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日本是一个奇迹,更是一面明镜。

内容简介

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 ,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

目录

  • 看日本:直击日本现状(套装共4册)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 版权信息
  • 新版序言
  • 初版序言
  • 第一部 日本的挑战
  • 第一章 美国的镜子
  • 第二章 日本的奇迹
  • 第二部 日本的成功
  • 第三章 知识:求索与共识
  • 集体学习:常规性与紧迫性
  • 基本功:体育
  • 掌管信息的官僚
  • “智库”——最少成本,最多信息
  • 共同体信息工作
  • 共识决策
  • 第四章 政府:精英领导有方引人进取
  • 向上爬——能力强 阅历广 资格老
  • 环境自由与慎重鼓励:同私人企业打交道
  • 监督官僚
  • 中央领导与地方自治
  • 第五章 政治:综合利益与公平分配
  • 齐心协力
  • 综合利益
  • 公平分配
  • 新旧威胁:过度服从与混乱
  • 第六章 大企业:认同感与绩效
  • 日式企业经营的起源
  • 集体意识与个人动力
  • 员工——拼命干与自尊心
  • 第七章 基础教育:质量与均等
  • 学习动力:考试与集体责任
  • 固定教学准绳
  • 电视教学
  • 第八章 福利:不致倚赖的社会保障
  • 国家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 集体福利
  • 精简机构 讲求实效
  • 再分配与不致倚赖的福利
  • 第九章 犯罪控制:法律制裁与公众合作
  • 职业精神
  • 公众通力合作
  • 第三部 美国的回应
  • 第十章 启示:西方能否向东方学习
  • 漫不经心的代价
  • 一个新的基本模式
  • 代价与风险
  • 日本模式的成功能否持续
  • 创新与借鉴
  • 附录 日文版序言
  • 日本新中产阶级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言
  • 导读 东亚的审读与傅高义的人生
  • 前言 回眸一本前瞻之书
  • 致谢
  • 第一部 工资的重要性
  • 第一章 研究问题及其背景
  • 双重结构
  • M町:背景
  • 第二章 透视科层制背景
  • 成功的商人
  • 独立从业者
  • 店主
  • 工薪族
  • 第三章 通往工薪族之路
  • 地狱般的入学考试
  • 准备和参加考试
  • 家庭的付出:母亲的投入
  • 学校的付出:教师的投入
  • 缓解严酷
  • 考试的膨化
  • 不蹴而就
  • 第二部 家庭与其他社会系统
  • 第四章 消费者的“光明新生活”
  • 井然有序的生活
  • 节俭的限度
  • 购物的自由
  • 第五章 家庭视野中的政府
  • 国家认同
  • 公民的角色
  • 工薪族对政府权力适度的疏离感
  • 第六章 社区关系
  • 丈夫、妻子和孩子:彼此分割的社群
  • 狭小的世界
  • 社会控制的技巧
  • 第七章 基本价值观
  • 忠诚
  • 能力
  • 一个重要变量:审美价值观
  • 工薪族的道德基础
  • 第三部 家族的内部
  • 第八章 “家”之理想的式微
  • “家”的理念
  • 分支家庭
  • “家”的权威及福祉功能的式微
  • 象征性遗存
  • 家族主义的衰退
  • 第九章 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
  • 家庭内部协作的缓慢进展
  • 家务:日课
  • 家务:体面的与不体面的
  • 第十章 家庭内部的权威
  • “男性支配”的传统
  • 分权的维系
  • 夫权的性质及其行使
  • 管理丈夫的艺术
  • 婆媳之间
  • 第十一章 家庭团结
  • 家户单位
  • 基本的联结:母子对父亲
  • 夫与妻:逐渐增多的私密与亲密
  • 与祖父母的联结
  • 第十二章 育儿
  • 基本关系:母亲与孩子的相互依存
  • 主题的变奏:出生次序、性别和出身
  • 父亲
  • 让孩子明辨事理
  • 在学习方面赢得孩子配合
  • 第四部 M町大观
  • 第十三章 快速社会变迁中的秩序
  • 社会转型期的秩序
  • 新秩序的本质
  • 新秩序的普及
  • 第五部 重返M町
  • 第十四章 薪资之外
  • 旧M町的新气象
  • 没有前景的薪水
  • 迈向富裕
  • 民族自豪感的增长
  • “我家主义”:新瓶旧酒
  • 第十五章 超越成功:三十年后的M町
  • 经济发展、国家与家庭的自信
  • 工薪族生活方式的主导地位
  • 工薪族生活的压力
  • 繁冗的考试制度
  • 日趋式微的“家”:核心家庭与持续增强的个人主义
  • 妇女解放,M町的模式
  • 婚姻期待的转变:新观念与旧习惯
  • 权威式微时代的孩子培养
  • 超越成功
  • 后记
  • 附录 田野研究报告
  • 参考文献选目
  • 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
  • 版权信息
  • 新版前言 “28万亿日元经济对策”反而搅动了不安
  • 安倍经济学的悖论
  • “最后有国家来照料”的安心
  • “改变生存方式”将成为经济政策
  • 前言 不再以《坂上之云》为动力的日本人
  • 为什么经济学家预测的都不准
  • 史无前例的“低欲望社会”的出现
  • 日本年轻人的DNA发生了变异
  • 第一章 现状分析 “人口减少+低欲望社会”的冲击
  • 如何解读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
  • “田园调布”沦为普通街区的理由
  • 违反民主主义哲学的累进课税制
  • 日本成了人人皆贫的国家
  • 还是皮凯蒂对日本不够了解
  • 资产课税一律采用单一制
  • 从危机的教训中什么也没有学到的美国
  • 年轻人不愿背负危机
  • 媒体盛传的“稍贵”消费
  • “选择不拥有”的合理理由
  • 日本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减少”
  • 团块二代没有下一代
  • 动用高龄者和女性也不足以解决问题
  • 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大差
  • 在法国,孩子越多津贴就越多
  • 问题多多的“个人番号制度”
  • 日本只有1%的移民比例
  • 移民不是“人手不足的缓冲材料”
  • 10年前的分析就是今天原封不动的现实
  • 赶上泡沫经济的父母是“反面教材”
  • “高龄产妇”和“奉子成婚”也在增加
  • 日本年轻人当中广泛流行“穷充”
  • 北欧国家为何得以重生?
  • 不提升技能就会流落街头
  • 日本人大家都在“穷充”?
  • 草食化的年轻人与活力满满的老年人
  • 日本难以变革的最大元凶
  • 第二章 政府的极限 时刻防备“安倍经济学冲击”
  • 在政策上有招数已尽的感觉
  • “第一支箭”陷入懦夫游戏的状态
  • “第二支箭”的经济对策效果何在?
  • 不带动任何增长的“第三支箭”
  • 不懂得经济本质的安倍首相
  • 20世纪的处方已经不适用
  • 应该改变的“国家构造”
  • 无法退场的“异次元货币宽松”政策
  • 利率上升,日本央行首遭“自爆”
  • 优秀的领导者只专注一件事
  • 误入歧途的安倍政权的“三大本质”
  • “微管理”的典型
  • “放宽限制”只是徒有其表
  • 几近恐怖的“计划经济”国家
  • “零加班费”的制度是多管闲事
  • “地方创生”的压轴策略,也是费解的愚蠢策略
  • 日本央行与企业的同步异常
  • 不必感谢“配偶扣除额”
  • 是“家庭内合并申报”还是“夫妇分别申报”?
  • 愤怒于比江户时代更为沉重的国民负担率
  • 毫无道德的“中小企业支援政策”末路
  • 银行其实什么也没有做
  • 日本已丧失“金融秩序”
  • 储存内部保留金的企业是“守财奴”吗?
  • 增长战略只是在海外收购企业
  • 让日本企业烦恼的“股价3%派息”
  • “降低法人税”对涨薪的反作用
  • 海外企业自有“节税方案”
  • 超“20%”的法人税不具有吸引力
  • 难以阻止的日本企业海外出走
  • 比登天还难的“不乱花补助金”
  • 打出“地方创生”,表明招数用尽
  • 股价上扬的“安倍·黑田泡沫”真相
  • 如何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暴跌”?
  • 剩下的选择是“战争”还是“消费税20%”?
  • 第三章 新·经济对策 用“心理经济学”思考增长战略
  • 过于简单的规定改革会议
  • 都心大规模再开发方案
  • 繁荣的关键在于“土地的使用方法”
  • 15年后日本所需要的对策是什么?
  • “东京一极集中”,拯救地方于消失的危机之中
  • 比起纽约或巴黎,更有余裕的是东京
  • “冷藏”湾岸地区土地的愚蠢做法
  • 以街区为条块,打造防灾的强力都市
  • 活用“外部经济”就无需使用税金
  • 对土地所有权者也有吸引力的再开发
  • 回归都心的人们,周末乡村游玩
  • 让冷清观光地再生的方法
  • 向惠斯勒黑梳山或汉密尔顿岛学习
  • 让湿地一下变成迪士尼的梦幻力
  • 有“大人”在,海上休闲有戏
  • 令人动心的“第二人生”
  • 北陆新干线为什么大受欢迎?
  • 打造高档客喜欢的设施
  • 以由布院和黑川温泉为范本
  • 安倍经济学的税制,导致富裕阶层出逃
  • 亚洲富裕阶层的“最后的住所”
  • 解决人口问题,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
  • 建立适合日本的移民体系
  • 优先拥有“士”经济的资格者
  • 向普通劳动者发放日本版绿卡
  • 另一颗炸弹——“护理离职”增加
  • 已无太多的对策选项
  • 错误百出的“农业改革”
  • “粮食安全保障”政策是无稽之谈
  • 改“农民渔民省”为“粮食省”
  • “解散农协”并不是大问题
  • 如何摆脱“偏重大米”?
  • 荷兰农业的惊人之处在哪里?
  • “优质农业改革”30年远景
  • 作为增长战略的“教育改革”
  • 失去“大志”的内向年轻人
  • 培养能挑战世界的杰出人才
  • 日本的大学过多过滥
  • 如同制作“显像管电视机”的教育
  • “毕业生的工资”决定学校的名次
  • 选拔考生的教授,有慧眼吗?
  • 文部科学省缺乏改革的锐气
  • 削减大学数量,增加职业训练学校
  • 没有“雇佣不均衡”问题的德国
  • 第四章 统治机构改革 现在就要改变国家构造
  • 不幸言中的今日之闭塞
  • 自民党主导的“超肥胖体质”国家的末路
  • 为什么允许“预算提前执行?”
  • 从“俺们村”选出议员的选举制度
  • 无法改变制度的致命矛盾
  • “无用之物”地方议会,有存在的意义吗?
  • 在海外,“无报酬”的议员也属正常
  • 由各地提出“旗舰企划”
  • 让都道府县成为“增长的引擎”
  • 学习德国地方分权(州)的竞争力
  • 自民党《宪法修正草案》的缺陷
  • 中央部厅才是浪费的象征
  • 必要的是“日本人数据库”
  • 只有一套系统也就足够
  • 选举、政府机关和医院都能“零窗口”
  • 沿用世界上效率最低最糟糕的系统
  • 值得关注的爱沙尼亚的“e化政府”
  • 国家就连银行账号交易也能掌握
  • 都纳入电子化的内阁、纳税及健康管理
  • “国家小,反而好”的魅力所在
  • 巨大邻国的“利用价值”
  • 后记 改变日本的最后机会
  • 独身子女加速了“低欲望”化
  • 为什么不变不行?
  • 用“18岁成人”制度改造日本人
  • 总之,要“放宽心”
  • 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 版权信息
  • 译序 《下流社会》:日本中产阶级的分崩离析
  • 前言
  • 你属于下流阶层吗?
  • 从“中流化”转向“下流化”
  • 欲望低下、能力低下者即“下流”
  • 关于世代用语的界定
  • 本书所援引的调查概要说明
  • 第一章 从“中流化”转向“下流化”
  • 40%的人群将沦为下流阶层?
  • 进行式中的年轻人群“下流化”
  • 从中流化的“1955年体制”到阶层化的“2005年体制”
  • “中流化”模式面临失效
  • 针对上流阶层的销售需运用“上流化”的策略
  • 从1955年的“皇冠”到2005年的“雷克萨斯”
  • 第二章 阶层分化导致消费人群的分化
  • 阶层化社会的价值观
  • 女性的分化
  • 女性间的差别在不断扩大
  • 女性也要自己承担责任的时代
  • 只要就职成功就算跨入“胜组”?
  • 男性的分化
  • 第三章 团块次代的“下流化”方兴未艾
  • 团块次代男性中48%是“下流”!
  • 团块次代的阶层意识正在不断“下流化”
  • 真性团块次代同样“下流”人数激增
  • 沉醉于疯狂消费的真性团块次代
  • 今后只会越来越糟糕——普通人群的不安
  • 团块世代和新人类世代是稳定的中流
  • 期望差歧
  • 容忍收入差距扩大?
  • 正式雇员与非正式雇员的差距
  • 第四章 年收入300万日元的人结不了婚?
  • 过去10年间“胜”“败”分明?
  • 储蓄额分化为500万日元以上和150万日元以下两极
  • 未婚者的生活满意度低下
  • 女性学历低就跨不进上流的门槛?
  • 结婚是成为中流的先决条件吗?
  • 年入500万日元是结婚的一道门槛
  • 传统的家庭意识依然根深蒂固
  • 是要700万日元还是要孩子?
  • 女性把握住幸福的模式
  • “啃老”女性年龄愈大愈“下流”
  • 年入400万日元是女性脱离“下流”的必需条件
  • 企业高管的妻子最幸福吗?
  • 研究生造就“上流”,自由打工族造就“下流”
  • 派遣雇员、自由打工者不利于结婚和生育
  • 家庭形态多样化了幸福却未必多样化
  • 第五章 追求自己的个性是“下流”?
  • 越是“下流阶层”越追求自己的个性
  • 团块世代与团块次代的差异
  • “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生活”是一道人生咒语
  • “尊重个性的家庭”也是下流阶层居多
  • 越是低阶层的年轻人自我感觉越强
  • 无法从自我主张的梦中走出
  • 自我主张派的阶层意识和生活满意度双双低下
  • 自我主张派大多未婚、无小孩、非正规就业
  • 过于追求自我主张带来的问题
  • 第六章 “下流”男性自我封闭,“下流”女性自我展现
  • “下流”男性的三种神器:3P
  • “下流”女性唱唱跳跳
  • “嘉年华会式”的现代社会
  • “下流”阶层偏好自民党和富士电视台
  • 感到幸福的时刻
  • 团块次代的上流阶层也喜欢廉价服饰
  • 喜欢购物的“下流”与无暇购物的“上流”
  • 团块世代是下向渗透式消费的主要市场
  • 第七章 下流阶层的性格、饮食与教育观
  • 性格决定阶层吗?
  • “上流”女性味十足,“下流”喜欢颠覆
  • “上流”善交际,“下流”不标显
  • 吊儿郎当的话,恋爱都谈不成
  • 恋爱难的时代
  • “下流”不随时尚而逐流
  • 不同阶层的饮食生活
  • “下流专用方便面”的时代
  • “郊外下流阶层女性”的生活
  • 阶层化社会取决于团块次代女性的下一代
  • 上流阶层拒绝放任式教育
  • 团块次代“上流”女性期望孩子既高雅又国际化
  • 孩子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 第八章 阶层分化导致了居住地的固定化?
  • 东京的地形——山手圈和“下只角”
  • 住在山手圈内的中流阶层
  • 东急田园都市线沿线的“上流化”
  • 东京本地以外的人难以进入上流阶层
  • 回归都市中心与“郊外定居时代”的开始
  • 团块次代中八成人口今后仍将居住原地
  • 郊外社区化、“当地一族”与互联网
  • 取代地球村的“村子”
  • 西武池袋线的学生不去池袋
  • 在“缩小的世界”里不经意间筑起“傻瓜的围墙”
  • 结束语 防止下流社会化的“机会恶平等”
  • “工作上流”与“悠闲下流”的分裂
  • 多样化的国家还是四分五裂的国家?
  • 为了防止阶层的固定化?
  • 研析“下流社会”的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殷鉴不远

    本套书是傅高义的《日本第一》《日本新中产阶级》写的是 40 年前的日本当时的辉煌,三浦展的《下流社会》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是泡沫破灭后的日本,之前分别读过。平成元年的 1989 年,日本真的是天下无敌。在全球企业市值排行榜中,头 50 家企业,有 32 家是日本,Top5 的企业也全是日本。富可敌世。等到 2019 平成年代结束的时候头 50 名企业中,只有丰田汽车一家上榜,排在 35 名。平成三十年,每年增长率 1%,这就是日本人自我反省的 “失去三十年”。教训最惨痛的是日本电子信息产业。2022 年日本以手机和电子设备等为代表的电子产业贸易顺差仅仅为 40 亿元人民币左右,逆差近在眼前 。而在三十年前,这一数值曾经接近 5000 亿元人民币。而在九十年代是全球电子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和手机都成为佼佼者,这样正是日本电子产业蒸蒸日上的时候。1991 年日本 NHK 上映了 6 集纪录片《电子立国:日本的自传》,“继汽车之后,电子产品成为了日本赚取外汇的又一大得力干将”。随后是黄金 10 年,直到 2012 年的噩梦。这被日本产业学者西村吉雄在《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中,称之为 “电子产业大崩溃” 的一年。除了夏普、松下出现巨额亏损,芯片也崩盘了。两家日本存储芯片公司的半导体残余资产合资成立的尔必达破产,最后被美国美光收购;三家合资的汽车电子瑞萨公司,也不得接受日本政府基金的救济而度过关口。日本最大的问题就是漠视 “全球化”。它过多依赖自己内部生产体系,而没有很好地融入全球化的供应链。日本工业产品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在于,日本跨国公司没有很好地适应全球化分工的外包模式。其实日本也有很强的供应链分包制度,但大多数都是近亲结婚。可以看成是 “小分包”,不比全球化配置资源的 “大分包”。全球供应链正在通过外部连接,而不是内部一体化,来获取更快的周期更新速度。这对擅长集成本国资源完成制造的日本电子厂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全球化开始的时候,日本依然紧抱着美国的大腿,迷信平成时代之间的日美同盟的工业体系,而忽视了亚洲各国供应链的外向型合作。半导体的惨败,尽管有美国打压的成分,但日本自己也犯下了对未来过于短视的特点。首先没有意识到芯片的使用大户,从服务器转向个人电脑。后者更换周期开始加快,这对于芯片的质量要求,是完全不同的。日本的工匠精神让日本战略家吃了苦头,“质量过剩” 降低了日本芯片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这些芯片厂家都是电气电器的巨头,过于孤立地抱着通信设备,而忽视 “通讯媒介一体化” 的趋势。日本家电和电脑厂商一一落败的时候,日本半导体芯片也跟着倒地。家电神话的终结,在于过于强调硬件的画质,而忽视了内容的作用。内容变得更加重要,家电自然会没落。同时,电视的制造已经开始模块化,使得产品很容易平庸化,从而进入了成本驱动之列。画质技术,退而为其次。于是,押错了等离子的松下,不得不出局;押对了液晶电视的夏普,最后也得出局。当然,日本家电厂商一样,只想开发欧美市场,而置不发达国家不理,也耽搁了它的全球化历程。这一点,离三星差的太远。谈到汽车,不得不说起法国人戈恩的个人神话。1997 年的日产几乎要破产,戈恩接受之后,大力削减供应链的成本,压缩了一半的供应商。戈恩就是要在全球配置供应链资源。同时,也强行将不愿意开拓海外市场的日产,引入到新兴市场。铁腕重塑 “供应链” 的日产复兴计划,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然而这样的企业家之神,最终还是成为罪人。日本人们在顺从地造就一个独裁者的过程中,最后也毁了双方。日本的强者迷信,也可见一斑。日产从困境到崛起的过程,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日本汽车产业的不足。跟丰田不同,日产最早就是日本政府强行扶持的企业,而且一向跟政府走得很近。这使得它跟丰田,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供应链的基因,则是一样的。日本供应链虽然有着高度合作的抱团精神,但鱼缸内的相互呼吸的自循环,也成为陈旧的包袱。这可能也是今天丰田陷入电动汽车僵局的原因吧。最感慨的是东芝的衰落。聪明能干的东芝 CEO 西田,在收购西屋核电上吃了巨大的苦头。一系列的决策,都是错误的。西屋并购之后,先是金融危机美国停止核电,而后日本福岛核泄露,东芝只能选择财务造假掩盖收购的失误。西屋简直是一颗铁坨坨,东芝的火鸡胃从此再也未能消化,还日渐消瘦。直至快要拖死。而最近这几天估计日本政府基金又要开始接管东芝了。对美国文化、哲学和管理都很擅长的东芝总裁西田,熟知战略却困于战略。不知道为什么,他让人想起纸上谈兵的赵括。日本善于反省,失去二十年、失去三十年都是日本人自己提出来的。这种反省意识值得尊重。这些错误大家都会犯。社会有如生物都有兴衰,中华民族每次的浴火重生都是外来新鲜血液的注入和融合,只有坚持开放,不害怕竞争和内卷,社会总体才会进步,张五常对中国的信心来自看到中国县市一级的激烈竞争,美国还能维持世界第一也还是世界人材的灯塔,AI 和芯片领域大量华裔人才,硅谷的印裔精英,而日本企业过于迷行政府的力量(被财阀控制),如 NEC、富士通、东芝躺在政府身上做决策;有的则是企业家缺乏全球观,过于强调日本本土的自我循环。当然也有对未来大局势的错判。历史永不过时,它正在上演。

      1
      1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