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1千字
字数
2017-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基督宗教视觉艺术作为传媒:分析其象征表现与信仰塑造
内容简介
本研究聚焦基督宗教视觉艺术所具有的意义传播媒介的姿态,分析其使用视觉语言符号转译社会中的话语、权力、身份等时代精神要素的表现方式,从媒介传播活动的视角考察视觉艺术参与塑造基督宗教(主要是天主教和东正教)文化的方式。作者通过分析教会对视觉艺术的使用及管制、艺术家创作的个人意识与信仰规约,进而探讨和阐释圣像崇拜发生的动因、视觉象征的神学内涵以及视觉叙事在个体宗教实践中的表现,在视觉文化研究的视域中对艺术与宗教关系问题进行了深描。
目录
- 目录
- 绪论
-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三 研究的方法、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基督宗教传播中的视觉艺术
- 第一节 视觉传播方式的教义基础
- 一 光与上帝之光
- 二 眼睛与上帝之眼
- 三 视觉传播方式在基督宗教传播中的必要性
- 第二节 基督宗教传播的主要方式
- 一 传播的含义与分期
- 二 基督宗教传播的主要方式
- 第三节 作为视觉媒介的视觉艺术
- 一 媒介存在的教义基础
- 二 视觉媒介与视觉艺术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传播者的立场与冲突
- 第一节 教会权威的确立
- 一 教会权威的教义基础
- 二 教会的主要工作及权柄
- 第二节 教会对视觉媒介的使用与管理
- 一 教会对视觉媒介的定位
- 二 教会对视觉媒介的具体管理
- 三 神圣权威秩序影响下的基督教艺术奇葩
- 第三节 “把关”模式下的艺术家与教会的角力
- 一 艺术家作为教会传播的匠人
- 二 个人意识对信仰传播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视觉媒介的主要内容与符号
- 第一节 作为内容要素的视觉符号
- 一 视觉符号的意义生产
- 二 视觉符号的功能性
- 三 基督宗教视觉符号的双重属性
- 第二节 不可见者的显现
- 一 显性的光符号
- 二 隐性的光符号
- 第三节 圣母与圣徒的形象与崇拜
- 一 圣母形象与圣母崇拜
- 二 圣徒形象与圣徒崇拜
- 第四节 耶稣形象与意见领袖
- 一 耶稣形象的教义理解
- 二 被塑造成意见领袖的耶稣形象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视觉文本的编码与象征
- 第一节 象征方式的神学维度
- 一 作为一种修辞方式的象征
- 二 象征方式的神学意义
- 第二节 早期地下墓窟中的象征
- 第三节 中世纪视觉艺术中的象征
- 一 经院哲学对象征的影响
- 二 经院哲学鼎盛时期的视觉艺术象征
- 第四节 透视法的宗教哲学
- 一 作为象征形式的透视
- 二 透视呈现出宗教观念的新变化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视觉艺术作为媒介的实践叙事
- 第一节 视觉媒介与个体身份认知
- 一 符号互动形成的基督徒自我认知
- 二 视觉媒介对基督徒情感建构的影响
- 三 视觉媒介对宗教经验的强化
- 第二节 社会维度中的视觉叙事
- 一 视觉艺术的教育作用
- 二 视觉符号与群体认同
- 三 社会秩序与话语形塑
-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中的视觉艺术
- 一 视觉艺术美感经验的超越性作用
- 二 基督宗教处境化策略中的视觉艺术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