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总结近年来北京市民公共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

内容简介

北京作为首都,肩负着为全国发展提供示范引领的重任。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生动实践,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充分发挥首都精神文明办的组织优势和工作积淀,广泛邀请理论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业务部门参与,深入分析市民公共行为演变的特点规律,科学研判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力求在理论上有高度、实践上接地气、数据上可依据,为推动新时代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前言
  • 文明自觉篇
  • 道德的自觉
  • 克己复礼与公民道德建设
  • “文明北京”与北京文化的生机
  • 论国民素质与社会发展:北京市民公共行为的理论思考
  • 一 中国民族性和国民素质
  • 二 国民素质的定义与结构
  • 三 国民素质提升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四 公共文明研究与民族性建设思考
  • 传统美德伦理的当代境遇与意义
  • 一 传统美德伦理的当代境遇
  • 二 传统美德伦理的意义
  •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公共政策价值导向
  • 一 公共政策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
  • 二 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价值导向
  • 三 公共政策与公民道德建设良性互动
  • 制度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关键
  • 完善网络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保障制度
  • 一 凸显精细化治理,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 二 聚焦“第一窗口”,加强网络诚信建设基础规范
  • 三 夯实主体责任,全面规范账号信息管理
  • 四 注重监督追责,促进制度落地见效
  • 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合理视角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实践的可能性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途径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基层社会共同体建构
  • 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共同体价值观的建构
  • 二 以优秀传统价值观培育道德情感
  • 三 以国家认同强化社会伦理
  • 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
  • 唤醒自觉: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 一 从公共行为到公共文明
  • 二 公共文明行为干预的理论依据
  • 三 公共文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 文明实践篇
  • 努力建设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首善之城
  • 一 大力弘扬主流价值,凝聚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能
  • 二 改进创新文明创建,不断满足市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期待
  • 三 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努力打造市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 四 持续引领文明风尚,深入推进公共文明融入首都城市治理
  •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发展报告
  • 一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扎实深入
  • 二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保障有力
  • 三 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
  • 结束语
  • 打造超大型城市文明创建“北京样本”
  • 一 提升政治高度,久久为功构建创建新格局
  • 二 彰显城市温度,用心用情回应群众新期待
  • 三 拓展工作广度,多方联动积蓄发展新动能
  • 四 培育文明厚度,铢积寸累铸就城市新风尚
  • 北京榜样引领城市道德新风
  • 一 完善机制,规范北京榜样选树工作
  • 二 深度融合,构建“全媒矩阵”传播生态
  • 三 礼遇升级,实现榜样活动多态化
  • 北京市多措并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一 做好“组织领导”文章,不断健全各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 二 做好“协同育人”文章,持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体系
  • 三 做好“实践育人”文章,扎实推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
  • 四 做好“环境育人”文章,大力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 北京市大力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阵地
  • 一 建设背景
  • 二 主要做法
  • 三 工作成效
  • 四 存在问题
  • 五 未来展望
  •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出台与施行
  • 一 《条例》的立法背景和意义
  • 二 《条例》的主要内容及突出特点
  • 三 《条例》的实施及成效
  • 四 《条例》施行的未来展望
  • 北京市深入开展“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行动
  • 一 专项行动实施概况
  • 二 专项行动主要做法
  • 三 成效与启示
  • 公共文明引导绘就首都文明底色
  • 一 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发展历程
  • 二 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主要做法
  • 三 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经验启示
  • 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创新发展
  • 一 首都志愿服务发展概况
  • 二 首都志愿服务主要做法
  • 三 首都志愿服务经验体会
  •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让城市生活“有里有面儿”
  • 一 注重高位统筹,形成工作合力
  • 二 注重规划设计,区域连片推进
  • 三 注重多元共治,推进共建共享
  • 四 注重常态督导,加强日常宣传
  • 首都文明委重点项目台账激发文明新活力
  • 一 台账机制实施概况
  • 二 台账机制实施的具体举措
  • 三 经验总结
  • 文明指数篇
  •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研究:回顾与展望
  • 一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20年发展变化
  • 二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发展的经验总结
  • 三 新时期公共行为文明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措施
  • 四 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研究的价值与未来方向
  •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 一 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二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标体系的创建
  • 三 新时代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标体系的优化与调整
  • 四 文明指数的加权与计算
  • 五 总结与展望
  •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 调查基本情况
  • 二 问卷调查的总体思路
  • 三 问卷调查的抽样设计
  • 四 问卷调查实施过程
  • 五 问卷调查质量控制方案
  •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实地观测的设计与实施
  • 一 实施目的:眼观心察,求真求证
  • 二 方案设计:以2023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实地观测为例
  • 三 实地观测的执行:从队伍组建到组织实施
  • 四 总结
  •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网络监测的设计与实施
  • 一 网络文明指标体系研究设计
  • 二 网络数据的抓取与处理
  • 三 网络文明指标的数据分析
  • 四 不文明网络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 情景构建与公共文明:基于实地观测的实证研究
  • 一 数据来源与区域
  • 二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建设的现状描述及分析
  • 三 基于实地观测的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提升策略
  • 北京市流动人口公共行为文明的流变:影响因素与趋势分析
  • 一 样本基本信息
  • 二 北京流动人口公共行为文明的统计分析
  • 三 北京流动人口公共行为文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 首都青年群体公共行为文明特征分析
  • 一 首都青年群体公共行为文明发展特征
  • 二 青年群体公共行为文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 提升青年群体公共行为文明程度的政策建议
  • 四 总结与展望
  • 公共行为文明的区域差异:16区调查比较研究
  • 一 北京市16区公共文明总指数发展变化特征
  • 二 北京市16区不同文明领域发展变化特征
  • 三 北京市16区公共文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 四 各区公共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政策建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