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62千字
字数
2017-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IP网络视频流技术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有关现代有线/无线IP网络的组成、特点、协议以及对视频流传输的支持;二是有关视频信息的压缩、流化、传输和纠错技术的介绍,还包括所涉及的最新压缩标准;三是有关近来兴起的HTTP网络视频动态自适应传输的系统、技术和标准,四是有关视频流网络传输的新的应方法和用场合。
目录
- 封面
- 扉页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IP网络基础
- 1.1.1 网络结构和信息交换
- 1.1.2 网络传输媒介
- 1.1.3 网络接入方式
- 1.1.4 三网融合——IP网络
- 1.2 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和压缩
- 1.2.1 视频信号的采集和显示
- 1.2.2 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 1.2.3 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 1.2.4 压缩视频的流化
- 1.3 视频流的网络传输
- 1.3.1 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协议
- 1.3.2 视频流传输的两种方式
- 1.3.3 传输控制和差错控制
- 1.3.4 网络的QoS和用户的QoE
- 1.3.5 单播、广播和组播
- 1.4 HTTP网络视频传输
- 1.4.1 视频网络传输的进展
- 1.4.2 HTTP自适应视频流传输
- 1.4.3 DASH国际标准
- 参考文献
- 第2章 视频压缩编码
- 2.1 数字视频的种类
- 2.1.1 平面视频
- 2.1.2 立体视频
- 2.1.3 多视点视频
- 2.2 混合视频编码方法
- 2.2.1 预测编码
- 2.2.2 变换编码
- 2.2.3 混合编码框架
- 2.2.4 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
- 2.2.5 量化和扫描
- 2.2.6 熵编码
- 2.2.7 环路滤波
- 2.3 视频编码标准
- 2.3.1 标准化进程
- 2.3.2 H.26x系列标准
- 2.3.3 MPEG-x系列标准
- 2.3.4 H.264/AVC标准
- 2.3.5 AVS标准
- 2.3.6 VC-1标准
- 参考文献
- 第3章 HEVC视频编码新标准
- 3.1 HEVC视频编码系统
- 3.1.1 标准化过程
- 3.1.2 编码结构
- 3.1.3 条和片的划分
- 3.1.4 四叉树单元划分
- 3.1.5 图像格式
- 3.1.6 编码选择和性能
- 3.2 HEVC的主要编码工具
- 3.2.1 帧内预测
- 3.2.2 帧间预测
- 3.2.3 整数变换和量化
- 3.2.4 自适应算术编码
- 3.2.5 环路滤波
- 3.3 HEVC的扩展
- 3.3.1 可分级扩展
- 3.3.2 多视点扩展
- 3.3.3 3D扩展
- 3.3.4 多层编码扩展
- 参考文献
- 第4章 IP网络基础
- 4.1 网络的分层模型
- 4.1.1 网络协议及其层次特性
- 4.1.2 OSI网络模型
- 4.1.3 TCP/IP网络模型
- 4.2 因特网的组成
- 4.2.1 因特网的结构
- 4.2.2 互联网、因特网和万维网
- 4.2.3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4.2.4 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 4.2.5 万维网
- 4.3 因特网协议和工作模式
- 4.3.1 TCP/IP
- 4.3.2 IP地址和域名
- 4.3.3 C/S和B/S模式
- 4.4 报文传输方式
- 4.4.1 单播
- 4.4.2 广播
- 4.4.3 组播
- 4.5 组播传输方式
- 4.5.1 组播的协议
- 4.5.2 组播的地址
- 4.5.3 组播的模型
- 4.5.4 组播的转发
- 参考文献
- 第5章 无线IP网络
- 5.1 无线通信基础
- 5.1.1 无线电波及其频谱
- 5.1.2 天线
- 5.1.3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 5.1.4 移动通信
- 5.2 无线信道特性
- 5.2.1 传播损耗
- 5.2.2 多普勒效应
- 5.2.3 噪声、干扰和失真
- 5.2.4 无线信号的移动接收
- 5.3 无线局域网
- 5.3.1 WLAN的调制
- 5.3.2 WLAN的特点
- 5.3.3 WLAN的标准
- 5.4 LTE/4G移动通信网
- 5.4.1 LTE技术
- 5.4.2 LTE系统
- 5.4.3 OFDM调制技术
- 5.4.4 MIMO天线技术
- 5.5 WiMAX无线宽带接入
- 5.5.1 WiMAX的协议
- 5.5.2 WiMAX的技术
- 5.5.3 WiMAX的特点
- 5.5.4 WiMAX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6章 压缩视频流
- 6.1 压缩视频的流化
- 6.1.1 MPEG-2视频流
- 6.1.2 视频流容器
- 6.2 基本流
- 6.2.1 MPEG-2的数据结构
- 6.2.2 MPEG-2基本流
- 6.3 打包基本流
- 6.3.1 PES包的头部信息
- 6.3.2 PES打包考虑
- 6.4 节目流
- 6.4.1 PS包的头部信息
- 6.4.2 PS包的载荷信息
- 6.5 传输流
- 6.5.1 TS流的结构
- 6.5.2 TS包的头部信息
- 6.5.3 TS包的载荷信息
- 6.5.4 多路节目的复用
- 6.5.5 节目专用信息
- 6.6 TS流的同步
- 6.6.1 分层的时间信息
- 6.6.2 系统时钟和节目时钟参考
- 6.6.3 时间戳
- 6.6.4 TS的同步机制
- 参考文献
- 第7章 RTP视频流传输系统
- 7.1 视频流的传输
- 7.1.1 流媒体概念
- 7.1.2 传输层协议
- 7.1.3 流媒体传输方式
- 7.1.4 流媒体传输系统
- 7.2 RTP族
- 7.2.1 承载数据的RTP
- 7.2.2 检测传输的RTCP
- 7.2.3 控制会话的RTSP
- 7.2.4 负责传输的UDP
- 7.3 流媒体服务系统
- 7.3.1 系统结构
- 7.3.2 流媒体服务器
- 7.4 流媒体同步技术
- 7.4.1 媒体同步
- 7.4.2 影响媒体同步的因素
- 7.4.3 主要同步方法
- 7.4.4 时间戳同步技术
- 7.4.5 音频和视频同步一例
- 参考文献
- 第8章 HTTP视频流传输系统
- 8.1 HTTP/TCP
- 8.1.1 视频流传输方式比较
- 8.1.2 HTTP
- 8.1.3 TCP
- 8.2 DASH标准
- 8.2.1 企业的HTTP自适应传输系统
- 8.2.2 DASH的标准化过程
- 8.2.3 DASH标准提要
- 8.3 DASH的媒体呈现描述
- 8.3.1 DASH系统
- 8.3.2 DASH的数据格式
- 8.3.3 DASH的媒体分片
- 8.3.4 DASH的切换和同步
- 8.4 DASH系统的关键技术
- 8.4.1 DASH系统的工作过程
- 8.4.2 自适应速率控制技术
- 8.4.3 媒体的分片技术
- 8.4.4 用户终端技术
- 8.5 DASH的开发和应用
- 8.5.1 DASH的研究和开发
- 8.5.2 DASH的应用
- 8.5.3 DASH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9章 网络视频传输的质量控制
- 9.1 图像质量评价
- 9.1.1 主观质量评价方法
- 9.1.2 客观质量评价方法
- 9.1.3 SSIM质量评价方法
- 9.1.4 部分参考和无参考评价方法
- 9.2 QoS保证
- 9.2.1 QoS概念
- 9.2.2 基本的QoS业务模型
- 9.2.3 基于终端的QoS保证
- 9.2.4 基于网络的QoS保证
- 9.3 QoE保证
- 9.3.1 QoE概念
- 9.3.2 视频业务的QoE
- 9.3.3 QoS与QoE的关系
- 9.3.4 视频质量评价QoE
- 9.3.5 QoE客观评估模型
- 9.4 码率控制
- 9.4.1 码率控制机理
- 9.4.2 常见码率控制方法
- 9.5 拥塞控制
- 9.5.1 网络拥塞的产生
- 9.5.2 网络拥塞的控制
- 9.5.3 TCP友好的拥塞控制
- 参考文献
- 第10章 视频流传输的差错控制
- 10.1 传输差错的产生
- 10.1.1 网络因素
- 10.1.2 终端因素
- 10.1.3 丢包对重建视频的影响
- 10.2 网络的差错检测和控制
- 10.2.1 网络的差错检测
- 10.2.2 网络的差错控制
- 10.2.3 差错检测和控制的基本方法
- 10.2.4 终端的差错控制
- 10.3 编码端的差错控制
- 10.3.1 编码区域隔离
- 10.3.2 前向纠错编码
- 10.3.3 反向变长编码
- 10.3.4 不等差错保护
- 10.3.5 灵活的宏块顺序
- 10.3.6 可分级编码和多描述编码
- 10.4 解码端的差错控制
- 10.4.1 差错掩盖
- 10.4.2 空域帧内差错掩盖
- 10.4.3 时域帧间差错掩盖
- 10.4.4 混合差错掩盖
- 10.5 编解码端交互的差错控制
- 参考文献
- 第11章 高清数字电视的IP网络传输
- 11.1 高清和超高清数字电视
- 11.1.1 高空间分辨率
- 11.1.2 高亮度分辨率
- 11.1.3 宽色域范围
- 11.1.4 大数据量
- 11.2 数字电视格式和接口
- 11.2.1 标清电视BT.601和BT.656标准
- 11.2.2 高清电视BT.709和BT.1120标准
- 11.2.3 超高清电视BT.2020和BT.2077标准
- 11.3 演播室视频的网络传输标准
- 11.3.1 传统的SDI接口
- 11.3.2 SMPTE 2022标准
- 11.3.3 SMPTE 2059和IEEE 1588标准
- 11.4 数字电视的网络传播
- 11.4.1 网络P2P视频直播
- 11.4.2 内容分发网络
- 参考文献
- 第12章 网络视频流传输的应用
- 12.1 移动网络的视频直播
- 12.1.1 移动流媒体系统
- 12.1.2 移动视频直播系统的构成
- 12.1.3 流媒体服务器
- 12.1.4 移动视频直播的关键技术
- 12.1.5 手机直播系统一例
- 12.2 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 12.2.1 视频会议系统的构成
- 12.2.2 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要求
- 12.2.3 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
- 12.2.4 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
- 12.3 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 12.3.1 视频监控的发展
- 12.3.2 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
- 12.3.3 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 12.3.4 视频监控实例
- 12.4 IP网络电视系统
- 12.4.1 IPTV的系统构成
- 12.4.2 IPTV的关键技术
- 12.4.3 IPTV的标准化
- 12.4.4 IPTV的服务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