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7-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先秦伦理思想与现代治国借鉴
内容简介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增订本)以先秦伦理思想为基点,论述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探讨了儒家伦理规范体系的完善及其正统地位确立,以及封建伦理思想的深化和成熟。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治国兴邦和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目录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关于中国伦理思想的若干问题
- 第二节 对传统道德批判继承的理论认识和方法原则
- 第二章 以周公“敬德保民”为核心的西周伦理思想— — — 《尚书》 、《易经》 、《诗经》中的伦理思想
- 第一节 《尚书》中所反映的周公的伦理思想
- 第二节 《易经》中的伦理思想
- 第三节 《诗经》中的伦理思想
- 第三章 儒家创始人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
- 第一节 孔子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 第二节 以“爱人”为核心的社会道德
- 第三节 对孝、忠道德规范的强化
- 第四节 “克己复礼”的道德修养论
- 第五节 “君子” 、 “仁者”和“圣人”的多层次的理想人格
- 第六节 “为政以德”的思想
- 第七节 “先义后利”的义利观
- 第八节 孔子与儒家思想
- 第四章 墨家兼爱和义利并重的伦理思想
- 第一节 墨子的生平及其著作
- 第二节 以“兼爱”为核心的伦理思想
- 第三节 义利并重的原则和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
- 第四节 以反侵略为目的的非攻
- 第五节 “赖其力者生”的劳动创造论
- 第六节 天能赏善罚恶的宗教伦理观
- 第七节 以行为本的道德修养论
- 第八节 尚贤和尚同的政治思想
- 第五章 孟子对孔子伦理思想的发展及其与告子的争论
- 第一节 孟子的生平及其著作
- 第二节 性善论同性无善恶论的对立
- 第三节 良知、良能或良心是道德意识的核心
- 第四节 以性善论和良知论为基础的修养论
- 第五节 重义轻利的动机论
- 第六节 重“良贵”的价值论
- 第七节 五伦关系及其准则的确立
- 第八节 告子“生之谓性”的人性论
- 第六章 道家“自然无为”和“超脱义利”的伦理思想
- 第一节 《老子》 “返朴归真”的伦理思想
- 第二节 杨朱“贵己” 、 “重生”的伦理思想
- 第三节 庄子“超脱义利”的伦理思想
- 第七章 法家“重利贱义”的伦理思想
- 第一节 《管子》中所反映的齐法家的伦理思想
- 第二节 韩非的伦理思想
- 第八章 先秦伦理思想集大成者荀子的伦理思想
- 第一节 荀子的生平
- 第二节 “好利” 、 “恶害”的人性论
- 第三节 对作为规范体系的“礼”的阐发
- 第四节 “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的政治伦理思想
- 第五节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的义利观
- 第六节 强调“师法” 、 “礼义”的道德教育论
- 第九章 儒家伦理思想的系统化— — — 《礼记》 、《孝经》中的伦理思想
- 第一节 《礼记》的伦理思想
- 第二节 《孝经》的伦理思想
- 第十章 董仲舒对儒家伦理思想的神学论证
- 第一节 生平及其著作
- 第二节 为什么要“独尊儒术”
- 第三节 天人感应和天赋道德
- 第四节 关于“三纲” 、 “五常”
- 第五节 “性有善质而未能为善”的人性论
- 第六节 “正谊” 、 “明道”的动机论
- 第七节 “利以养体” 、 “义以养心”的义利观
- 第十一章 儒家伦理规范体系的完善及其正统地位的确立— — —白虎观会议
- 第一节 白虎观会议召开的原因
- 第二节 白虎观会议和谶纬神学
- 第三节 “三纲” 、 “五常”的正统地位的确立
- 第四节 白虎观会议的意义
- 第十二章 对神学伦理思想的批判
- 第一节 扬雄的伦理思想
- 第二节 王充的伦理思想
- 第三节 王符的伦理思想
- 第十三章 宋明时期的伦理思想
- 第一节 陆九渊的伦理思想
- 第二节 王守仁的伦理思想
- 第三节 宋代思想家对中国伦理思想的贡献
- 第四节 李贽伦理思想新探
- 第五节 刘宗周的“慎独”思想及其在道德修养上的重要意义
- 第十四章 传统伦理与道德建设
- 第一节 儒家思想与政治统治
- 第二节 传统道德与当代道德建设
-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
- 第四节 传统美德举要
- 第十五章 道德建设与治国兴邦
- 第一节 儒家的德治思想
- 第二节 “法治”和“德治”应当相辅相成
- 第三节 道德建设与治国兴邦
- 第四节 关于“以德治国”的几个问题
- 第五节 论“以德治国”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 第六节 “以德治国”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附 录
- 中国传统伦理教育的分析
-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 —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 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思考
- 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 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未来价值取向
- 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寿终正寝”吗
-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传统— — —关于怎样正确对待传统道德的一点思考
-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 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与“糟粕”
-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 —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