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写透权力运行法则的和珅全传。寄生于权力的人,在权力转换中瞬间覆灭。

内容简介

和珅九岁时双亲亡故,少年时尝遍亲友的冷眼的经历,养成了遭人欺辱后仍满面笑容的习惯;人前低眉顺眼的和珅人后暗下苦功,不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四书五经更是烂熟于心。屡试不中后和珅放弃科举,进宫侍卫,虽地位低下,却能亲近天子。

苦熬三年,和珅终于抓住了乾隆偶然间一句问话,以引经据典的机敏应答深获乾隆好感,得以时时陪侍皇帝左右。此后和珅平步青云,不到三十岁便位极人臣。摸透了乾隆心思的和珅又精于理财,办事能力极强,成了乾隆晚年离不开的人物,通过影响皇帝左右朝政,和珅入宫不到十年便已权倾天下富可敌国。

一辈子机关算尽一路往上爬的和珅,没有意识到潜藏在身边的危机也在不断积累,忘了为自己留下后路。乾隆驾崩次日,和珅就猛然踏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迅速被清算,仅十五天,和珅由大清的二号人物走到了生命终点。表面上权势熏天,实际上危如累卵。不断玩弄权术最终被权力吞噬。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贪知府屈打良善人 穷和珅贱卖官封地
  • 第二章 幼年失怙巧悦继母 官学苦读蒙冤挨打
  • 第三章 娘舅无情登门受辱 提鸟拜师冰释前嫌
  • 第四章 师徒谈史初授机谋 兄弟论道文武报国
  • 第五章 袁枚赋诗兄弟扬名 尚书觅婿曙光初现
  • 第六章 洞房夜娇妻床笫承欢 落榜时英廉指点捷径
  • 第七章 入皇宫谨谋侍内廷 见圣主斗胆亮才学
  • 第八章 背论语乾隆突降皇恩 伴君侧英廉当头棒喝
  • 第九章 忆旧情乾隆疑转世 幸山东和珅巧安排
  • 第十章 设机谋圣上夸拒贿 无寸功海成辱宠儿
  • 第十一章 大兴宅第安明献殷勤 以文入罪海成自做孽
  • 第十二章 瞒父丧安明受凌迟 遭弹劾和珅陷险境
  • 第十三章 查反诗借机再邀宠 掌税关整治奸猾吏
  • 第十四章 毙秀女惇妃惹圣怒 过税关骄帅结仇怨
  • 第十五章 使急智赚取乾隆赐名 赴私宴结交官僚子弟
  • 第十六章 纪昀借匾暗讽和珅 惇嫔用计重获圣宠
  • 第十七章 戏耍孙士毅藏风险 认取干女儿弄私情
  • 第十八章 宠纳兰后院涌风波 游泰山两臣斗文才
  • 第十九章 逞机智国泰待时 炫奢华征瑞失言
  • 第二十章 汪如龙苦心攀高枝 郭大昌秉性避和珅
  • 第二十一章 和珅茶楼听民声 乾隆筹谋固海坝
  • 第二十二章 说钱财和珅诉衷肠 为病僮妙计请御医
  • 第二十三章 秽声外传无奈送娇娃 精心布局暗算李侍尧
  • 第二十四章 虚虚实实和钦差审贪游山水 金蝉脱壳赵管家避祸居青楼
  • 第二十五章 揣测圣意违心保侍尧 攀龙附凤公主尚长子
  • 第二十六章 奇书传世高鹗续写石头记 甘肃查贪和珅牵出大窝案
  • 第二十七章 偷梁换柱黑心官调包赃物 倒拜师门吴省钦会试得手
  • 第二十八章 暗访山东弹劾巨贪 预留退路涉险过关
  • 第二十九章 宠尤物和珅刊行石头记 伤香妃乾隆六巡江南地
  • 第三十章 海升案敲山震阿桂 劾家奴诤臣反获罪
  • 第三十一章 光鼐忠谏死里逃生 和琳办案不辱使命
  • 第三十二章 淫戏百出玉体写墨书 杀人无形勋贵遭连罪
  • 第三十三章 炫宝石家门口遭戏 扬富名皇阿哥借宝
  • 第三十四章 尹壮图报国空余恨 和大人用计得美人
  • 第三十五章 驻藏赋诗和琳淡泊明志 行医和珅陈渼左右为难
  • 第三十六章 禅让永琰乾隆恋权 传位授玺和珅失算
  • 第三十七章 左右会试阴差阳错 权斗皇储危机潜伏
  • 第三十八章 诬福崧外省除劲敌 失幼子夫人别人寰
  • 第三十九章 朱珪妙计先发制人 乾隆驾崩新皇出手
  • 第四十章 机关算尽如梦一场 楼台唱戏道破人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戏曲人生

    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提起和珅的第一反应好像都是一样的,他是大贪官,他溜须拍马,他毫无才华等等负面的印象。这与我们长久以来的教育和意识形态有关系。作为八零后以及我们父母那一辈人,我们小的时候接受的是怎样的思想教育呢?举个例子,就是我们小时候看的最多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烈火中永生》等一系列爱国主义电影,里面都是恩怨分明、是非分明的历史以及人物关系。我们看到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个人是个正直的人,那个人就是个坏人。就像陈佩斯和朱时茂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一样,陈佩斯再怎么打扮,即便是穿上八路军的衣服,也像是一个打入我军内部的特务。当然,我们并不讨论原则问题,我只是想到了为什么人们总是有些刻板印象。我第一次知道和珅是小时候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那时候觉得和珅也并不算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多少还有些像二师兄一样可爱。那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和珅出丑,觉得非常好笑,他有些呆萌,不过他真的是贪婪。那时候的我还纳闷儿呢,乾隆是不是傻?后来又看了《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剧里面的和珅让我觉得更真实一些,尤其是这部剧里面几次比较有深意的台词对白,打破了我对和珅的固有认知。很多年前,我从图书馆中借了一本《和珅之戏曲人生》,这本书虽然像是一个和珅一辈子的账本儿,但是很清晰的罗列了和珅不同时间的所作所为。那和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读懂和珅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这个世界是泾渭分明的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我恭喜你,你很单纯,也很纯洁,只要能够避免伤害,那就继续保持你的简单。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同样恭喜你,你经历过了社会的毒打。经历毒打的人也有两种结果,一种要么像和珅一样转变,要么像和琳一样坚守初心(前提你得有个和珅哥哥),一种便是一蹶不振。大自然中有一些动物的视觉世界都是灰色的,在这个色彩的基础上,不同的动物对一些颜色比较敏感,比如老牛眼里的红色。人类也一样,人类虽然可以看到可见光的丰富色彩(谁又能 100% 确定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世界呢?),现实可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地带。如果你非黑即白,你必然到处碰壁,处处不得志;如果你能够把握灰色地带,你必然又被说成是圆滑、圆润。我倒是觉得,活成个铜钱也不错,有原则又不失圆润。之所以这样描述,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你点出两个点,一个点是黑色,一个点是白色,然后用线将这两个点连起来。无论从哪个点出发到另外一个点,中间经过了从浅入深或从深入浅的颜色变化,其实就是灰色(就是深灰还是浅灰的区别,都是灰色。你不会因为头上戴的是浅绿色就放过那个给你戴帽子的人吧?)。站在所谓正义、君子、道德、情操的角度来说,和珅的确不是个好人,他好色,他心胸狭隘,他滥权,他揽权,他贪财,他害人…… 但是我们站在人性的角度来说,他很符合人性啊(这并不意味着他这样是完全可取的)!或许有人会说,如果自己做了大官,就要为民做主,就要悬壶济世,诸如此类豪言壮语…… 但是您得明白一句道理:"见色不迷,那是摸不着;沾酒不醉,那是喝的少;以德服人,实在是打不过;看淡名利,实在是没招。" 所以,请您万万不要轻易说出那句 "我绝对不会如何如何",你会的,只要够得着。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但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条件使然。这就好比一颗种子,你能生出芽,能开什么花,能结什么果,除了基因外,同样重要的还有你在怎样的土壤里。你在遍地罂粟的土壤里,你是不会有活路的。现在短视频将世界的信息量又放大了若干倍,信息的真实性有多少呢?你相信,也只是你愿意相信的。比如有人站出来说公平,你赞赏这个观点,除了你所站的立场外,其实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处于公平还是不公平的地位。人们抱怨不公平的本质,是自己没有站在有利的位置罢了。地球的生态系统是极其复杂的,社会动物也是一样,复杂带来稳定,但也容易定期熵增。这个社会的逻辑并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不是单靠能力或者单靠人情世故就可以成事儿的,而是要综合,能力和情绪单独拿出哪一种都是双刃剑,而二者恰到好处的结合,才是最优解。当然,一切的人情世故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价值,俗称本事。中国社会,人本身就是资源,所以称之为人脉。请你记住了,你能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你在怎样的圈子,你能在怎样的圈子,取决于你能提供怎样的价值。你所能看到的,接触到的所谓的人情世故,也只是你能看到和接触到的,所以你要有个意识,你对一切事物的认知范围跑不出你所在的阶层。正如那句段子 "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一样,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区别在于井口的大小和井的深度。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些人,最后很无奈的信了上帝,也是因为像《三体》中被质子锁死地球的技术链一样,但他们已经站在了那个门槛儿上,仅差一步而已。故而想要赢在起跑线上,并不仅仅是你需要内卷式的努力,而是正确的选择和有效的努力,再残酷一些,投胎即起跑线。和珅的父亲是个有作为的武官,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人品和口碑都还不错。和珅并不像他父亲,反而和琳有点像。在一般的认知里,有其父必有其子,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 "你父母怎么能生出你这么个东西" 之类的话,其实这就是一种刻板印象。从遗传学和亲密关系学出发,一个人的性格、思维以及行为模式主要源于原生家庭,但我有些不太完全认同这一点,只能说这个人没有独立之前,具体说就是这个人没有独立在社会中生存、历练、吃苦头,更没有进入高于原生家庭的社会阶层。一旦这个人能够尽早地离开父母的控制和影响,尽早地独立生存,这个人的性格、思维、见识、行为模式就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珅正是如此。 人走茶凉是常态。‌我们必须要承认人性的自私性,同时也必须要承认人性就是趋利避害的。和珅的父亲生前受人尊重,家境还算比较好,亲戚朋友有往来,并不是因为他父亲的人品有多好,而是因为在这个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设想一下,你的家里有个亲戚是政治或经济地位比较不错的人,你与这个亲戚关系也不错,即便你在这个社会上也并不是什么重要角色,你可利用的资源也不会差,而你也会是其他人的资源之一。和珅父亲没了之后,亲生母亲也早已不在,加之自己也没什么功名,家道中落是一件特别寻常的事情,没有必要去评价那些薄情小人或者图利之徒,不落井下石就算是有良心的了。正是因为和珅自小就经历了家庭的起起落落,世间的人情冷暖,才让他看清楚了这个社会的玩儿法,那就是你得有足够大的权力,有权力就可以有钱,道理很简单,权力可以制定规则,规则可以敛财。相较之下,和琳在这方面就欠缺一些,究其原因在于和珅把弟弟保护的太好。如同很多家长,什么事情都替子女做了,子女干啥父母都怕他们吃亏,结果事与愿违,子女出门就上当,当当都一样,因为没经历过。和琳却不同,因为他是一个有目标的人,在以忠孝为指导思想的社会里,长兄如父是个铁律,和琳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听取和珅的建议和看法,此外和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把握确实要比和琳更胜出百倍不止。如果把他们兄弟俩放在一起做个对照,和琳确实是一个好官,也是一个人才,但好官难做,否则人间正道是沧桑就不成立了。自古至今官场这个地方的土壤干净过么?我们所知道的那些高洁的清官也只是类似于柏拉图《理想国》式的理想人格。最近有部电影《坚如磐石》,里面有个桥段我看笑了,郑副市长夫人送给黎志田四个字 "士农工商",意在告诉姓黎的,他就是个臭商人。我为什么会笑呢?她家老头子谋权的目的是为了啥呢?你家的钱咋来的没数吗?做婊子立牌坊嘛!我觉得王朔对人性的概括极其精准:"人们恨贪官污吏,却挤破脑袋考公务员;人们骂垄断,却又挤破脑袋进央企;人们讥讽不正之风,却又玩儿命找关系;人们愤怒不是不公平,而是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这种骨子里的自私,却是真实的人性。" 和珅,他正是很透彻地摸清了这一点,才成为了历史上的那个和珅。有韧性,有隐忍。纵观和珅这一辈子,几乎可以说机遇把握的恰到好处,危机处理的机敏,这些源于他的这两个特质。有韧性,是因为他并没有因为世态炎凉而退缩、放弃、堕落,而是一直想想各种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勤奋好学,是因为那个时代科举是唯一出路,更是改命的唯一出路。有隐忍,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他没有像很多人那样被人给了些颜色就办冲动的事情,而是忍耐。最后的失败,源于失去了韧性和隐忍,导致了自我膨胀。换位思考,心思缜密。现在能有几个真正具备换位思考能力的人呢?这是一种共情能力,要具备同理心和恻隐心。即便你想成为像和珅这种善于揣摩他人的人,你必须要具备这种能力,这是个前提。心思缜密,和珅自小的经历教导他必须心思缜密,老丈人冯英廉身居宰相,也是和珅的贵人。这也源于和珅是众多纨绔子弟中仅存的有着进取心的年轻人,而且颜值高啊。冯英廉也几次试探性地与和珅接触,肯定了和珅这个年轻人,并且每每在关键时刻给出了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指点。可以说,冯英廉是和珅的贵人,和珅的夫人也是和珅的贤内助。所以我还是想说句,如果你父母不是老练的高官或者成功的企业家,你最好不要什么都听他们的。要先具备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先成为自己的贵人,你才能吸引来拉你一把的贵人。才思敏捷,学富五车。《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类似于二师兄那种呆萌可爱的角色,但其实如果你细品和珅说的话,以及很多桥段,你会发现,其实这部电视剧有点像《三国演义》,想要尊刘贬曹,却无形中也抬高了曹操。和珅并不是不学无术只会溜须拍马之徒,其实他也算是学富五车的人才,否则乾隆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个人。所以说,即便你想成为那样的人,你必须先得学习,肚子里要有东西。才思敏捷方面,和珅确实机智过人,很多事情经他之口,就能急的变缓,缓的变急,大变小,小变大,事儿的结果看和珅的心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就天壤之别诶!除了财力,才力同样是实力。胸襟狭隘,嫉恶如仇。和珅的胸襟确实小了些,容不下人。当然,如果你仔细梳理他的行为逻辑,你不难发现,他这个人并不是一上来就谁也看不起的,而是先拉拢。他奉行的原则是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只要你不能为我所用,就是我的敌人。是我的敌人呢,也不一定就是死对头,只要你还能为我出点力,我还可以保你。那些得罪过他的人就得倒霉,而且比较惨。所以他的这个嫉恶如仇并不是什么正义之师,而是你得罪了我,你就得 "死"。其实,这一点来说,在政治场上面确实如此的,这是游戏规则。现在的我,倒不认为心胸狭隘是个坏事,毕竟无恒友,无恒敌,唯利恒久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目的就是 "排除异己,稳固自己"。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空姐在起飞之前会演示如何使用氧气罩,上来就告诉你如果发生意外,先给自己戴好。尽管历史证明和珅确实是一个奸臣、弄臣、贪官,但是他身上的一些特质也确实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否则谁会给他著书立传呢?如果是为了树立反腐倡廉,我记得明朝的老朱同志好像搞过扒了贪官的皮暴晒,并且让大小官员观摩,这个够触目惊心的了吧?但是贪污腐败依然不见少。土壤决定了你的生存环境。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时刻警醒的,就个人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清零。很多人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有的人活在过去失误的阴影里,有些人挣到一百万就想挣一千万,有些人输了一百万就想用更多的赌局来赢回更多,这些本质上都是沉没成本,而是定期清零、止损、重启,只有这样才能不卑不亢,才能正常行事。正如巴菲特说的 "人们疯狂的时候我谨慎,人们谨慎的时候我疯狂"。和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他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至于褒还是贬,往大说取决于社会的价值取向,往小说看你自身发展需求。最后,就是和珅以及和府落幕。最后那一段丰绅殷德看着戏台子上面演绎的他们家的事儿,淡淡的说了句 "人生本无趣,正是演绎成了戏,才觉得有意思"。这中释然让我想起明朝的杨慎,丰绅殷德自始至终淡泊名利,而杨慎前半生追逐名利,后来活明白了,写出了那首著名的《临江仙》。黄渤拍过《一出好戏》,电影中也把人性演绎地淋漓尽致。无论你是谁,这辈子也就是一场戏,甚至只不过是一场闹剧。这世界上哪一样属于你?又有几人记得你?你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谈的、趣谈的话题就已经不错了。而事实是,即便是祭祀,过了三代也不记得有你这个人了。如果问我人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我倒是想说尽可能地去经历,再一段时间内尽可能地做加法,然后找个节点开始做减法,甚至清零。你遇到的所有人都是你自己,都是你的镜子。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代权臣、能臣毁誉参半

      家道中落世炎凉,岳丈提携扶直上。揣摩圣意讨欢心,谨小慎微履薄冰。尔虞我诈极人臣,一朝天子一朝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着玩吧

        想了解和珅,只想随便了解一下,于是搜到本书,隔三差五轻松读了起来,读起来轻松就是本书的价值,虽然本书的写作有点拼凑的意味,但是也算从头到尾写了和珅的一生,能够满足我的基本阅读需求。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