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8千字
字数
1990-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文集共收入廖承志同志著作264篇,其中包括各种文、电168篇,书信56封,诗词40首。收入文集的著作,大部分是过去未曾公开发表过的。
内容简介
廖承志同志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优秀领导人。他出身革命家庭,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在孙中山、宋庆龄和父母亲廖仲恺、何香凝的教育影响下,投身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参加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并在火和血的斗争洗礼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道路。邓颖超同志曾亲笔题词:廖承志同志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经历严峻的考验,他始终是一个革命的乐观主义者。斗志不衰,工作不懈,是一个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坚定的伟大战士。
本书的编辑人员从收集到的大量文稿中,挑选出一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工作领域有代表性的著作,编成这部文集。在文集的选辑中,力图反映出廖承志同志在工运、军事、统战、新闻、宣传、文艺、青年、侨务、外事、世界和平运动、中日友好以及港澳工作等方面的建树。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辑说明
- 忆青少年时代(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日)
- 西班牙战局的教训(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 日本当前的政潮(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 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一九三七年五月一日)
- 林铣内阁坍台,近卫组阁(一九三七年六月十四日)
- 中央考察团到延安(一九三七年六月十四日)
- 改善民众生活(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 政治犯的呼吁和我们的责任(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 所谓苏州“审判”的“更新”(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九日)
- 沈钧儒诸氏的出狱(一九三七年八月九日)
- 怎样实施义务兵役制(一九三七年十月二日)
- 收获和教训(一九三八年一月五日)
- 敬礼!黄花岗(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 关于琼崖抗日游击斗争的一组电报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一九四〇年九月)
- 东江工作团出发后情况(一九三八年十一月)
- 东、西江武装部队情况(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 汪逆出走以后(一九三九年一月)
- 对曾部受到严重打击之批评及处理意见(一九四〇年四月二十三日)
- 关于东江人员、枪支、活动地区的报告(一九四〇年九月二十四日)
- 加强华侨宣传工作(一九四〇年九月二十七日)
- 香港各界对皖南事变的反映(一九四一年一月——二月)
- 建议加紧争取中间及动摇者(一九四一年二月六日)
- 关于叶挺被扣情况致中共中央的电报(一九四一年二月四日——八月三十日)
- 关于《华商报》的一组电报(一九四一年二月十日——八月二十六日)
- 东方慕尼黑的危险(一九四一年七月七日)
- 日近卫内阁坍台东条组阁后的国际形势(一九四一年十月二十日)
- 与远东英军谈判合作抗日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一九四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十二月七日)
- 关于广东遗留问题的三点提议(一九四六年四月)
- 邓发同志(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九日)
- 遥献(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 悼公朴先生(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 监狱斗争经验点滴(一九四六年十月八日)
- 全世界各地侨胞团结起来,反对蒋介石独裁卖国!(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五日)
- 对国民党当局八日“‘停战’声明”的声明(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日)
- 毛泽东思想是指引我们走向胜利的旗帜(一九四七年七月一日)
- 致晋察冀总分社张、杨等电 (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三日)
- 致陈克寒电(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一日)
- 关于职工运动的几个问题(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日)
- 土改新闻情况汇报(一九四七年)
- 关于“五一”宣传报道的意见(一九四八年四月十七日)
- 悼念谢文耀同志电(一九四八年五月一日)
- 对《中国职工运动史上几次大斗争》一文的意见(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 关于天津私营广播电台管理办法的复电(一九四九年二月)
- 关于北平台几个紧急问题致范等的电报(一九四九年三月三日)
-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的青年运动与今后中国青年的基本任务(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
-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 团结起来,保卫世界和平(一九五〇年九月)
- 演出《保尔·柯察金》的意义(一九五〇年九月)
- 关于任弼时同志的一点回忆(一九五〇年)
- 写在《方珍珠》演出之前(一九五一年)
- 必须胜利,必能胜利!(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 关于华侨学校的几个问题(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一日)
- 关于《在新事物的面前》的演出(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七日)
- 坚决纠正侨区土地改革中“左”的偏差(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 促进华侨的爱国大团结(一九五二年五月十二日)
- 在华南分局第一次华侨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一九五三年一月)
- 协助日侨回国旨在增进中日人民的友好关系(一九五三年二月十八日)
- 关于日侨回国谈判情况给毛泽东的报告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 建设时期民主青年联合会的基本任务(一九五三年六月十日)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日)
- 在迎接抗日烈士遗骨仪式上的致词(一九五三年七月七日)
- 关于资本主义体系国家中华侨学校工作方针的意见(一九五三年九月)
- 侨乡的土地改革(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一日)
- 关于归国华侨学生教育工作的若干问题(一九五三年十一月)
- 提高基层干部政策水平,做好侨务工作(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日)
- 对《华侨申请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条例》(草案修改稿)的意见(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 贯彻侨务政策,坚决保护侨汇(一九五五年三月三日)
- 争取参加各国议会联盟的作法(一九五五年八月十七日)
- 发展中美友好关系有利世界和平(一九五五年十月十四日)
- 跟祖国一道前进,为社会主义立功!(一九五六年二月)
- 过渡时期党的国内侨务工作方针(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七日)
- 在社会主义革命高潮中要继续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一九五六年三月六日)
- 港澳和海外出版工作要因地制宜(一九五六年五月八日)
- 当前国外华侨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方向(一九五六年六月十日)
- 中国青年支持德国人民的斗争(一九五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日)
- 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上的发言 (一九五七年四月三十日)
- 国家对华侨事务的又一重要措施(一九五七年八月三日)
- 勤俭持家是中国妇女一项光荣任务(一九五七年九月)
- 我国侨务工作发展的三个阶段(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 保卫中国同盟的初创时期(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四日)
- 在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大会上的欢迎词(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 欢迎日本前首相石桥湛山访华的致词 (一九五九年九月十日)
- 华侨对印尼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一九五九年十月十日)
- 坚持爱国主义的办报方针(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五日)
- 强大的祖国是华侨最有力的靠山(一九六〇年三月一日)
- 接见日本社会党政策审议会代表团的谈话 (一九六〇年八月十一日)
- 悼浅沼稻次郎电 (一九六〇年十月十二日)
- 在陈嘉庚先生公祭大会上的悼词(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五日)
-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悼念爱国老人陈嘉庚先生 (一九六一年八月)
- 保卫世界和平要依靠各种和平力量的团结(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 吊唁风见章逝世电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 “海外关系”的提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九六二年三月九日)
- 日文版《人民中国》要逐步向真正综合性月刊方向发展(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 关于执行进口维尼龙成套设备合同给周总理的两个报告 (一九六三年八月十九日、八月二十日)
- 充分发挥侨联的作用(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八日)
- 在中国日本友好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一九六三年十月四日)
- 关于一九六五年对日贸易安排给周总理的报告 (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九日)
- 关于香港的电影工作(一九六四年八月)
- 热烈欢迎松山芭蕾舞团访华演出(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
- 同日本松村谦三通话的说帖 (一九六五年八月二十日)
- 做好外国专家工作(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六日)
- 致日本人民的新年贺词(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九日)
- 把中日人民友好事业推向新高峰(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 吊唁松本治一郎逝世电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出版社”社名,成为国家和各省级人民出版社最为显著的形象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