集》《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吴昌硕全集》《上海博物馆藏珍本碑帖丛刊》《中国书画基本丛书》《中国砖铭全集》等大型出版项目,《中国碑帖名品》《中国绘画名品》《中国篆刻名品》《简帛书法大系》等系列专业图书,《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中国书法大字典》《中国书法大事年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上海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等专业工具书,均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书法》《书法研究》《书与画》《艺术当代》《公共艺术》等专业期刊依托知识性、学术性和多样化的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完整的出版业态和多层次的出版格局,使出版社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联动效应。2016年成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的“书法研究出版中心”,2017年荣获国家出版政府奖先进单位。出版社将秉承传统,以“艺术重塑人生”为理念,以“有美必臻”为工作精神,以“聿修、敏求、团结、超越”为企业文化追求,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