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总结195家全球最优秀的公司,为你展现一幅兼具“高精尖科技”与“保证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路线图。

内容简介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力极大的技术商业类杂志,每年都会依据公司的科技领军能力和商业敏感度这两个必要条件,从全球范围内选取50家未来可能会成为行业主导的聪明公司。本书以2011—2017年的榜单为蓝本,在生物医学、能源材料、计算机与通信、互联网与数字媒体,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中挑选出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上有亮点的、国内读者比较感兴趣的百余家聪明公司,并以时间为经、行业为纬,梳理这些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沉浮。旨在让读者知道,从判断一个突破性技术到真正实现技术的共享、吸收应用与再创新是一个艰难而微妙的过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新兴科技重塑商业未来
  • 推荐序一 坚守梦想,与AI同行
  • 推荐序二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创造未来
  • 推荐序三 利用数字技术的鸿沟,“超级巨星”公司们正在掌控世界经济
  • 推荐序四 现实永远超乎想象
  • 第一章 人工智能,在屋子里出生的大象
  • 苹果独占Siri,却挡不住暗流汹涌
  • 人工智能的早鸟,能不能得到回报
  • 沃森、Go或者是吴恩达……这是争夺注意力的竞赛
  • 争当卖水人的芯片商们
  • 眼看科大讯飞突起,没有大公司感觉安全
  • 展望
  • 第二章 竞速无人驾驶
  • 无人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分歧与布局
  • 传统汽车商的时间表和创新技术商业化的问题清单
  • 人工智能给无人驾驶踩下油门
  • 围猎算法公司
  • 芯片和传感器闻到现金的味道
  • 展望
  • 第三章 未来世界的基础建设
  • 摩尔定律继续有效还是就此结束?这是一个问题
  • 你不知道哪块云会下雨,不过雨只可能在云里
  • 半导体业需要增加“带宽”
  • 给芯片提需求的不只是“人”
  • 光纤不遵守摩尔定律,量子计算可以吗
  • 展望
  • 第四章 阅读,修改,设计,永生
  • 读懂基因的价格决定了优化生育的市场
  • CRISPR,从复制粘贴到修改编辑
  • 最有价值的目标:癌症
  • 检测天天促销,治疗何时降价
  • 商业化黄金期将至,巨头归来
  • 展望
  • 第五章 聪明巨人,比国家更大
  • 万能的Facebook们
  • 可穿戴的互联网
  • 共享一切,首先是你的数据
  • 听从消费者吩咐的“聪明巨人”
  • 大到停不下来的用户增长
  • 展望
  • 第六章 从能源到工农业,旧瓶里的新酒
  • 新能源,清洁的进步
  • 梦想电池,储能技术的圣杯
  • 工业互联网
  • 给农业注入生物技术
  • 3D打印跑起来了
  • 展望
  • 第七章 体验决定的内容王者
  • 追随用户的内容
  • 虚拟现实上线
  • 原创,下游力争上游
  • 为游戏而推动革新
  • 明天才是真正的现实
  • 展望
  • 第八章 唯有幻想,值得实现
  • 人工红利寻找替代品
  • 重启卫星互联网
  • 机器人智能
  • 从云端控制
  • 太空金矿挖掘还是再一次星际迷航
  • 展望
  • 第九章 金钱永不眠
  • 要信用?先买个手机吧
  • 来自陌生人的资本
  • Apple Pay的过人之处
  • 区块链来了
  • 新的信用基础设施开始成长
  • 展望
  • 第十章 “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改变的国家地理
  • 代工与仿制的创新升级
  • 创新大国的制造复兴
  • “聪明巨人”之乡
  • 人工智能竞赛
  • 全球化不会止步
  • 展望
  • 后记
  • 附录 2013—2017年“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当年的科技预言,哪些成真,哪些失准

    何为 “聪明公司”,书中的定义简洁有力:不取决于规模、专利数量或名气,而是过去一年中是否做出了重新定义所在领域的重大创新,这个标准放在 2018 年那时,确实算得上很新颖。这本《未来版图》就是系统梳理了 2011 至 2017 年间入选该机构 “全球 50 大最聪明公司” 榜单的 195 家科技企业。如今回头审视,当年追逐估值的创投狂热中,那些炙手可热的科技宠儿,七年之后究竟表现如何。书中章节按技术领域铺陈: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基因编辑、新能源材料…… 这种结构在 2025 年看来略显传统,却意外呈现了技术浪潮的自然分野。当时被归为同类的技术,七年后命运迥异。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结合被反复强调,如今已成常识的观点在当时还是颇具前瞻性。在众多领域中,人工智能章节的预测应该是最为精准。书中详述了英伟达 GPU 如何推动深度学习发展,这一判断已被历史验证 ——2025 年的今天,英伟达市值已突破万亿美元,成为 AI 芯片的绝对霸主。当时看似大胆的预判:“人工智能将更多以数据为基础,数据就是金钱”,如今已成为数字经济的基本法则。科大讯飞的案例更具启示性。七年过去,中文语音识别领域确实被科大讯飞重新定义,其教育、医疗领域的 AI 落地应用已覆盖数亿用户。书中强调的 “技术必须找到应用场景” 的论断,在讯飞身上得到完美体现。然而作者们未能预见的是大模型引发的算力饥渴。书中讨论芯片竞争时,焦点仍在传统架构优化,而现实中量子计算与神经形态芯片等新型算力已开始重塑产业格局。至于在能源领域,预测与现实的背离则相当明显。书中断言 “太阳能、风能和天然气是三个最具前景的新能源方向”,水电则被边缘化。但 2025 年的能源版图中,水电仍是清洁能源支柱,而氢能、地热等未被重点提及的领域却迎来爆发。储能技术被书中称为 “梦想电池” 的圣杯,虽进步显著却仍未达预期 —— 能量密度与成本的天花板比想象中更难突破。2018 年的书中写道:“中国公司的数量在显著增加,从 2013 年的 2 家到 2017 年的 9 家”。这个趋势未被高估,反而被低估了。作者注意到腾讯作为当时上榜次数最多(5 次)的中国企业,却未能预见字节跳动、大疆等后来者在全球市场的统治力。书中观点 “环保技术因商业化困难较少受资本青睐”,已被现实推翻 —— 中国光伏企业占据全球 80% 产能,动力电池厂商引领零碳转型,绿色科技已成最热投资领域。而有些技术被赋予了过高期望。当时书中专设 “传感城市” 章节,详述多伦多某项目将成为 “全球首个成功融合尖端城市设计与前沿科技的社区”。但 2023 年该项目因隐私争议与成本失控宣告终止,成为智慧城市热潮中的警示案例。区块链章节标题 “金钱永不眠” 充满诗意,却未能预见加密货币泡沫破裂后的漫长寒冬。站在 2025 年回望,《未来版图》的价值不在于预测的精准度,而是其记录创新的方法论。书中附录的 195 家公司名单,如今成为检验创新生命力的实验组 ——63 家至少两次上榜的企业中,约 40% 成为行业定义者。书中那句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在七年验证中愈发证明其价值。当科技预言变为现实考卷,本书或许错判了某些技术的轨迹,却准确捕捉了创新的本质:技术商业化从来不是直线跑道,而是充满意外发现的丛林探险。那些最终重塑世界的,往往是既懂实验室语言、又理解市场密码的 “科技工匠”。

      转发
      1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