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8千字
字数
2024-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中国写作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选集。
内容简介
全书分作“中国写作学派建设”“中国写作经验传承”“中国写作现象透视”“中国写作人才培养”“中国写作未来展望”五大部分。
书中探讨中国写作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国传统文学观、文论的传承与现代化阐释,透视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等新兴写作现象和中国特色文体,探索大学写作课程、写作教材等高质量写作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法,展望创意写作学的本土化、跨媒介写作等中国写作事业的未来。
全书围绕核心主题展开深层次探讨,立意深远,视野宏阔,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体现了写作学科在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担当。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成员
- 中国写作学派建设
- 中国写作学派“三大体系”构建
- 创意写作与高校作家培养
- 文道共兴讲好中国故事
- 大写作教育观与教育模式创新
- 中国写作经验传承
- 木兰故事的民间共同体想象与生命美学书写
- 从陈望道《作文法讲义》看中国现代写作理论的早期形态
- 现代论说文写作教材的奠基之作
- 民国初年思想文化状况的微观展示:“学校国文成绩”述论
- 在文体探索与审美追求之间
- 尹世霖:一个被低估和漠视的“教师作家”
- 欧阳黔森报告文学集《江山如此多娇》叙事研究
- 中国写作现象透视
-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 非虚构写作视野下的“新山乡巨变”
- “后乡土”、焦点透视与文学性的力量
- 非虚构写作的视域:从城乡中国到日常中国
- 历史、神话与史诗
- 概念与分析:新世纪长篇小说返乡书写研究述评
- 张系国科幻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内核
- 动物视角下的家庭空间与城市版图
-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民族性表达的创意过程探析
- 中国写作人才培养
- 论传统写作观对大学写作教学的启示
- 立足学生主体性,提升写作教材的引领作用
- 红色经典作品融入大学写作课程思政的价值与路径探究
- 中国写作未来展望
- 爱荷华写作模型的疗愈潜能探析
- 基于读者思维的新媒体写作特性、策略与问题探究
- 通识写作课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实践
- 多屏共生时代屏幕写作特性的生成与转化
- 海外写作学界如何看待“创意写作研究”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